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訊慧眼
-
2 # 音樂大獅
筆者一直說,開發商缺錢就算被兼併、收購,也絕不會大面積削價搞促銷的。
原因很簡單,同在一個鍋裡吃飯,哪怕勺子小點,或者少吃幾頓,也絕不會傻到主動打破鍋。大面積削價就如同主動打破那口鍋,此等做法縱使殺了雞也取不到卵。誰都知道房地產市場是買漲不買跌,行情可以不漲,亦或者慢漲,甚至可以有波動,但最大的忌諱是大面積砸價。
房價上漲大家都削尖了腦袋衝進樓市搶盤,但如果開發商都在大幅削價搞促銷,就等同於鼓勵大家持幣觀望,真就成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啊!所以這樣做,開發商已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得問題的,而是親手砸了自家的飯碗。
誠然,今明兩年房地產行業債務集中到期,對開發商來說確實是不小的考驗。如今,調控拉長了開發商的回款週期,再加上去槓桿對開發商融資渠道的圍追堵截,導致房地產行業普遍錢緊,甚至一些在融資等各方面受限的中小開發商,或者此前步子邁的太大、負債率過高的開發商會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剛才咱們分析了,開發商錢緊走投無路寧願轉手一些樓盤,或者被兼併、收購也好,也絕不會出砸價傾銷的下策。當然了,這並不是說開發商就不會搞一些策略性的折讓來快速回流資金,問題的關鍵是度。度拿捏好了,棄一子而贏全域性,度拿捏不好,就會滿盤皆輸。所以,開發商拿出哪個樓盤,給多少折讓,都會深思熟慮,絕不會草率行事。
就說最近連續曝出的一些樓盤降價的新聞,深入瞭解過後你會發現,都醞釀了一個很好的折讓理由。比如萬科,一邊喊著“活下去”,一邊打折清盤,而另一邊還在大規模拿地收盤。
該作何解讀?房地產行業錢緊是事實,但錢緊可以是因為債務到期,也可以是趁機加倉。危機,危機,有危自有機,對一些人來說是危,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是機。
樓市調控+債務集中到期導致開發商資金緊張,毋庸置疑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沒實力的、步子邁得太大的,恐怕都會在劫難逃,而那些實力雄厚、準備充足、資金充沛的開發商就會趁機吞併、加倉,從而完成行業洗牌。
所以,危機所到之處,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打掃戰場,最終留下來的反而會因競爭減少而受益。而對於廣大購房者來說,賣方市場的競爭減少可不是什麼好事。雖然重新洗牌有短暫的便宜貨可撿,但競爭不足的結果,要麼價格更高,要麼質量更低,要麼服務更差,亦或者均有之。
話說到此,再回過頭來看萬科的舉動,貌似矛盾,實則透露出萬科已經開始加倉了,也就是說,一場房地產行業的殘酷洗牌正在拉開序幕。至於最終會鹿死誰手,咱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
3 # 雲端漫步者2
購買的土地是可以貸款了喲,然而大部分銀行現在卻只貸土地價款的20%!剩餘部分溢價是有風險的,舉牌出來的地王,銀行不背鍋!土地成本加上建安成本,環境打造成本,銷售成本,再加上企業正常的毛利20%,基本就是房子的價值。房子值多少錢,離此價位正負5%都可算合理,否則在現今的大環境下,都是雞毛,有很大風險!說得過一點的話,廠礦企業個體戶都可以因為競爭激烈,而虧本,就你房地產商不能虧嗎?好像不太合邏輯。要“活下去”,就看開發商怎麼辦,國家這幾年反反覆覆教育引導大家說,房價過高,有風險,有風險!大家不信,風險累積到一定時候,房價拐點出現了開始下跌,炒房投機的人因為樓盤降價就去房鬧,他們不值得同情。主要就是這部分人被開發商高看為所謂的市場需求,加以利用,把房價整得虛火上竄,苦了真正剛需的人。這不是市場經濟,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畸形的,好在現在這兩塊抱團式的蜜月基本結束了,要做的就是一個字“跑”,還要看誰跑得快。
10月9日,萬科公告,9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302.5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0.8%,銷售金額434.2億元,同比下降6.3%,環比8月的253萬平米、383.4億有所提升,但9月單月銷售面積增加而銷售金額下降,意味著萬科正在以價換量;而對於傳統的金九旺季而言,這個業績也不算出色。
9月29日,萬科2018秋季例會現場照片中的紅底白字標語“活下去”在網上刷屏。與此同時,一條關於萬科廈門樓盤推出107套特價別墅的訊息在網上迅速傳開。
回覆列表
其實,不管是股市還是房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割韭菜,說白了,還是資本的貪婪本性。那為什麼樓市可以割二十年,而股市漲漲跌跌,樓市是明擺著的民生痛點,而股市卻達不到相同高度?想想,很簡單就是“必須”,也稱為剛需。這是目前樓市比股市更另百姓恐懼的原因所在。股票可以不炒,房子卻不能不住。
重點是:他們都逃不過一種宿命即“物極必反”一旦反轉,短期很難扭轉,這就是趨勢的力量。近來樓市的表現眾所周知,很能說明問題。地產商們相互競爭拼命回款,生怕你買了別人的似的。大佬們無論是資訊面還是朋友圈都遠非常人可比,他們會傻傻賠錢給你買?還有各種優惠,記著,真給你優惠一輛賓士,你說不定賠的是一輛法拉利。
話回主題,我到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位店主想要改弦易張,大甩賣!可鄰居發現,他依然悄悄進貨,問之,答曰:貨越少,就越不好處理,因為來的人少了。
當否?笑笑不說話,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