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犯罪心理速寫

    縱觀古今,很多文學鉅著的主角乃至小角色的名字,都蘊含著作者的心思和特殊意義。或是對故事發展有暗示,或是應和故事的環境和人物性格等因素。可以說,好的故事作品是細節精益求精的結果,人物的名字也非常重要。

    這裡簡單舉兩個例子。

    首先,說說名字暗含深意<紅樓夢>吧,曹公在其中深藏的寓意至今仍有眾多紅迷不斷分析猜想。最有名的,比如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元迎探惜四春=原應嘆息……名字中暗含著前世今生,更有對真實社會的封閉與批判。可以說,曹公的每一個名字都用心良苦,名字對於故事的影響非常顯著。

    說完名著,再來舉一個流行的仙俠小說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白淺,夜華,墨淵嗎?難道也有什麼深意?不,我想說的是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環境 不同性格 不同經歷時,名字所匹配映射出的差異化。

    最初,女主被折顏送到崑崙虛學藝的時候,是不諳世事 頑皮活潑的小師弟,名字叫做小十七。

    在歷劫作為凡人時,柔弱漂亮,而素素這個名字,讓她更惹人憐惜。無需更多的渲染,單憑這個名字,便能猜到她大概的性格和氣質。

    歷劫回來,升為上神,四海八荒尊稱一聲姑姑,或是白淺上神。稱謂的轉換,主角的言行舉止都變得更加端莊大氣。

    同一個角色,不同境遇時,以不同的名字去呈現差異化的性格。可以想象,在任何一個環節對換名字,都不會如原著名字匹配的這樣自然,這樣一目瞭然。所以故事中的名字,確實是非常值得去認真思考揣摩的點,好的作品源自細節,名字便是其中最值得推敲的細節。

    我是有酒的Austin,分享女性成長故事。

  • 2 # 青木寸

    明確觀點:影響不大

    如果是說主角的名字對於你對主角的記憶,那毫無疑問,影響很大。

    但對於一個故事的整體性而言,推動故事發展的是情節,名字只是輔助我們去記憶故事線索的工具。

    如果一個故事全部用我、你、他來表達,想必對於看故事的人來說,是一腦袋的懵。就像是一個新聞,時間久了,我們或許記不得主人公的名字,但我們往往會記得有過怎麼樣的一個新聞事件。

    而故事,也是如此。

    如果說沒有一點兒影響也是不正確的,有些小說的故事與故事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絡。

    例如: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中,在《倚天》中的峨嵋派,創始人是郭靖的小女兒郭襄,因為她對於楊過的久久不能忘懷,給自己的傳教弟子起名為“風陵師太”,就是因為她和楊過當年風陵渡口初相遇。

  • 3 # Tianya0215

    人物名字與小說火爆程度確實有一定相關,但並非因果關係。

    起名是一個非常考驗作者知識儲備和文字功底的環節,包括書名和人物名。

    因為書名是把一部分甚至全部劇情精煉到幾個字之中,人名則是要全面考慮音律、時代以及人物特徵等因素,所以書名和人物名好聽的作者,功底都不錯,作品質量一般都很高,也就很容易火。

    像金庸先生,就是頂級的起名高手,鳳歌、小椴兩位作家,也都是起名的高手。

    當然也不是必須有好名字作品才會火。像《凡人修仙傳》《斗羅大陸》等作品,起名只能說一般,簡單直白,不突出,也不拗口。

    更不用說四大家族葉、蕭、林、易,各種人才都縱橫網文界多少年了,依舊出現在各種熱門作品中。

    也就是說,只要起名還算過得去,而在情節構造等方面有獨到之處的話,作品一樣火得起來。

    但是起名有兩個雷區我覺得踩了之後是必死的。

    一個就是用各種用濫了的老名字,像什麼易楓,蕭遙之類的,不知道這兩個名字歷史有多悠久,反正我十幾年前還在上初中時就在用,還有各種(偽)南韓言情風的名字,什麼允洛萱、李峻熙,百度一查人物名大把大把,這種也是十幾年前的古老風格,讀者一看到就知道作者功力不行(當然這個是針對男性讀者群體,女性讀者群體我不瞭解)。

    另一種就是人物名字和主角形象掛不上號,名字拽的不行,結果說話做事毫無特徵,這種落差很容易讓讀者對角色產生厭惡的情緒。這方面取巧的方式就是起一個沒有特徵的名字,像張小凡,唐三都算是這類名字,怎麼塑造都可以,人物越出色,反而愈加體現出他從平凡到不凡的艱辛和努力。

    所以總的來說,人物名比較好聽的作品,一般來說代表著作者功力高深,至少也說明作者對作品胸有成竹,所以火起來的可能性比較高。

    人物名比較敷衍的作品,說明作者功力不夠強而且沒有仔細思考過,火起來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很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活得太較真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