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鶴書苑
-
2 # 韓流韓語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先生根據史實加以改編的長篇小說,以劉備為主角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分歸晉的事情!劇情大致與歷史是切合的,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本著七分事實撰寫可還是免不了三分虛的劇情,例如左慈戲曹操,諸葛亮精通奇門遁甲,五丈原祈星增壽等,過於神話了,當做歷史讀物看還是挺好的,但是要想真正瞭解真實的歷史的話還是建議去看陳壽著作的《三國志》 最好買帶有譯本的,因為三國志是文言文,沒有基礎的人還是很難看懂的!
-
3 # 商界詩人高曉君
《三國演義》的人物在歷史上基本都真實存在過,如果要了解他們的事蹟以歷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為準。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是歷史著作。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漢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前半生是在蜀漢度過,入仕後,受宦官黃皓排擠而不得志。蜀漢滅亡後,陳壽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國別體史學鉅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為了避免曹魏的《魏書》與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魏書》相互混淆,在北宋王朝在鹹平六年(1003年)將三書合為一書,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祕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幷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是民間說書先生的話本改編的,話本最早出現於宋朝,裡面夾帶了很多宋代的私貨,比如曹操,宋以前曹是個英雄人物,畢竟曹結束了亂世,到唐朝皇帝還要祭拜曹,宋以後就成了漢奸,因為宋代漢奸太多,至於劉備,三國裡輪才能,無論文才武略容人,劉是最差的,如果不是依靠漢的名號,聚集了一批前漢的粉絲,劉備可以說一無是處,就光5失妻兒這一點,怕是古代帝王之最,劉備就連漢的名號水分也很大,中山靖王劉勝,光兒子生了上百,幾乎一堆孩子一起生,到劉備時就算真的劉勝後代也都跟劉備一樣製鞋為生,劉備先祖根本是託詞,三國距今1800多年,很多事,即使是真正三國志,受當時皇帝影響,很多事都會偏向新的王朝,三國本身,其實是悲劇,三國直接間接導致中中國人口減少百分之八十以上,後期曹徵烏桓,諸葛徵南蠻,孫權去治理臺灣,其實都是在掠奪人口,因為後期人口嚴重不足,三國裡很多事,用現在話說,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三國雖然在說義,但是三國最多的就是無義,比如偷營什麼的,在三國很常見的戰術,三國以前,幾乎不能想象的,漢的貴族確實迂腐,宋把關羽直接推到武聖的高度,提昌武將忠義,但現實很殘酷,宋以後只有明是漢人政權甚至關羽封神還是元朝皇帝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