回覆列表
  • 1 # 淘淘爸58376814

    好多年不看了,先看金庸在看的古龍,然後看其他人寫的武俠,到現在的各種玄幻。記得看的第一本金庸是射鵰英雄傳,第一本古龍是多情劍客無情劍,第一本玄幻是誅仙,那時候還沒出完。

  • 2 # 我以相思寄明月

    比較喜歡,並不是對小說武力值所吸引,而是很佩服金庸宗師對人性的把捏的很準確。比方說他的小說正道中人有很多聲名赫赫也有不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幹著道貌岸然的事。魔道中人大多兇名在外但也有很多有仁有義肝膽相照的江湖好漢,幹著懲強扶弱忍辱負重的事。這正符合我們這個看顏值看學歷看背景時代,有很多靚麗外表下隱藏的骯髒,也有很多落魄背後努力而無奈的默默付出。這就是人性的光輝有光明有黑暗,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生這本經是一部真經怎麼念就是看個人的修行了,念好了修成了也就得道了成功了,念不好走火入魔也就身敗名裂遺臭萬年了。

  • 3 # 江湖劉行者

    金庸武俠著實伴隨了很多人從年少輕狂到歲月滄桑,不同的年紀都有不同的金庸世界,無論是喜歡還是熱愛,很難用幾句話說的清題主的“為什麼”的。

    少年時

    估計大部分人那時接觸金庸武俠,不是原著,而是武俠劇,畢竟通俗易懂有畫面感,小時候很難讀懂原著。那時候對武俠的理解,就是飛簷走壁、神功護體,就像美國流行的超級英雄,若是能身懷絕技,仗劍江湖,豈不快哉。

    少男有俠客夢,相信也會有很多少女有女俠夢,而這些武俠的啟蒙,多半是來自金庸。

    82版的《天龍八部》

    那時候黃日華還是小鮮肉,不是喬峰,是虛竹。

    83版《射鵰英雄傳》

    經典中的經典,黑白電視時期寶貴記憶。

    配套的劉德華版《神鵰俠侶》

    90年代的香港金庸武俠,個人認為達到巔峰,《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部部回憶殺,尤其是看了陸續出的新版金庸武俠,一對比,更是喜歡老版。

    青年時

    剛開始接觸原著,一是“找茬”,找影視劇和原著有哪些不一樣。二是研究裡面的人物、武功,哪個人厲害,哪種武功高。三是研究喜歡哪個人物,想成為誰,又喜歡哪個異性。

    成熟時

    開始慢慢體會金老說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誰的武功高,其實哪有那麼重要;影視劇和原著有多少處不一樣,也沒太多所謂。(改編自金庸嗎,不喜歡的改編,索性就不去看,或是且看且吐槽)

    越成熟,越看重金庸武俠的俠義精神,精彩又跌宕的人生,對金庸武俠歷史背景的較真(補課了),以及蘊含深刻的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仁心的普通人同樣可以當大俠,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日常生活中向更多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這就是俠,無需飛簷走壁,照樣行俠正義。

  • 4 # 狍狍樂園

    首先,就小說的內容與藝術價值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值得大家品讀。在金庸的作品當中不再單純是舊式武俠的打打殺殺,快意恩仇;更多的則是傳統文化的內涵以及民族精神的體現。讀金庸的小說是一種享受,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不僅僅是一位作者,更是一位學者。在他的作品當中詩詞歌賦,經史子集,三教九流各個方面的知識都讓人目不暇接,感嘆他學識的深厚。他也將濃郁的文化氣息融入到武俠的世界當中,武俠的世界中不只有江湖氣,更有文化氣。《笑傲江湖》書名的本身就來於樂曲,《書劍恩仇錄》和《倚天屠龍記》中也多次出現“琴”的意象,許多故事因此而起。《天龍八部》中棋理的出現,更是增添了一抹亮色。逍遙子設下的棋局難倒了江湖豪俠,卻被初涉世事的小和尚虛竹茫茫懂懂地破解開來。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體現了何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鎮守襄陽、保家衛國的行為體現了傳統儒家思想中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則體現了道家的文化精神。無論何種文化層次的讀者都可以在金庸的小說中各取所需,有所感悟。

    再者,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塑造了眾多令讀者難忘的經典人物形象。《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生性放浪不羈,絕無門戶之見。江湖上人人唾之的採花大盜田伯光,他也會帶著他行走江湖,希望他棄惡從善。《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殷素素,是徹頭徹底的一個小妖女。她也想做個好人,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連最愛的張翠山也沒有能淨化她的心靈,她知道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還將所有的責任嫁禍給少林寺,希望兒子長大之後可以為自己報仇。蕭峰、楊過、郭靖……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今年高溫天氣如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