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本原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教育的定義,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並用經驗指導生活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
二、“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三、教育不應該有目的。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社會中就不同了,應奉行無目的論。但他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
四、關於教學內容的設定,杜威建議“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裡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五、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六、強調道德教育。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杜威認為,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
杜威本原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教育的定義,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並用經驗指導生活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
二、“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三、教育不應該有目的。杜威認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社會中就不同了,應奉行無目的論。但他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
四、關於教學內容的設定,杜威建議“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裡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五、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六、強調道德教育。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杜威認為,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