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娃國學

    《水滸傳》是我讀的第一本古典小說,當時年紀很小,也只有十二、三歲。那是在我一個親戚家,晚上我在那睡。家裡有位哥哥,大我幾歲,是個文學青年,他在學校裡組織詩社,還編寫詩集,現在我只記得其中一句“太極殿上嘲弱清。”晚上睡覺,在他枕邊放著《水滸傳》,晚上無事,我就讀了起來,一下子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

    這本書是金聖嘆七十二回版本,插有繡像,豎體排版,非常漂亮。當年是七十年代,這樣的書非常稀缺,真不知道我哥是從那裡淘來的。我現在想收藏一本這樣的書,可是書店裡再也找不著了。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心態很像現在的追星族,書中的人物成了我的偶像。武二郎的神勇,快意恩仇。魯智深的俠肝義膽,燕小乙的風流倜儻,入雲龍的道法高深,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的少年時期帶來了極大的快樂,總幻想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水滸傳》,讀起來痛快,真是一本男人的書!

  • 2 # 推理館楊掌櫃

    最早接觸水滸還是在小學時候,那時央視的《水滸傳》正在熱映,火爆了大江南北。晚會找來了相宣告星進行助陣,像“梁山好漢中有幾條龍?幾隻虎?幾條蟲?”這樣的問題很為當時的觀眾所津津樂道。那時的我受了啟蒙,總要拿著梁山泊聚義的名單仔細檢視,興致勃勃地去背誦梁山好漢的各種綽號。

    很快,小浣熊乾脆面的水滸英雄卡便颳起了一陣旋風,勢頭無雙。學校的小賣店幾乎每天都會斷貨,而每個星期都有傳言說某班的小誰又抽中了高俅,而他則換了一本官方的卡牌收藏冊云云。校園內外甚至市中心的廣場上都迅速興起了卡牌交易的小集市,人們在這裡互通有無,一張稀有卡牌甚至能夠賣到十塊錢的高價,在那個年代,可是相當於50個牛肉餡兒包子!

    真正接觸《水滸傳》這部書則是在大學一年級。經過了功利性的高考,假期時想要好好讀一遍四大名著,便在新華書店買來了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沒想到只讀到開頭“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便放棄了,覺得書裡的內容過於暴力,讀了感覺很不舒服。

    然而僅過了一年,因為在中關村圖書大廈閒逛,偶然發現了嶽麓書社新出的《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被其封皮吸引便隨手開啟翻看,沒想到竟一發不可收拾,被那些一針見血的評論深深地迷住了。假期迫不及待地讀完了上下冊70回,才知道水滸文章竟有如此多的法門。從此認定《水滸傳》是一部奇書,金聖嘆是一個奇人。

    很快大學將要畢業,新版水滸在網路上熱播了。不同於其他四大名著的翻拍,新水滸贏得了觀眾的熱烈好評。劇中的林沖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前期的懦弱柔順和後來的殺氣縱橫令人動容。這部電視劇具有電影的質感,劇情、打鬥節奏極快,爽到停不下來。至今還記得那“藍天大日頭”的插曲,讓我回想起畢業前的那個夏天。

    參加工作以後,水滸似乎離我的生活遠去了。但每逢在工作中需要寫論文、作文章的時候,自己依然還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水滸傳》和金聖嘆對我的影響。至今在我心裡,除了《紅樓夢》這座巔峰,《水滸傳》依然是小說領域中最為出彩的傑作!

  • 3 # 消逝的鄉愁

    自己最早接觸《水滸傳》是在09年高考結束。

    09年高考結束,語文79,選擇題對了一道,英語130,都沒臉做華人了。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消磨高考結束後大把的空閒時間,和同學借來了四大名著。

    既然要快速提高文化素養,那一定得吃豬飼料催肥了。開啟《紅樓夢》看了還沒5頁,人物太多,記不住,放棄。開啟《西遊記》,媽呀,感覺打開了《唐詩三百首》,還不如看六老師的電視劇了,放棄。當時有個叔叔告訴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那我就看水滸吧。

    (華強語錄:不氣盛叫年輕人嗎)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水滸傳》就是宋朝的古惑仔。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就得看打打殺殺的熱血小說。也明白了“少不讀水滸“也許是怕學壞了出去混社會。記憶裡最彪的就是李逵,走哪裡都是用斧頭說話,殺人不眨眼,混世魔王。感覺最窩囊就是林沖,氣的我都胸悶氣短。最像俠客的就是武松,也是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具體理由倒是說不上來。像我這種文化水平的,看名著和看電影一樣,過血不過腦。作者寫的是深度,我讀的就是文字。

    (我最喜歡的武松形象)看完了《水滸傳》之後,乘著那股勁,惡補下江湖知識,人生第一次把古惑仔看了一遍,同學都笑話我竟然沒看過古惑仔。說到這,就要感謝下我的爸爸和媽媽,從小到大的教育方式就是放養,所以獨立自主,只要不犯法他們都不會干預我的生活。看看現在的孩子都在父母規劃的籠子裡生活,自己曾經也是一種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秦至清,各朝代君主的主要治國理念是什麼?或者側重那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