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雲映孤月
-
2 # 深情解讀
我從四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一:什麼叫結髮夫妻。大家要知道一個問題,不是每次結婚都叫“結髮夫妻”,只有在初婚,也就是第一次結婚的原配才叫結髮夫妻。再婚或二婚以上都叫“半路夫妻”。
二:為什麼要叫原配夫妻為“結髮夫妻”呢?這要從古代說起。古人男子20歲成年,行弱冠之禮,也叫是帶上一種專門給成年男子戴的帽子,標誌著成年了。
而女孩子15歲成年,束髮加笄,行及笄禮。笄,古代中國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插住帽子(如下圖)。男孩女孩,舉行了弱冠和及笄禮之後,就是成年的象徵。
三:來說說古人結婚的講究和流程。古代人結婚很繁瑣,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先從男方提親說起。經過提親、說媒、定親的環節之後,才能進入正式的婚禮環節:抬轎——跨火盆和射箭(就是新郎拿把箭射中新娘的轎門,當然是不會傷到人的那種)——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結發和謝媒等等。
那麼重點來了說一說拜堂和洞房這兩個環節。
古人結婚拜堂,電視劇裡常出現的場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送入洞房之後,新娘子不可以私自掀開頭蓋,要等新郎來掀開。掀開頭蓋之後,會有丫鬟或者嬤嬤提示,夫妻喝交杯酒。然後,丫鬟或者嬤嬤會從新娘子和新浪的髮尾裡剪一小屢頭髮,用紅繩綁在一起,收藏起來,意思就是結髮在一起。婚禮結束,從此,就是正式夫妻,合法夫妻了。表明生死與共,恩愛到老。
古詩有曰,如清朝陳夢雷《青青河畔草》詩:“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又如《樂府詩集古辭焦仲卿妻》:“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意思是結婚後兩人同睡一個枕頭、一張床,到死了感情都不改變。原配夫妻亦稱為結髮夫妻,而原配之妻也就稱為髮妻了。
四:古代結婚和現代人結婚的區別古人結婚的流程是不是很有意思?現代人由於觀念不一樣,認為時間就是金錢,去繁就簡,認為真心相愛才是最重要的,省去了一些環節,比如說媒、謝媒、交杯酒等,有的夫妻更省事,不辦婚禮,直接領個證,出去度蜜月旅遊,就算結婚了,更有的連蜜月旅遊都沒有,只花9塊錢領個證,就算把人生大事辦好了。
-
3 # 呦人算不如天算
”結髮夫妻”的漢語解意為;原配夫妻,原詞岀自漢代詩人蘇軾《詩四首》中第三首詩的其中兩句,“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此詞如果追根溯源那嘚從古時說起!古時,不論男女都要留長髮,等到男子年齡20歲女子年齡15歲,再行成人禮,男子行“冠禮”,就是把男子頭髮盤成髮髻(ji)叫著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女子行“上頭”禮,即女子訂婚之後結婚之前,把頭髮盤成髮髻,然後用簪(zan)子穿好,這個儀式一般在女孩十五歲時舉行。之後男女在新婚洞房之夜,女子是不能自己解開發髻的,嘚等丈夫親自解開媳婦的髮髻,然後兩人坐在床頭,男左女右各自剪下一縷頭髮,再把這兩縷頭髮打結纏繞在一起收藏好,表示結髮同心,生死相依,永不分離!再後來,人們把男女結婚也泛指為結髮夫妻!
喜歡+關注
-
4 # 賣女孩的小火柴6683
古代的人無論男女都是長髮,他們兩個晚上纏綿在一起共赴巫山行雲雨之事激動時頭髮交纏在一起就叫做結髮夫妻哈哈哈哈
以上都是我杜撰的,接下來正經開講。
古時候男女成親,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後,舉行成親的儀式,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最後合飲交杯酒。後來又發展成”合鬢”的儀式,即夫妻並坐,將兩人一縷頭束在一起,“結髮夫妻” 一詞由此而來。在浙南有關於“結髮夫妻”有“束髮託身”與“投絲慰情”的民俗。所謂“束髮託身”就是元配夫妻擇日完婚時,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貼。庚貼上寫明姓名、出生日子時辰和完婚時間。女方回庚帖時,附上一束頭髮,用紅頭繩扎著,作為定情託身、以身相許之物,以示結髮同心,百年好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投絲慰情”則是結髮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屍體尋找無著時,妻子得剪下一束頭髮,縛在石頭上,投入出事的地方,藉此慰藉結髮之情。這些都說明古人眼裡是把頭髮看做腦袋的,是看做是生命的。
回覆列表
這個好像是源於一個時代的產物,記得不太清楚了,說的是當時夫妻拜完天地,洞房前,要把兩個人的頭髮各自割下來一綹,然後打結在一起,放到一個錦盒裡,當作兩個人相愛,天長地久的標誌!當然現在是不可能了,因為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男同胞們都是短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