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沒有
1.
戴第元 (1728--1789) 字正宇,號簋圃,又號省翁,大庾縣 (今大餘縣)人。戴第元家境寒素,從小聰明俊秀,13歲入縣學,即能詩擅文,得“神童”之譽。童試時得到南安府知府和江西提學的讚許,被選入府學。自此更加勤奮努力,乾隆十八年(1753) 中舉,次年會試中副榜,選為興安(今橫峰)縣教諭。二十二年(1757)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編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鄉試副主考官,選拔出來的學者中包括江永、朱筠、戴震等飽學窮經之士。後又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四十三年(1778),次子衢亨殿試第一,取為狀元。第元與其弟均元,其長子心亨(乾隆四十年進士)和衢亨皆入翰林院,並稱“西江四戴”,“為詞林增典故焉”。第元還主持山西、湖北等省鄉試,視學安徽。官光祿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以病致仕。多才博學,名重海內。入翰林院後,詞章更是“傾倒一時”。編有《唐宋詩本》80卷行世。
2.
戴衢亨(1755~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如故。嘉慶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諡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嘗作《廬山瀑布圖》 。
3.
戴熙(1801—1860)清代官員、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蓴溪),號榆庵、松屏,別號鹿床居士(一作樚床)、井東居士。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後引疾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克杭州時死於兵亂,諡號文節。
康熙年間沒有
1.
戴第元 (1728--1789) 字正宇,號簋圃,又號省翁,大庾縣 (今大餘縣)人。戴第元家境寒素,從小聰明俊秀,13歲入縣學,即能詩擅文,得“神童”之譽。童試時得到南安府知府和江西提學的讚許,被選入府學。自此更加勤奮努力,乾隆十八年(1753) 中舉,次年會試中副榜,選為興安(今橫峰)縣教諭。二十二年(1757)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編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鄉試副主考官,選拔出來的學者中包括江永、朱筠、戴震等飽學窮經之士。後又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四十三年(1778),次子衢亨殿試第一,取為狀元。第元與其弟均元,其長子心亨(乾隆四十年進士)和衢亨皆入翰林院,並稱“西江四戴”,“為詞林增典故焉”。第元還主持山西、湖北等省鄉試,視學安徽。官光祿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以病致仕。多才博學,名重海內。入翰林院後,詞章更是“傾倒一時”。編有《唐宋詩本》80卷行世。
2.
戴衢亨(1755~1811年),漢族,字荷之,號蓮士,安徽休寧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殿試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選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鄉試。嘉慶初年,凡大典須撰擬文字,皆出自其手。歷任侍讀學士、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掌翰林院如故。嘉慶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贈太子太師,入祀賢良祠,諡文端。著有《震無咎齋詩稿》。善畫山水 。乾隆三十六年,嘗作《廬山瀑布圖》 。
3.
戴熙(1801—1860)清代官員、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醇士(一作蓴溪),號榆庵、松屏,別號鹿床居士(一作樚床)、井東居士。道光十一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後引疾歸,曾在崇文書院任主講。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克杭州時死於兵亂,諡號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