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時光

    弓箭作為冷兵器時代的遠距離射擊武器,它可以遠距離狙擊敵人,在戰場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實際戰爭中,弓箭手除了要攜帶弓和箭外,還要攜帶很多武器配套裝備。其中就包括:弓囊,箭囊,以及短刃。有人可能要說了,為什麼弓箭手還要隨身攜帶短刃呢?

    在實際戰鬥中,弓箭手雖然是遠端射擊,但如果防線被敵軍突破,弓箭手也需要參與近戰,進行自身防衛,所以他們身上也要帶短刃的。

    戰場上一個弓箭手身上所帶的武器負荷還是挺大的。為了使得弓箭手,在戰爭中更有力氣拉弓射箭。在古時兩軍對壘的戰爭中,除了守城之外。當時的弓箭手一般攜帶50支左右的箭。畢竟拉弓射箭是個體力活,如果攜帶太多的箭,會導致弓箭手的體力下降,影響到射擊。

    還有一方面就是,弓箭手如果帶太多的箭也是用不完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古時候兩軍對壘的情況下,弓箭手在戰場上是一般是先射擊幾輪弓箭後,兩軍就開始進行肉搏戰了,弓箭手就要退出了。

    還有就是古代的弓箭手並不是像我們電視劇上看到的那樣,彎弓射箭很輕鬆的,恰恰相反弓箭手反而是一項苦力活。

    古時候的強弓最少都是在一石的,由於古代每個朝代的計量標準不一樣,這裡的石相當於現在的30~60千克不等。這樣的弓不是一般人都拉起來的,這可是一項很費體力的活。長時間的射箭,肩膀,胳膊都會很累的,根本就沒有力氣把這個箭射出去,就算射出了射程也很短,不能起到打擊敵人的目的。所以在一直射擊的情況下,古時候弓箭手也就50支左右的箭。

  • 2 # 龍69258242

    謝謝邀請!我來說下我的看法。這個需要看是什麼戰役了,如果是遭遇戰而且對方是騎兵的話倉促佈陣,弓箭手只有三輪射箭的機會。三輪箭雨後對方騎兵已經到達本陣與長槍兵接觸了。如果不是遭遇戰那麼弓箭兵除了首次三輪射箭機會以外,還會在本陣等待命令阻擊對方的進攻。在這裡說明下我所說的三輪是指多排的弓箭兵輪流射擊,說到這裡我就很奇怪火槍發明以後為什麼只有沐英會三連擊火槍打發。一個人的體力是有限的,戰爭中的弓箭部隊一般都是射的遠端,所以花費的力量是很大的。古代士兵並不是經常有肉吃也限制了體質的,除非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戰爭。個人認為一般弓箭兵只會射出十次三輪箭矢也就是30支箭。體質好力氣大計程車兵可能會射出更多,一天之內射出過多的箭矢會使人脫力以後完全失去戰鬥力,造成非正常的減員。這是一個明智的將軍不會做的事情。漢朝以後中原騎兵發展迅速弓箭手射擊的次數更少了,因為大型弩弓和投石機的出現以後一般都是弩先遠端射擊,對方剩下的騎兵到了100步以後弓箭兵才有機會射三輪,剩下的戰鬥都是輕騎兵、長矛兵、盾牌兵的工作。宋朝的時候因為騎兵的缺失,大型床弩的出現和手持弩的復興讓弓箭手發揮的地方更少了,只會作為補充或者兼職的存在。蒙元明清時代弓箭兵大多數都以騎射的形式存在,沒有多少專業的地面弓箭兵。騎兵使用的是短騎弓射的是輕箭,對那個時代金屬鎧甲計程車兵一般是射不死的,作用是騷擾和讓敵人負傷流血致死,或者傷口感染致死。那時候經常會出現士兵滿身箭矢被射的跟刺蝟一樣就是沒死的狀況。所以一般都會以漢朝的弓箭兵射擊數量為準。

  • 3 # 我淡如菊

    這個問題界定的是一場戰役,範圍比較廣。

    假設面對的是騎兵衝鋒,騎兵發起衝鋒的距離一般在四百米左右。現代賽馬最高紀錄是53秒/1000米,而弓箭的有效殺傷距離150米左右(這裡指的是實力很強的弓箭手),從此時弓箭手開始射箭,這樣在騎兵衝擊到己方戰陣前,大概也就是8--10秒左右,弓箭手完成一次完整的射箭動作差不多也要3秒左右,也就是說能射出三至五支箭。

    一名弓箭手所攜帶的箭囊一般裝10--30支箭,如果沒有後勤保障,那麼他頂多射光自己所攜帶的所有箭矢。蒙古騎兵是個另類,他們的箭囊一般攜箭50支,帶二至三個箭囊,即100--150支箭。

    如果不考慮弓箭手也會被敵軍箭矢傷害,有無限的後勤保障,只考慮力氣的話,連續射十支箭後休息30秒,然後繼續射,這裡可以拿康熙在木蘭圍場的一次射獵來參考一下,康熙不可能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那次狩獵中,一個下午騎射射中兔子三百八十一隻,所以康熙開弓射箭數遠高於此,起碼四五百支箭。

    如果一場戰役進行三天,有充足的後勤保障,一名弓箭手一天也就是射出1000支箭,第二天估計他的胳膊就該腫了,第三天他能否抬起手都有疑問。

    如果一場戰役打成持久戰,時間不限,弓弦不斷,箭矢充足,糧食飲用水充足,那麼這名士兵就能成為機器人,所射出的箭的數量就是無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畫江湖之不良人:玄冥教四大屍祖的實力是否被我們高估了?為什麼焊魃還打不過孟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