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人913

    1.魚還在產卵。現在野釣的時候釣起的鯽魚,肚子裡還有少許的魚卵,說明它們還沒有產完卵。並且黑坑偶爾能釣到魚的都是大邊,經常也能看到魚都在邊上有雜草的地方跳躍,這也可以證明魚還在產卵。

    2.溫差大。現在早晚溫差比較大,魚不適應。我們這裡現在早上的時候還感覺有點冷,但是中午就到30多度。

    3.風大。最近一段時間風比較大,並且風向不穩定。就拿現在已經是夜裡了,風還在呼呼呼的吹著。魚也像人一樣,面對這種亂刮的風它們會覺得不舒服,所以覓食積極性差。

  • 2 # 山東海廟強子

    春季雖說是釣魚的好季節,但影響垂釣的因素很多,比如:風力較大影響觀漂,走水現象,天氣忽冷忽熱,氣溫不穩定,這些都影響垂釣,魚起浮不吃餌更是讓釣魚人頭疼。

    黑坑裡面魚為什麼會起浮

    ①春季晝夜溫差大,白天溫度高,受光照的作用,鯽魚、鯉魚都會來到水面,此時魚會起浮。

    ②天氣原因,水中溶氧量下降,鯽魚、鯉魚會離開水底,上浮到水面換氣。

    遇到以上情況,首先了解哪類原因造成的,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釣思路,找辦法解決。

    解決辦法

    ①因魚的密度大出現上浮,可開啟增氧機,待氧氣充足,魚會慢慢下底開口覓食,此時增氧機附近是最佳釣位。

    ②改變作釣思路,由底釣改為浮釣,餌料多新增狀態餌,餌料輕且霧化效果好。

    ④如果是天氣原因,不管做出任何改變都無濟於事,建議改天再釣。

  • 3 # 紅色男爵釣魚俱樂部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鯽魚、鯉魚都浮起來不吃餌,應該是水質的原因,如果是野釣的話,6-15度的溫度不算高,水溫應該會更低,這種情況下魚兒是不應該上浮的,但你是在黑坑釣,那就不一樣了,黑坑畢竟和野釣不一樣,魚都浮起來不吃食了,感覺還是先別釣了。

    一般來說,這麼低的溫度,鯽魚鯉魚這類底棲性魚卻上浮,應該就是水底的溶氧量不夠了,遇上這種情況誰來了也沒用,釣不到。造成水體缺氧的原因就多了,可能是環境因素,氣壓過低;也可能是水質有問題,甚至也有可能是人為的,畢竟是黑坑,最好等幾天之後再來看看情況。

  • 4 # 放假一起去釣魚

    可以使用飛鉛釣法:

    1、將鉛皮向漂座的方向移動,每移動一段距離就等同於增大了餌料的擺幅半徑、延長了餌料的下落時間,慢慢的透過移動鉛皮,來嘗試著搜尋魚層進行垂釣。將鉛皮上移的量通常以5cm為限。

    2、使用飛鉛釣法時,可以選擇漂身橫截面較大的浮漂,如棗核形浮漂。橫截面比傳統長身的浮漂要大,漂尾和漂腳都較長,可以搜尋更多的水層,在下降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更大,鉤餌下沉時間也就更長,這樣不會錯過魚口。

    3、此外,拋投頻率和餌料狀態都需要控制。餌料方面包括霧化速度、持鉤性和餌料狀態,要根據魚情和魚類的健康程度來進行匹配的。

    4、通常情況來說,魚體健康程度越高,目標魚密度越高,可以使用的餌料味型越強,霧化狀態越好;而魚體的健康程度越差,與之相反。

  • 5 # 眼鏡哥說魚

    魚集體浮在水面上,這種情況在春季的大晴天,也就是明顯升溫的天氣時經常出現,在釣魚圈裡把這種現象叫做“浮頭”。關於浮頭現象有很多不真實、不可行的說法,有人說魚浮頭之後可以釣浮,有人說魚浮頭之後要使用更清淡的餌料……其實這些說法都是完全錯誤的,出現魚浮頭的現象時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收拾東西回家。

    魚浮頭的原因

    魚之所以會集體上浮到水面是因為水中的含氧量太低,魚感覺到了明顯的缺氧。春季出現魚浮頭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突然升溫,水面魚深水區的溫差過大,所以水中的含氧量才會快速降低。夏季下雨之前也很容易出現魚浮頭的現象,這是因為夏季下雨之前天氣悶熱,氣壓太低,所以水中的含氧量也會快速降低。

    含氧量與水情關係

    不同的水域出現缺氧的機率是完全不同的,水域面積越小越容易缺氧,靜水比活水更容易缺氧。例如黑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黑坑的水域水面太小,並且水完全沒有流動性,所以只要天氣不佳黑坑就會缺氧。但是在自然水域中情況就要好很多,例如江河和大型水庫,水域面積較大,並且江河中時刻都有流水,所以很難出現缺氧的情況。

    另外,風雨也會影響水中的含氧量,同樣是黑坑,四周沒有遮擋,經常有風吹過的黑坑就不容易缺氧,但是地勢較低,或者四周有障礙物阻擋的黑坑風吹不進來就很容易缺氧。去這些容易缺氧的黑坑釣魚最好選擇雨天,因為雨水能夠讓水中的含氧量很快升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漢語的語義無法從結構上分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