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①,思而不學則殆(dài)②。”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⑤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⑥,不亦君子乎?”
字詞解釋
古文今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你,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77. 道與德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見賢①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②也。”
①賢: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②省:反省。
孔子說:“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無遺憾了。”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他親近。”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78. 君子與小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qī)戚。”
子曰:“君子喻①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經常侷促憂愁。”
孔子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孔子說:“君子行事講求和諧,但不盲目附從,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和諧。”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79. 意志和品質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①也。”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一個男子的志氣卻不可以改變。”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土,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80. 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①毅②,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而實現使命的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這不是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卸下重任,這不是很遙遠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施加於別人身上。”
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①,思而不學則殆(dài)②。”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⑤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⑥,不亦君子乎?”
字詞解釋
古文今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望你,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77. 道與德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見賢①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②也。”
字詞解釋
①賢: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②省:反省。
古文今譯
孔子說:“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無遺憾了。”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他親近。”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78. 君子與小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qī)戚。”
子曰:“君子喻①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字詞解釋
古文今譯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經常侷促憂愁。”
孔子說:“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孔子說:“君子行事講求和諧,但不盲目附從,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和諧。”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79. 意志和品質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①也。”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
字詞解釋
古文今譯
孔子說:“天氣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零的。”
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一個男子的志氣卻不可以改變。”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土,這時繼續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80. 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①毅②,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字詞解釋
古文今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而實現使命的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這不是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卸下重任,這不是很遙遠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 ”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事物,不要施加於別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