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栗子書生
-
2 # 碧水青山0
《三國演義》是九伐中原,歷史是十一次北伐。姜維北伐,損失參重!
第一次北伐: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遣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十幾萬大軍慘敗。
此次勝利,是諸葛亮和姜維所有北伐中,最大的一次勝利。意外的是,主要功臣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姜維,而是王平!此戰,開闢了劉禪在位的最佳時期,邊境少數民族紛紛投靠蜀國。可惜,沒幾年,又被北伐折騰光了。第三次北伐:247年,出隴西,為接應羌胡族人降蜀,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戰平,但接應少數民族到蜀的目的達到。
第四次北伐:249年,派牙門將句安、李歆駐守曲山附近兩城。鄧艾進圍曲城,姜維領兵回援至牛頭山,為陳泰所阻。郭淮進逼洮水,企圖切斷退路,姜維撤回。而句安、李歆因孤立無援降魏。郭淮西擊羌人,鄧艾屯白水。姜維令廖化牽制鄧艾,自率重兵奔襲洮城,因廖化沒能牽制住鄧艾,讓鄧艾先行一步搶佔洮城,姜維撤軍退走。
此時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第五次北伐: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253年,姜維率數萬人包圍南安,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撤圍退走。
此次北伐前,費禕遇刺,姜維失去監督!此前蔣琬、費禕秉承諸葛亮的穩重謹慎的風格,陪同姜維北伐,限制姜維每次帶一萬人馬。此時起,姜維成了蜀軍中真正的一號人物,故而這次他能率四、五萬人馬出征。此次北伐後,為放開手腳,姜維提出“斂兵聚谷”新策略,改變了曾經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自拆城牆的做法,致使漢中門戶鬆動。244年,王平打敗曹爽,就是沿用魏延漢中防守策略。失去監督的姜維接下來是一年一次的瘋狂北伐。第七次北伐:254年,因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李簡主動獻城降蜀。姜維出隴西狄道擊敗魏軍,斬魏將徐質,魏軍撤退。勝!
第八次北伐:255年,夏侯霸、張翼攻魏。姜維先敗王經,後被陳泰、鄧艾擊敗,撤軍退走鍾堤。
第九次北伐:256年,姜維與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姜維先出兵祁山,見鄧艾有防備,而改攻南安,鄧艾則搶佔武城山據險拒守。姜維又改道沿山進取上邽。與鄧艾戰於段谷。胡濟失期未至。姜維死傷慘重。
此次北伐,百姓怨聲載道,隴西出現了民變、騷亂、蜀國根基開始動搖。這次北伐戰鬥中,姜維從始至終都表現出“見艾失敗”恐懼心理!第十次北伐:257年七月,姜維出兵秦川,司馬望、鄧艾合軍據守長城。姜維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對峙到258年四月,姜維退兵。
失去監督的姜維從253年至258年,六年五次北伐,不但未見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此次北伐,姜維也意識到自己改變漢中佈防策略的錯誤,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而致力於加強漢中守禦。第十一次北伐:262年,姜維出兵,鄧艾迎戰,在侯和設陣,以逸待勞,姜維大敗。
三國很有意思,早期是“既生瑜、何生亮”,晚期有“既生薑、何生艾”。早期是假的,晚期的則是真的。以致最後,姜維投降鍾會,也不理鄧艾!
諸葛亮病故前,將丞相職務在蜀漢集團的權力一分為二,也就是軍政分離,政治放面指定蔣琬和費禕為接班人,軍事放面主要是指定姜維為接班人,所以蜀漢後期,姜維官至大將軍,主管蜀漢軍事並且手握兵權。姜維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嫡傳弟子,他繼承了師父的遺志,一生立志要恢復漢室還於舊都。所以後期姜維獨攬軍權後便開始北伐,前後一共九次討伐中原,但是這九次北伐,蜀魏之間雖互有勝負,但是蜀國並未取得實質性的戰略勝利,到後期,不僅僅蜀國北伐變成了和魏國的消耗戰,而且在此期間蜀國的大將夏侯霸和張嶷先後戰死,隨後在司馬昭對魏國的權力洗牌完成之後,魏國不再對蜀進行防禦戰,並決定先滅蜀,蜀國國力本就差於魏國,而且蜀國內部因素並未解決,導致後期蜀國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所以說,姜維的北伐雖然次數多於諸葛亮北伐,但是成果卻相差甚遠,最後連年戰爭耗盡蜀國最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