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雨籟梨

    去臺灣旅遊首先從心態上要提前建設一下,從城建到規劃近,以及地權性質的原因。近二十年臺灣已經遠遠被大陸甩在身後,他就像一個曾經的大戶人家,風光過,耀眼過,但是現在還是破敗下來。但是排場,架勢,修養還是在的,雖然有些部分有點可笑,但是這就是真實的臺灣。臺灣的旅遊景點如果比硬體的話,跟大陸也還是有差距,他們勝在服務精神,早幾年文創產品也不錯。去臺灣不用太過期待景點,臺灣最美的景點還是人文!

  • 2 # 文旅大俠

    臺灣旅遊亮點十分有限。除了“臺北101”算是比較新的景點外,其它什麼“慈湖”,只是老蔣無法回到大陸,就葬在那裡而已。至於還有什麼日月譚之類的,大陸的西湖、天池、青海湖等,比它好看的湖多了去。說到臺灣美食,也就只是香腸,大腸包小腸,而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美食,不會比臺灣遜色。至於海鮮,三亞、青島等地也是大把可以吃。單就旅遊資源來說,祖國第二寶島海南島就蓋過臺灣,五指山、萬泉河、松濤水庫完全媲美於阿里山、日月潭等,更不要說有“東方夏威夷”美譽的三亞了。

  • 3 # 春笑

    為什麼不是呢?

    從自信角度而言:

    之所以有這個問題,可能因為很多人覺得,當下臺灣綠營各種傷害民族情感,所以應該抵制、把其放在了對立角度。其實大可不必,臺灣少數人如果有這種對立的狹隘心態也就罷了,但我們完全沒必要,因為孩子和家長的格局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家裡有一個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耍性子,偶爾有逃學不回家的念頭,可又怕爸媽真火了,不敢胡來,所以靠頂頂嘴顯示下個性,這就是孩子的格局。但在當父母的看來,不過是小孩兒胡鬧,該引導就引導,該打屁股就打屁股,歸置教育好了,不算什麼事兒。父母不可能像孩子一般見識把你當敵人,該吃飯還得叫你吃飯,該上學還得送你上學,你永遠是父母的孩子,這就是家長的格局。

    比喻不算太準確,但道理大抵如此。比如Z.F工作報告提出“逐步為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就是我們格局的體現,往大點說,這就是實力自信、民族自信的表達。

    從情懷角度而言:

    老一代人心裡總有一個旋律,迴盪著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晚風吹拂下的澎湖灣,清澈秀美的日月潭風景,但他們腳步卻未曾抵達過。可以問問身邊父母、老人,如果說帶他們去旅遊想去哪,他可能對歐洲、美國沒什麼感覺,但說到臺灣,他們腦海中會充滿了畫面;

    在年輕一代,很多人想走遍、或者已經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但如果沒在臺灣留下自己的足跡,可能也是心中的遺憾。

    從旅遊角度而言:

    臺灣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在太平洋海風的吹拂下,地貌多樣、風光旖旎。阿里山的森林、日月潭泉水、太魯閣的山脈、南臺灣的墾丁,處處風景清澈入心;走一走珍藏了65萬件舉世珍寶的臺北故宮,狂一逛潮流文化聚集的西門汀,嘗一嘗夜市盛行下的臺灣美食,旅遊的體驗、臺灣值得前往。

    值得一說的是臺灣人,在我和身邊去過臺灣朋友的經歷中,沒有遇到過很多人假想中的敵意、蔑視。恰恰相反,臺灣的普通人有著特有的熱情、謙和、周到。有句話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親身抵達過臺灣的人都會心有共鳴,知此言不虛。

    最後要說,問題是眼前的,偏見是少數的,民族是一體的,心願是必然的;

    臺灣是我們國家的組成、就是我們中國的寶島。旅遊是否會選擇臺灣,本就是國內遊的選擇問題,就像我們喜歡雲南的風情、海南的風景,去就是了。同樣是家裡的臺灣,想去就去,理所當然!至於那些讓我們不爽的綠色政客,藐視點、站高點、看遠點,其實早晚他們都不算個事兒!

  • 4 # 臺美大小事

    因為,國家文化旅遊部在2019/7/31公告,自2019/8/1開始,暫停發放赴臺自由行的G簽註。除非是已經還有有效G簽註的人,其他人都無法取得G簽註,那也就無法向臺灣申請入臺證。這個決定,等同暫停了赴臺自由行,而且不知道何時會恢復,估計最快也要2020/1/11臺灣選舉以後了。

    也因此,赴臺旅遊的方式,只剩下報名參加團遊,而不能自由行。不過,每次臺灣選舉之前,大陸都會減少赴臺團隊數字,會比最高時期剩下1/4到1/10,這會讓想報團也會困難。

    技術上的無法成行,一定讓即使想來臺灣的朋友都無法來,臺灣旅遊當然會在朋友們的選項中延後或消失。

    另外,每當臺灣選舉,兩岸的議題在臺灣就會吵得很熱,而民進黨永遠用兩岸話題來當騙選票的工具。這些議題,當然讓大陸朋友看了非常不以為然,從心理上更不願意去臺灣了。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趨勢,因為,兩岸需要持續的交流,互相瞭解,最後才能走到一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對父母做了什麼事,感動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