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razy歷史
-
2 # 歷史評說
因為印度吞併錫金,很難被人指摘,幾乎沒有硬傷。印度這次的吞併行為走位可謂是極其的風騷,而且印度對於吞併錫金這件事情顯得特別的有耐心,根本沒有留下半點話柄,因為這是錫金人自己的選擇。
二戰之後,獲得自由的印度,試圖取代英中國人在南亞次大陸的地位。他們採用了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先是,穩住錫金,與該國簽署條約,保持現狀。同時,通過代理人的方式,在那裡扶植親印度的政黨,並且由該黨成立政府。
在錫金政府的邀請之下,印度軍隊堂而皇之的進入了這個小國。從此之後,這個彈丸國家的主權就遭到了印度政府日削月割的盤剝。到了50年代,錫金,已經變得幾乎沒有什麼主權,在法理上就成了印度的保護國。
最最關鍵的是錫金,此時此刻,他的獨立地位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也沒有加入聯合國,這給了印度人極大的操作空間。當然,該國國內並不是只有一個聲音,也有不少人反對印度的蠶食。可是,他們組織的示威遊行,遭受到了印度的瘋狂鎮壓。
印度人為了這一天,足足等了30年,他們在這30年裡大量遷入了尼泊爾人,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這些人對於現在的錫金,沒有半點感情,抱誰的大腿不是抱,就是在尼泊爾人的支援之下,錫金人被自願地加入了印度。
當時的時間節點選的非常好,當時美蘇爭霸陣,進入高峰期,印度是一個大國,是一個搖擺不定的大國。美俄兩國對印度一些出格舉動,被這兩個自稱維護世界和平統一道德的國家無視。他們投鼠忌器,唯恐把印度逼急了,使他加入對手的陣營,削弱自己的力量。
-
3 # 歷史風暴
吞併周邊小國算啥,印度是五常之外第1個明目張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美國為了保護以色列願意和整個阿拉伯世界對著幹,即使如此到目前為止以色列仍然執行的是核不透明政策。
所謂的核不透明就是說雖然大傢伙心知肚明,都知道以色列擁有核武器,以色列也非常清楚各國都知道他有核武器,但以色列既不承認他有核武器,也不否認他有核武器。
所以,從法理上也可以認為以色列是一個沒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東還有一個特別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伊朗,為了迫使伊朗放棄研發核武器,美國對伊朗那是不遺餘力的制裁和打壓,伊朗已經向美國保證不再研發核武器了,美國還不放心!
中東的另外一個強國土耳其也特別想研發核武器,但就是不敢來真的,土耳其領導人埃爾多安頂多抱怨一下自己無法進行核武器研發的幽怨之心,卻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知道,在核武器研發這件事上,如果他真去執行了,周邊各大強國都會對他進行嚴厲的制裁,得不償失!
當然,作為北約成員國,而且是北約內部軍隊人數較多的國家,土耳其的重要性讓美國願意在特殊的情況下讓其使用美國放在土耳其境內的核武器。
所以,不是強大到一定程度的國家想要取得核武器的合法擁有權,那可是不容易啊,哪怕是美國的最親密盟友也不行!
第2個宣稱擁有核武器的非常任理事國是巴基斯坦,也是為了和印度對抗被扶持起來的,否則他也不能合法擁有核武器!
一旦印度放棄核武器,巴基斯坦也會馬上銷燬國內的核武器變成一個無核國家。
所以,別看印度不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印度也享有了不少常任理事國才擁有的權利。
印度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第二大人口規模,從一獨立就是一股讓世界不敢忽視的力量。
同時,印度一直保留了世界排名前四的軍隊規模,並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讓印度在印度洋一帶和東南亞一帶都有很大的話語權。
印度雖然不是世界級強國卻稱得上是區域霸主,發生在印度周邊的國際問題,各國都不得不考慮他的意見。
而且,印度吞併錫金的時機找的非常好!上個世紀70年代正是美蘇爭霸的高峰,美蘇兩國都特別想拉攏印度,所以對印度吞併周邊小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僅對印度這樣,當年對印度尼西亞吞併東帝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如果不是因為東帝汶人民的反抗,現在的東帝汶應該還在印尼的手中。
所以,印度自身國家力量強大,再加上當初吞併錫金時機選得好,當地人反抗的也不激烈,就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
4 # 嗚喵nico
這裡指印度吞併的周邊小國,應該指的是1975年吞併錫金的事件吧。我個人覺得這個事件的主要有三大原因。
1、首先是錫金自身問題
錫金位於印度東北與中國交接處,很小的一個國家。面積只有0.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多萬,而且北靠中國,南靠印度,東臨不丹,西接尼泊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內陸國家。國內經濟也落後,不像新加坡在經濟和金融在國際上有牌面,也不像梵蒂岡憑藉宗教的影響力能在國際政治上擁有話語權。
所以,一個國小,人口小,經濟落後,政治影響微弱的小國,自然在大國政治中會被忽略,被無視,被犧牲。可以說錫金就是弱國無外交又一個好例子,只能成為世界大國和地區強國談判的籌碼。
2、其次是印度的操作
所以,出於自身國家安全的考慮,它自身就有吞併錫金,增強與東北角邦聯的慾望。
此次,自印巴分治之後,錫金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建國,從未加入聯合國;而印度通過政治和軍事上脅迫,先是和錫金簽署維持現狀的《維持現狀協定》,讓錫金遲遲未能獲得國際上的國家認可;然後1950年再脅迫錫金簽署了《印度錫金和平條約》,錫金名義上了印度的保護國,直到1973年,打著平叛的口號出兵進入錫金,最後1975年正式廢除國王,吞併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印度通過十幾年一步一步的蠶食,在天時地利人和具備的時候完成吞併,這波操作十分穩妥,讓錫金和周邊鄰國能插手的機會不大。
3、最後是大國的綏靖
印度吞併錫金挑了一個好時機,那時候正是美蘇爭霸針鋒相對,中國由於當時國內情況也無暇南顧。開始的時候,聯合國五常還會譴責,但到了印度將生米要煮成熟飯的時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為了拉攏印度,都紛紛默許了印度的行為。中國在那時候國內國外的環境中也是有心無力。所以錫金只能成為大國博弈中你來我往的籌碼了,最後被印度吞併。
-
5 # 花木童說史
而伊拉克出兵科威特,也因歐美武力干預最終功敗垂成,而伊拉克也由此遭到了聯合國制裁。其它案例基本都失敗了,但為什麼獨獨印度不僅成功了,還“幸運”躲過了制裁呢?
這當然不是實力的問題,不要說70年代的印度,就算現在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印度,恐怕也沒有這種“勇氣”與“幸運”。
其實無他,主要是當時的國際環境讓印度找到了可乘之機。首先,印度對錫金的覬覦之心早皆有之,早在50年代錫金就淪為印度的“被保護國”,所以心思早就有了等的只是時機而已。
毫無疑問,通過這件事情讓印度感受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於是1975年4月印度直接派軍隊“接管”了錫金。因此,錫金“失落”的第一個主要原因是冷戰“創造的良機”。
其次,為什麼東帝汶能重新恢復主權而錫金沒有呢?這得分兩個階段來說,在蘇聯解體前,印度是蘇聯最重要的“盟友”。
方面印度出兵錫金,美國的航母確實趕過來了,但印度謀劃已久,在美國航母還未到達印度洋,印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所謂“公投”,同時完成了所謂的“法理合並”。
當時發起制裁肯定不可能,印度蘇聯有一票否決權。而冷戰結束後,印度又成了西方的“香饃饃”,也就沒人再提錫金的事了。
另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錫金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不論是對印度還是鄰居大國均是如此。要論往常大國的作風,印度自然不會也不敢動“這種心思”。
但由於當時鄰居大國忙於“內務”無暇西顧,所以被印度“精準”地抓住了時機。
-
6 # 雲中史記
弱國無外交向來不是說說而已,錫金被吞併的命運就是真實的寫照。
1861年,英國佔領錫金全境,從此錫金就成了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知道1947年英國撤出南亞地區。
不過,至少這個時候錫金國王還能掌控自家的內政,但沒幾年,到了1949年,佔有慾超強的印度人就忍不住出兵佔領錫金全境,然後指定印度人擔任錫金首相,從此,錫金的內政外交、軍事國防、財政金融等等一切大權都落入印度人之手,錫金國王成了事實上的傀儡。
此後一直到錫金被正式吞併,20多年時間裡,其實世界上對這個亞洲深處的小國所發生的事情並不瞭解,一方面,錫金實在太小太偏僻,身居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小山國,有多少人能在世界地圖上在意到?另外,印度對錫金嚴格控制,錫金也沒什麼外交關係,外中國人一般很那進入這個國家,所以能對這裡的事情稍微瞭解的人太少了。
下面我們再來複盤一下錫金被吞併的過程。
在被印度控制了20多年後,到了1968年,錫金崛起了一支民族黨,這些民主黨成員,反對印度對錫金的控制,他們支援國王,在全境開展反對印度佔領的運動,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運動在錫金有星火燎原之勢。
在接下來的1974年,印軍繼續在錫金清剿反抗力量,據印度的說法,總共打死打傷了5千名反抗者。
當然,國王隨後找機會逃出了錫金(印度也沒必要趕盡殺絕),而印度在錫金也操縱了一場全民公決:決議是否加入印度,這個操控下的公投自然取得了印度滿意的資料,到了1975年5月16日,印度議會宣佈接受錫金入印。
而當時的印度,打敗了巴基斯坦、介入斯里蘭卡內戰、控制尼泊爾和不丹、馬爾地夫,實實在在是南亞一霸主,而美蘇都比較喜歡印度,美國覺得印度是標準的民主國家,繼承英國大業,大有前途,而蘇聯覺得印度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大國之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好的力量,大家都很喜歡印度,所以,也沒人把錫金那個事當回事兒。
-
7 # 銘蘇先生
錫金王國原是我們的鄰國,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王國,將錫金王國變成印度的錫金邦。印度吞併錫金是二戰後首次發生的一個主權國家吞併另一個主權國家行為,按理來說,印度的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但是國際社會對於這件事卻沒有對印度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實際上就是預設印度錫金,這是為何呢?
一、印度吞併錫金錫金國土面積7200平方公里,人口50萬,這樣的國家實力與印度相比,實力不對等,印度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吞併。
尼赫魯曾宣稱,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所以,印度在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就開始領土擴張和對周邊國家實行羈縻之策。
印度繼承了英屬印度殖民權益,同樣印度也想繼承英中國人在錫金的地位,所以英中國人走後,印度與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
1950年印度迫使錫金簽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進一步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郵政、銀行、紅十字會、國際援助等權利。其實這個時候錫金政府已經被印度控制了,之後在印度的操縱下,一步步將錫金納入了印度的版圖。
二、印度為何要吞併錫金?印度之所以吞併錫金,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印度推行自己的大國戰略,所以要儘可能多地佔領領土,因為領土是印度成為大國的基礎條件,而錫金太弱小,這就給印度可乘之機。
二是錫金雖小,但是戰略地位重要。錫金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南麓,錫金正好與印度的西里古裡走廊相連,而中印關係惡化,印度吞併錫金可以將印度在此地的緩衝區向北推進80多公里。
三、國際社會為何不阻止印度或對印度實施制裁?當時的國際背景是中印關係惡化,中蘇關係惡化,中國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錫金作為一個小國在國際上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力,而與錫金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只有中國,印度吞併錫金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影響,只對中國有影響。而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美國、蘇聯在中印對抗中都站在印度這邊,所以就沒有國家願意為錫金出頭。
聯合國本來就是在美蘇等大國主導下建立的,維護的是大國的利益,即使敘利亞有俄羅斯支援,美國一樣聯合盟友發動對敘利亞的空襲,更何況當時沒有國家為錫金出頭。所以,國際社會當時對印度吞併錫金採取的是縱容的政策,因為他們需要藉助印度制衡中國。
-
8 # 野史也是史
這個話題也是比較沉重,印度吞併錫金的過程做的滴水不漏,國際社會幾乎找不到干涉的理由,尤其是對時間點的把握最有水平。
在當時的冷戰環境下,除了東北方的鄰國外,再沒有任何國家能感受到錫金的存在。然而這點僅存的希望,在亡國之時也已破滅。
當時的聯合國為何沒有干涉印度吞併錫金?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吞併錫金是水到渠成且具有的“法理”。印度採取溫水煮青蛙和蠶食的方式,逐步完成了對錫金的吞併。這一過程最早可追溯到英中國人退出南亞之時,印度就已張開巨口。
1918年,英國當局承認錫金獨立。在英國勢力徹底退出南亞大陸後,印度繼承了英國在錫金的地位。這時錫金沒有實際獨立地位。
之後,印度每年都和錫金簽訂條約,穩步索取錫金的各種主權。1950年,印錫簽訂了和平條約,錫金從法理上變成印度的保護國。
這時的錫金獨立地位未被國際社會認可,也未加入聯合國。在錫金隨後爆發的示威遊行中,印軍一舉殲滅了錫金境內的激進組織。
除了鄰國譴責之外,國際社會並未發聲,因為印度是錫金的宗主國。這時錫金的內政外交大權都控制在印度手中。
具體內容有二,一是承認錫金議長和政府首腦由印度派駐錫金的行政官擔任,二是解散王室衛隊並制定錫金主權全民公投時間表。
同日,憲法修正案通過,印度宣佈尊重錫金人民的意願,派兵清剿民族黨所屬的武裝組織。印度從法理上完成了對錫金的佔領,為吞併錫金掃清了障礙。
1975年,印軍根據憲法修正案,解散了錫金王室衛隊,舉行了全民公投,在尼泊爾移民的支援下,投票結果是錫金人願意併入印度。
其次,當時國際形勢下沒有國家為錫金得罪印度。當時也有國家發出譴責之聲,但遺憾的是並未引起國際社會的共鳴。當時的美蘇爭霸正處於激烈之際,沒人願意關注這個彈丸之地。
但也並非完全沒有,中美英法等國在1973年也曾抗議過印度侵佔錫金的行為,蘇聯更是譴責印度佔領錫金缺乏道義。
次年,印度便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加緊了對錫金的兼併程序。在錫金問題上,美蘇都不願過多的為難印度,害怕將印度逼向對立面。
在當時特殊的國家形勢下,這種呼籲註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國際干涉希望破滅後,民族黨放出大招,宣佈成為鄰國的行政區。
隨後,民族黨被印軍無情剿滅,國際社會未發一言。與錫金相比,印度的分量顯然要重很多,沒有美蘇的首肯,聯合國不會干涉。
最後,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幾乎沒有影響力。錫金是個彈丸之地,位於喜馬拉雅山低下,既沒有什麼資源,又不是戰略要地,至少對其它國家是這樣的,因此沒有國家在乎它。
美蘇都持默許態度,聯合國又豈能去幹預?北方鄰國想幹預,但又在特殊時期分不開身。就這樣,造成了國際社會默許的態度。
以上便是聯合國沒有干涉、制裁印度吞併錫金的原因。
-
9 # 李飛叨
印度一直這樣考慮問題:我是英國遺產的天然繼承者,整個南亞都是我的囊中之物。也正是在這種思路的影響下,印度獨立之後便頻頻對外出手,侵吞錫金、干預不丹、脅迫尼泊爾……總之沒少佔便宜。但如果問聯合國對此的態度,那我們只能呵呵了!
我們重點來看看印度吞併錫金的情況。
但印度的胃口卻遠不止於此,不斷扶持和資助錫金國內的反對派,要革錫金國王的命,最後乾脆在1949年直接藉口“防止動亂和流血”,派兵侵入了錫金接管政權,委任印度人做了錫金的首相,實現了對錫金的全面控制。
只要錫金還是一個國家,印度就不會死心。在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國王的衛隊,軟禁了國王,又操縱錫金議會通過廢除國王的法案,最終通過所謂的“全民投票”,徹底將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聯合國在幹什麼呢?除了少數國家譴責印度的行為外,聯合國基本沒什麼反應!
不丹的命運比錫金強了那麼一點點,但也沒好到哪裡去,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基本受印度控制,只不過是沒有亡國而已!
另外,印度的蠻橫和貪婪,我們在孟加拉國建國的過程中,也能略窺一二。印巴分治之後,巴基斯坦的領土大致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距離近2000公里。因為地域的隔離和印度的插手,東巴基斯坦最終在1971年宣佈獨立(就是今日的孟加拉國),印度為了支援東巴基斯坦,出動了大軍進入其境內,並最終演變為第三次印巴戰爭。
眼看著戰爭引發了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印巴兩方面停火撤軍。印度對決議的反應是:視而不見繼續進攻,最終巴軍敗北孟加拉建國。
-
10 # 冷月鉤沉
印度吞併的周邊小國是錫金,曾經是獨立國家,現在是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並沒有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和干預。
當時美蘇爭霸愈演愈烈,兩方誰都不願意得罪印度,所以美蘇在錫金問題上選擇了沉默。
美蘇兩個國家不出聲,別的國家自然都沒有表示反對,他們都認為錫金勢力過於弱小,不值得他們為此得罪印度這個大國。
美國和蘇聯之所以沉默,是因為他們需要印度在亞洲去牽制中國,錫金雖然面積小,但它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錫金是印度和中國的緩衝地帶,擁有最為便利的交通線,如果發生戰爭可以通過錫金縮短行軍距離。
自從對印自衛反擊戰後,印度就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經常進行軍事演習。
而處於美國控制下的聯合國,更是沒有任何的表示,連一句公道話都沒有講。
中國對印度吞併錫金表示堅決反對,不過由於當時正處於特殊時期,加上美蘇兩個國家虎視眈眈,中國在國際上同時和美蘇對抗,不願意再次和印度出現衝突,所以沒有進行干預。
加上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印度吞併錫金各方都表示了默許。
中國是唯一一個不承擔印度吞併錫金的國家,直到2003年雙方達成了共識,錫金邦才被中國承認。
為了讓錫金保持穩定,印度每年會從預算中拿出專門資金,用於發展錫金經濟,現在錫金的生活水平高於周邊國家和印度。
—End—
-
11 # 大秦泰西廷尉府
因為印度抓住了戰略空間,來自冷戰的戰略裂縫。當時處印度之外的有關國家,美國,蘇聯,還有北方國家都被印度抓住了空隙。所以吞併了錫金以後的印度,並沒有受到國際制裁和壓力。反而在世界陣營方面,左右通吃左右逢源。最後不僅沒有人對印度施壓,反而與印度成為準盟友。
而印度接管錫金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東方國家究竟經歷了什麼?恐怕大家都知道。錫金在滅國的前三個小時曾經多達100次給東方國家發電報。要求併入東方國家,但由於國內問題,東方國家並未迴音。而印度在接管以後,邊境領土方面有得寸進尺,佔據了一部分非法土地。該地區的一切問題就在此時發生了。
回覆列表
以錫金為例,說說為何聯合國會眼睜睜看著印度吞併周邊小國。
對於南亞各國而言,首先應該感嘆的就是:離印度太近,離上帝太遠。
印度是一個實力二流,野心也一流的國家。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太匹配,但是在南亞諸國之間,地域龐大的印度,絕對是滅霸級別的存在。除了巴基斯坦在中國的力挺之下,和印度尚有一定的抗衡能力,其餘的國家,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
連尼泊爾、孟加拉這種較大的國家,都無法正面抗衡印度,更不用說錫金這種彈丸小國。
對於錫金的被吞併歷史,這裡不再贅述,只說說當時為何聯合國不制裁印度。
第一、地處偏僻的錫金,就是無人會顧忌的彈丸之國錫金國家太小,這不算是問題。畢竟,歐洲有大量的國家都屬於迷你級別,就是亞洲,也有新加坡這種城市國家。
但是錫金比較悲催的是,沒有生在一個好點的地方,而且位置上也不如新加坡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錫金那點經濟,在世界上無足輕重,根本難以如得了別人法眼。
當時太多國家領導人都不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國家,存在感實在是太低。
第二、美蘇競相討好印度聯合國自二戰成立起來,其控制權一直把控在超級大國手中,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當時,控制著聯合國的兩個超強國家:蘇聯和美國,對印度都是極力示好。畢竟,印度的體量決定了這是一個有前途的國家。
既然雙方都示好印度,那麼自然也不會因為這種區區小事而找印度麻煩。
現在情況依舊如此,印度在南亞為非作歹,無法無天,根本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它。這也是為何其自信心極度膨脹,總是想要再次挑釁中國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