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姚立華詩詞
-
2 # 慕羽軒文社
李白才氣橫溢,純任不拘。又因其詩風瑰麗、意象豐富、語言清暢明快、雋放飄逸在詩壇享有詩仙之美譽。但李白同時也寫過很多關心國家命運和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作,閱其作憂國憂民之懷不在詩聖杜甫之下。
如:
《丁都戶歌》
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督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秋浦歌之一》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髮,長短盡成絲。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我宿五松下。 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 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 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 三謝不能餐。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等等。
-
3 # 樂見花
李白詩作上萬,大部流失。後人收集的只有千餘首,可謂十不存一。反映民間疾苦的詩只有部分留存,如《丁都護歌》等。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所寫的是真正的勞動人民,與杜甫所寫的“天下寒士”不同(寒士指較貧困的知識分子,包括杜甫這樣享有特權的小地主、小官僚,以及未做官的下層讀書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並不包括真正意義上的勞動人民)。杜甫以憂國憂民,反映民間疾苦著稱,最典型的莫過於《三吏》、《三別》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至夭折……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思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李白不僅寫勞動人民的苦難,也寫普通民眾的勞動感情生活和情趣,感覺比杜甫更貼近勞動人民。
如《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讚美冶煉工人,在唐詩中少見。
《越女詞》,寫吳越水鄉少女採蓮活動、感情生活;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寫鄉村老婦對自己的熱情招待;
《觀刈蒲》:寫割蒲織蓆的勞動場景……
還有民女與惡勢力作鬥爭等的作品……
最可惜李白詩文失散太多,是中國文學寶庫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關心寒士的詩,好像沒有吧!
回覆列表
寒士也就是底層民眾。無論是李白與杜甫,都寫了一些關心普通民眾疾苦的詩。也許有些讀者會認為李白號稱謫仙人,他的詩大多數都是些高山大河、求仙訪道類的作品,其實翻開整部《李太白集》可以看到,李白反映現實、正視民間疾苦的詩還是很多的。畢竟李白也食人家煙火,也是有良知與傲骨的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這一點上他和杜甫、白居易等人沒什麼區別。
下面就介紹幾首李白反映民間百姓生活家,從中可見李白原本高傲的軀體裡衷挾的一顆悲憫的心。
《丁都護歌》(原詩省略,讀者可以自行去查閱,開眼界,此限於篇幅不贅述):反映縴夫痛告生活的詩。
《長幹行》:反映商婦愛情生活的詩。
《豫章行》:豫章,南昌的古稱。此詩寫的唐朝地方政府徵發百姓從軍北上平定安史叛軍,徵天與親人痛苦離別的悽楚場景。
《越女詞》:此是一組五言的絕句,描寫了吳越地區水鄉的年輕姑娘們的採蓮活動和細膩生動的個人感情世界。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此詩為五律,寫的是詩人夜宿貧困村受到白髮老婦熱情招待時,從心底生髮的慚愧和感激之情。
《觀刈蒲》:反映東魯百姓割蒲織蓆的勞動生活場景。
《秋浦歌》之”爐火照天地”:此詩是整部《全唐詩》中唯一一首反映冶煉工人勞動生活的作品,放在整個文學史上此種體載也是少見,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卻是彌足珍貴。
《山鷓鴣詞》:寫皖南山區一貧苦女子被強迫嫁給胡人,誓死不從的痛苦心情。
《東海有勇婦》:這是古代文學史上罕見的一首讚美勞動婦女替夫報仇、抗暴除惡的作品。
李白反映民間生活的詩還有一些,但總體上來說,李白的這類作品在數量上確實不及杜甫的多,這與他的詩作的大量散失有很大的關係。現存李白的詩,包括後人拾掇補遺的作品也只有千餘首,只相當於他平生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大量精品佳作都沒能儲存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