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惹火
-
2 # 貓頭鷹看電影
如果我沒有看過,單憑片名,我感覺會很好看。尤其是上映日期,12月31日。
結合我們傳統跨年嘛,這不電影不知不覺就附上了一種情懷。但是,後面看過的,都覺得又不那麼好看,不過喜歡電影風格的人說:除了畢贛,誰能把醜陋的、乏味的中國鄉鎮,拍得如此詩意而浪漫呢,是吧!
-
3 # 你的精緻小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徑,畢導走的這條文藝片之路,就決定了他不能這麼營銷。因為文藝片這種東西,是在探尋電影藝術的界限,本身就非常先鋒。而先鋒就意味著分裂,因為大家都是依靠自己的直覺和天分來自我表達,根本不存在統一標準。
很多人都說文藝片文藝片,聽起來好像是某種片子型別,但其實不存在這種型別片,只是大家把無法按現代商業電影歸類的片子統統都放在這個名目下而已。你能說王家衛和昆汀是拍的一個型別嗎?不能吧。所以除了極少數口味極廣的電影發燒友之外,每一個文藝片導演所能吸引的受眾,只能是與自己電影審美契合的那一部分。
不是那些文藝片導演不想拿票房,而是票房本身代表的是大眾審美,如果不去刻意研究的話,導演的這種個人化先鋒表達和大眾審美的交集時刻是極少的,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是藝術院線最發達、文藝電影最興盛的法國,每年本土票房的七成都被好萊塢的特效大片賺走,可見大家都是俗人。
而畢導這個片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根本沒達到大眾審美的最低線,那就是擁有一個漂亮清晰的故事,依然是一個非常自我的表達。我敢打賭,被營銷騙進電影院的這些根本不是受眾的傢伙們,能當場睡過去已經算是很給面子了。覺得受欺騙的人恐怕會立即就會上網破口大罵,在現在這個網路時代,會造成一場雪崩。
當年拿過戛納的《刺客聶隱娘》,大家知道在貓眼上評分多少嗎?答案是6.3分!想想看,連《大鬧天竺》都能在貓眼上拿7.4的。當時還並沒有這種欺騙式營銷,侯孝賢導演這麼多年積攢的粉絲也比畢導多得多,戛納大獎的加持也比只拿了幾個提名的本片強得多,所以我認為畢導的結局會比《刺客聶隱娘》慘烈無數倍。
今天這活兒,相當於畢導壓上了自己現在和未來的名氣口碑被製作方透支去換一時的票房,非受眾會覺得爛片無敵,受眾會覺得逼格掉盡,總之得不償失。
-
4 # 茁濁
我就是在那個特殊的時間和特殊人去看的電影,滿心希望的去看的這部片子。
就這部電影本身來說,的確是很有特色的。一部用方言對話的文藝片這本身就是突破了。有人吐槽劇情不科學沒邏輯,但我們就不能當他是一種特殊的表達嗎。
大話西遊剛上映不也被罵成爛片嗎,可現在不也被我們奉為經典嗎,時間是最好的選擇,或許過十幾年,人們的思想和觀念變了,而這部電影又恰好和那時的人們相遇。
邏輯在有些電影裡更重要,但在有些電影又不那麼重要了,就是很奇怪。
拋開以上不說,能和喜歡的人在哪個特殊的時間看完一部看不太懂的電影不也是很幸福的嗎
-
5 # 南極小博士
地球最後一天的電影我沒有見過,誰知道他們胡編亂造點啥?地球最後一天人類早就離開地球了,人如果地球最後一天還沒有離開地球,那人也太無能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地球最後一天地球上早就沒有人了,人類早就離開這個快死亡的地球了,宇宙中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非常多,人為什麼要一棵柳樹吊死呢?這種想法真是太愚蠢了。
回覆列表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了一箇中年男人重回貴州故鄉,開始一段尋找12年前戀人的故事。導演畢贛最早在寫劇本的時候借用了一個黑色電影的框架,其中包括懸疑、兇殺等元素,在型別上完成度很高,但之後畢贛打破了這種型別敘事,將現實與過去,真實與夢境相互交織,最引人矚目的是其中有一段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令人目眩神迷。導演畢贛希望觀眾在欣賞影片時,能夠“感覺到後面那部分多麼輕巧,就像夢一樣輕盈。”
這部電影挺特別,前70分鐘是2D格式,從70分鐘開始,男主角黃覺戴上了3D眼鏡,這時片名出現,觀眾也就跟著戴上了3D眼鏡,因此,很難用某種型別框住《地球最後的夜晚》,它太特別了,看了一年的電影,好萊塢特效大片、劇情片、喜劇、動作……這一部和其他的電影都不一樣,它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也是這個檔期裡值得一看的電影。
除去個別細微之處玩笑般的再現,致敬和抄襲的區別大致體現在前者是觀眾與創作者心照不宣,後者則基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於是,對同一個文字而言,它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性質標籤,而是根據觀眾層次在曖昧的定義之間滑動。《地球》的尷尬之處在於,識別出是致敬的觀眾無法容忍那些降格的生搬硬套,而對將其當作全新影像的人來說,創作者又必然遭到道德上的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