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
2 # 燈閱泰山
好了歌是紅樓夢中的一首道歌,不建議很小的時候讀紅樓夢,因為年紀太小,對人生還沒有充分認識,沒有建立起成熟的三觀體系,這個時候背誦好了歌,的確容易有消極影響。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甄士隱對好了歌做了一番註解,將好了歌的含義具體展現了出來。他聽跛足道士唱好了歌,說聽來聽去,就是好啊,了啊的,所以做了那番註解,和尚道士點評說解得好,遂帶了他一同走。好了歌的核心便是一個“好”,一個“了”。
年齡大一些,當對人生有了一定認識,在社會上有了一番遭遇,有了一番悲歡離合,有了一些刻骨銘心的回憶,再來解好了歌,就會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了。
在甄士隱的註解中,列舉了非常多的事,有的人這一刻還光輝耀眼,下一刻可能便是魂歸九泉。有的人看似高高在上,下一刻可能會摔下來。這一刻的熱鬧喧譁,下一刻便是冷冷清清。這一刻親親愛愛的人,下一刻可能形同陌路。世事無常,當以平常心觀之。
好了歌教給我們的便是一份平常心,不執著,不執迷,任何事平心靜氣去做,不貪求,不消極。遇到坎坷挫折,也不必在意,因為一切都是暫時的。不嫉妒他人,因為沒有誰會紅火一世。不自卑自憐,因為總有人比自己更慘。走自己的路,一切但憑他人說。
所以聽好了歌時,不應該只停留在表層上,表面上好了歌是消極人生態度,實則是看透了世情之後對人生的自如掌控。心智不足時不能聽好了歌,悲觀主義者也不適合聽好了歌。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始終充滿希望,這樣的人才適合聽好了歌。懂了好了歌,就懂了從容,也就無懼無傷。
-
3 # 孫慢慢
消極與積極都是相對的。
要看為什麼而積極或者消極。
比如為功名富貴去積極,為個人慾望去積極,這時候的積極不是個褒義詞。就像有些人積極於升官發財,最後變成了貪官。
再如雷鋒,對當官發財並不積極,但對人民服務是積極的。
我們要搞清楚,積極這個詞的內涵與意義,然後再去評價一個東西是不是積極。
讀《好了歌》,也是要找對角度去讀。
要弄清他的真正意思。
他實際是在勸世人,不要過於追求功名富貴。
要懂得放下,懂得順其自然。
這個跟道家或者佛家的一些觀念是一致的。
有人或者認為道家與佛家也是消極。
在追求世俗慾望上,他們或許是消極,但在追求個人修養上,他們又是積極的。
積極與消極的定義,跟社會發展,跟個人經歷都有很多關係。
要根據不同的情形來探討。
有時候積極的策略有消極的作用
有時候消極的策略有積極的作用。
因此不要把思想老放在積極,消極上打轉轉進行自我對抗。
讀書的關鍵在於明理,啟智,覺迷。
回到讀《好了歌》的問題,關鍵是告訴孩子,世界是不完美的,這是一個真相。但不要因此絕望。儘管世界不完美,但依舊有值得追求的東西。
看開一些,放下一些,真誠一些,勇敢一些。
我想這不算什麼消極。
-
4 # 一塊長城磚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愛,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首歌看似荒誕,卻包含著深邃的思想內涵。道出了世俗一生執迷追逐的四大主題,即,權力地位,財富利益,美色慾望,後嗣延續。同時也用草沒了,眼閉了,他人了,誰見了,道出了世俗執迷追逐四大主題的最終結局,可謂一眼貫穿,一眼見底。
世人讀《好了歌》都會解得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但是想做到放棄對四個主題的追求是不可能的。因為,凡人與神仙畢竟不同,道理深淺人人知之,這裡也無需細述。
至於,讀了《好了歌》會否對人產生消極影響,我認為影響極小,君不見,世人追逐權利地位,財富利益,美色慾望,後嗣延續時的不擇手段,血雨腥風,爾虞我詐…就說明一切。
-
5 # 益境造茶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關乎娃娃的教育,關乎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於關乎人生的終極問題。因為,《好了歌》在我看來,實在是紅樓夢的精髓,是曹雪芹想通過紅樓夢傳遞給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至於如何去理解好了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從我個人的認知來談談對好了歌的認識,以及什麼是消極,什麼是積極,以及關於兒童的教育問題。
首先,我認為,好了歌裡面講的都是人生的大實話,但是,人因為嚮往幸福和快樂,總是追求美好的事物,喜歡挺好聽的話,自然而然,也會去迴避一些人生的現實,因為這類現實總讓人覺得失望和痛苦,甚至難以接受。但是,不去面對這些痛苦就不會發生了麼?病、老、死就不會來臨了麼?財富就可以永遠在自己手裡了麼?天倫之樂就永無散日了麼?都不會,該來的一樣也不會少來,相反,痛苦總是來的措手不及。所以,我個人覺得,人如果不去直面這些問題,就會一直活在恐懼裡面,從而沒有辦法得到真實的快樂,如果真能面對無常幻化的人生,或許還能多一些灑脫,甚至對人生的更加珍惜,不經意收穫更多的幸福。所以,好了歌並非消極面世,而是教我們積極面對人生的痛苦,從而獲得自在和幸福。
其次,到底什麼才是積極?什麼才是消極呢?老子說,為道日減,為學日增。當我們不斷去追求外在的財富和虛名的時候,做減法當然是消極,如果我們放下對物慾的貪著,最求內心的自在和解脫的時候,減法就是不斷趨入大道,就是積極的。好了歌並非讓我們放棄所有,而是放下對這一切的執著和貪心,真正成為其主人,真正享受人生而不被煩惱束縛,實在是人生的大智慧,又怎麼會消極呢?我想一個娃娃如果從小就明白這些道理,一定會成為一個豁達的人,一定會成為一個利於他人和社會的人。
所以,當我們再一次談到,小孩子的教育的時候,我們要明白我們到底是想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還是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我想大部分父母會說:只要孩子活的快樂就好。是啊,有誰不是在追求快樂呢?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一定會像毀滅敵人一樣毀滅快樂,所以,沒有比教小孩一些正確的做人做事的經典更重要的事,好了歌特別好,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八十老翁不一定做得,應該從小紮根才對。
-
6 # 稚珪堂主人
好了歌到底寫的是啥?小說中無數次的提及,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好就是了這句話很好理解,盛極必衰,是講我們做事不必執著於過程,像王熙鳳,多麼努力?把持著家中每一個細節!最後也難逃了了!那了就是好又是啥意思呢?了就是完結,不管什麼結果只要完結了就是好,是講對結果不必執著,不管什麼結果都不必強求!我覺得反而適合年輕人,年輕人往往太執著於眼前的事,若是能放開眼界其實眼下經歷的並不算什麼!
-
7 # 逢春186177958
《好了歌》有個特點,就是前兩句講的是一般世人的一種痴迷的追求,後兩句講這種追求最終得到的結果。這是警醒人們不要痴迷於貪慾的追求,凡事應看開些,看淡些,以平常心做人。我們應從中得到啟示。
-
8 # 王照華
沒有產生消極影響,倒是讓人放下許多。
《紅樓夢》之《好了歌》,我是在初中時會背的。包括甄士隱的解好了歌。二詩把紅塵中的功名利祿、兒女親情等等詮釋得淋漓盡致,到頭來不過大夢一場。看透了,人就會放下,輕裝前行。
-
9 # 文發揚
好了歌,小時見過。但沒有背頌。
《好了歌》在《紅樓夢》笫一回。共16句。涉及人生功名,金銀,嬌妻,兒孫等四大問題。
功名,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金銀,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姣妻,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兒孫,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這四個問題,概括為:淡泊名利,不浸親情。
人生,按儒家要力爭上游。按道家上善若水。淡泊名利,還是比較正確的。名利要有,要正確對待。
對家人的親情要有,不能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人的一生,在功名及情感上,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成功與失敗。因此,不僅要能夠成功,而且要直面失敗。挫折教育。《好了歌》是挫折教育的一種形式。
-
10 # 忘機者
不能一概而論,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關鍵看自己怎樣領會《好了歌》含意。“譬之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若從使人看淡世間一切物慾的角度來看,就是積極的,當明白世間一切事物都不能長久存在,過分在意和追求曇花一現的事物是愚蠢的道理時,事物的得失無法影響他的心境,他的人生就會是平和、自在、無為而為的。反之,若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從此消極厭世,無所作為,他的人生就會是灰色且毫無價值的。總而然之,還是從什麼角度看的問題,“積極”和“消極”、“好”和“壞”都是一體的,是一個事物的無法割裂的兩面。
回覆列表
《好了歌》出現在《紅樓夢》的第一回,詩曰: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說神仙好,只有兒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好了歌》在小說的第一回就出現了,是作者對整部小說所作的一種暗示,它是《紅樓夢》的精髓,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體現了作者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好了歌》中,我們讀出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我們亦能從《好了歌》中受到很多教育和人生啟迪。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樂和幸福生活,但什麼是快樂與幸福?如何得到它?因每個人的三觀與行為準則不一樣,其結果各有不同。有的人為了追求財富與富貴,可能不顧一切,到頭來只落得個"及到多時眼閉了";有的人為了追求功成名就,一生絞盡腦汁,結果也是"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經常讀一讀《好了歌》,能使我們警鐘長鳴,不易迷失人生方向。月盈則虧,杯滿則溢。當你處在人生的巔峰時刻,要能做到激流勇退;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時也不要氣餒,要學會待機而動。時刻記住老子的一句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好了歌》中有一些消極的東西,但更多的是它積極的社會意義。它昭示我們,追求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應適度,過度則適得其反,走向事物的反面。淡然看待人世間的一切事物,拿得起放得下,我們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