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研發本來只有兩個方向:米格-1.44和Su-47,感覺都是非常棒的概念,走俄羅斯人自己的路,但卻都慘遭淘汰。倒是後來的T-50這個沒什麼創意的飛機勝出了。
20
回覆列表
  • 1 # 嫻妹談兵

    下一代戰鬥機相比當代戰鬥機,最直觀的區別就是戰鬥力,跨代就是能碾壓前代的。

    從戰鬥機研發的角度看,要研發出下一代戰鬥機,首先你得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美國研製五代機的ATF計劃正式啟動於1981年,YF-22和YF-23試飛開始於90年。

    以當時蘇聯的技術水平,還造不出一款當前標準的五代機來。

    別看著Su-47和MIG-1.44的外形很前衛,這兩款飛機中,MIG-1.44基本設計水平停留在四代機級別,而Su-47也好不了多少,僅僅有區域性技術優勢。(比如那個複合結構的機翼)

    我們觀看任何一張現代五代機的照片,都會發現,五代機的機頭設計無一例外的採用了菱形機頭,上下截面分界點切尖的設計。

    這樣的設計既有利於隱身,又能在機頭產生機頭渦,提高升力。

    所以菱形機頭可以說是五代機外形上的主要特徵之一。

    而我們看看Su-47和MIG-1.44

    連這些五代機基本特徵都沒有。尾翼傾斜角度幾乎沒有,就是一個萬向反射器。

    者被淘汰是比較正常的。

    應該說,除了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之後每一代戰鬥機的服役工作蘇聯都要比美國晚很長一段時間。

    而到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此視的美蘇航空工業差距已經相當大了。

    我們耳熟能詳的一系列黑科技:如F-22,B-2,這些飛機的首飛都在1990年之前。

    而蘇聯直到解體也沒能拿出一個真正的五代機方案。

    再說個能直觀體現美蘇技術差距的例子。

    20世紀80年代,當時主要航空工業強國的科研人員就達成過一個共識:推力向量技術在戰鬥機上的未來應用前景最廣闊的是二元矢推,因為二元矢推能夠配合面積律修型,明顯減少阻力,並且還能誘導超環量提高升力。但是二元向量噴管的技術難度很高,一段時間內,軸對稱向量噴管仍將是主要裝備。

    於是美蘇各自實驗了自己的二元向量噴管。美華人的二元向量噴管就裝在了F-22上,推力損失僅有2-3%,且減少的阻力在20%左右。而蘇聯人的二元向量噴管搞出來根本沒法用,只得搞軸對稱向量噴管。

    T-50的成功,也說明一點,縱然蘇聯解體,但是俄羅斯也不完全是在吃老本,技術上的進步還是有的。不要認為T-50是個垃圾,T-50再差,也比MIG-1.44和Su-47好得多。

  • 2 # 區域拒止

    這個問題相當於三個問題,米格1.44被淘汰下馬其實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米格144立項是在1983年,到2000年有一架原型機。作為蘇聯鼎盛時期眾多設計局聯合研製的專案在經歷1991年的鉅變時,這個戰機專案顯然遭受了巨大沖擊。

    第二,米高揚設計局在俄羅斯時代很迅速被邊緣排擠。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獲得了空前成功後又相繼推出蘇30系列以及蘇33系列,進入俄羅斯時代之後蘇霍伊因為外貿成績優秀,所以在政治上也相當有話語權,最後在一系列鬥爭中米高揚被蘇霍伊收購兼併控股控權,所以米高揚設計局主導的重型新一代戰機死掉不奇怪。

    (米格1.44)

    第三,米格1.44設計之初顯然低估了外形在隱身能力上的作用,以及高估了自己在等離子隱身技術上的研發進度。等離子隱身這個技術理論上可行,然而一架戰鬥機需要給雷達等裝置供電還要用大量電能來保持隱身,而等離子隱身對自身機體的腐蝕作用和產生大量熱訊號,使得米格1.44的外形很難在現有技術下隱身。

    至於SU47根本算不上是下馬,雖然SU47有著一個看起來像是服役的編號蘇47,然而這其實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技術測試類專案。SU47使用了設計師和工程師都非常想要實現的前掠翼,然而這種機翼難度不在於設計而在於高速情況下前掠翼的機翼載荷會很高,速度越快機翼所受的力就越大,這樣以目前人類科技不可能讓SU47在高速條件下有機動能力。至於其他的技術亮點也只是理論中可行,例如轉輪的彈艙。然而戰機需要有多工能力,導彈的尺寸不一樣,SU47新穎的轉輪彈艙顯然是不實用的。

    (SU47試驗機)

    說到SU57,這個真的不是俄羅斯想要SU57,而是在現有條件下俄羅斯只能搞SU57戰鬥機來確保在F22這些五代機面前還有還手的能力。哪怕吃虧,哪怕打不過,哪怕戰損比不好看至少有SU57這樣的東西可以還手而不是捱打,就好像AK47已經老了但是面對HK416這樣槍也還有得用,不是AK47面對坦克那樣無力。

    (SU57)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