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有備無患
-
2 # 憤怒的小野豬
#軍事# #歷史#
支援德國的肯定有讓你忽略的或者想不到的,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在一次聚會上稱希特勒為"20世紀最有才華的經濟改革家和金融專家"。
奧地利肯定是支援德國的,因為希特勒不是德華人,他實際是個奧地利人。
二戰爆發後,蘇聯和德國曾一同瓜分過波蘭,蘇軍和德軍當時是“兄弟般的情誼“,而且蘇聯還是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之一。
芬蘭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德國一邊,不僅因為芬蘭實際是從前沙俄分裂出來的,還因為二戰爆發後,蘇聯曾經侵略過它。
烏克蘭則把德軍看做解放者,這絕不是德軍自己在吹牛。可能因為斯大林強行徵收烏克蘭的糧食供給,導致數百萬烏克蘭人餓死,又或者歷史上與俄羅斯的仇恨,烏克蘭人認為是俄羅斯大公偽造檔案才吞併的烏克蘭。烏克蘭民眾確實出現了夾道歡迎德軍的場面。到現在烏克蘭還和俄羅斯存在無法彌補的裂隙。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沒錯,它們竟然也是1939年被蘇聯吞併的。1940年蘇軍才開始駐紮。二戰爆發後,在歐洲實際同時有兩個國家在到處侵略,西面是德國,東面是蘇聯。這三個國家鐵了心的支援德國,好將它們從毛熊爪下解放出來。為了保家衛國,三國還有大量士兵加入了德軍。
希特勒曾私下對自己的秘書長阿姆施太朗說過 "和這種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魚!"沒錯,他說的是日本!
納粹德國對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都相當曖昧不明.甚至在南京淪陷後,德國還曾秘密支援了國軍一些包括I號坦克,sdk.222在內的德制武器.
現在國內有大量的德粉,是支援二戰德國的一股最堅定的力量。作者本人也是比較喜歡德國在二戰時的重型裝備,也算半個德粉吧!
-
3 # 田瑞安
應該說,德國敢於發起二戰特別是東線的蘇德戰爭,與內部的7000多萬人民(含奧地利和蘇臺德地區)和外部幾乎整個歐洲國家的支援是分不開的。希特勒的納粹黨是透過民選上臺的,在二戰前確實帶領人民重振了德國經濟。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即為一歷史見證,1937年,德國國內高失業率幾乎被消滅殆盡,德華人民還享受到英美國家都不敢想的帶薪休假,經濟總量超過當時英法的總和。這些實實在在的成就再加上納粹黨高效的宣傳,受到德華人民的支援是毫無疑問的。
二戰前,出於各自目的,英美蘇對德國經濟的發展都是沒少支援的,特別是美國在德國有大量投資,而蘇聯則源源不斷為其提供的稀缺的礦產、石油及大量糧食。開戰後,雖然相繼失去這些渠道,但德國在歐洲的四面出擊又得到新渠道的“支援”。捷克的軍工業、北歐的鐵礦石和畜牧農場品、富饒的法國“需要提供養活40%的德國軍隊的糧食”、東南歐的鋁土礦和生銅、羅馬尼亞的油田等等,這些不可或缺的戰爭資為德國戰車提供了強大支援。
-
4 # 淡看江湖路7623541
邀請?首先應該說是民意吧,做為一戰戰敗國,國家受到很多制約,比如說重武器限制,軍隊限制等等,在希特勒帶領下,國家實力強大起來了,顯然不滿所對應的國際地位,打出去就變得理所當然了。其次國際形勢變了,為了用德國制約對方,其他列強都有自己小算盤,對德國制裁越來越小,明存實亡,有沒有像後面的日本?只是德國這個棋子起來後把棋盤都掀了,世界局勢大變!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德國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成為世界大戰的挑起國,主要是受到了德華人民的支援。
當時德國納粹黨社會成分的大頭是工人階級,佔到德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黨員成分的平均年齡28歲,百分之五十的黨員在23歲以下。希特勒出任總理的時候,戈培爾33歲、施佩爾27歲、艾希曼26歲、門格勒21歲、希姆萊和費蘭克32歲、最年長的戈林恰逢40歲。由於當時德國主政者普遍太過於年輕,就有了“少年強則國強”的左傾主義思想,這幫“青年才俊”們信奉自由和冒險,由於過早的被賦予重任,個個都是意氣風華,想讓德國擁有一個“光輝幸福的未來”,建立“真正的人民國家”。
希特勒上臺後就開始保護債務人權利、限制債權人權利,廢除大部分債務。聲稱貧困的人民才是德國最忠誠的人民,只有他們才可以讓德國變得最強大。納粹黨在嚴懲“惡意債權人”的同時,還為六百萬失業者解決再就業問題,使德國軍工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為後來擴軍備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年輕的“青年才俊”們追求德華人民內部平等,提倡平民主義,反對精英主義。得到了德國下層人民的高度青睞,使希特勒一躍成為了德華人民心目中的“我們的人民總理”。
德國納粹黨在得到了德華人民一致的支援後,嚮往擴張的野心就開始按捺不住了,最終年輕氣盛的希特勒帶著“全體德華人民的心願”,終於走向了法西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