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晚電影伴

    這部電影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是因為他沒有按照通常的犯罪片一樣去鋪陳情節,最後找到罪犯,卻最終也沒有找到罪犯,觀眾可以看到本來僅有的一點破案的希望是如何被泯滅的,裡面兩個主角的身份轉換也非常特別。宋康昊演的警探非常業餘,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想破案,反而是那位由上頭派下來專門破這件案子的資深警察,最後卻被這個案子折磨得浮躁誇張。

  • 2 # 劉二狗帶你看電影

    《殺人回憶》於2003年5月2日在南韓上映。該片講述了南韓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共有10名年輕女子遇害,僅1人倖存。

    為何《殺人回憶》為最優秀的兇殺電影,我覺得有兩點:

  • 3 # 不想那麼多了

    首先宣告下本人對電影的理解非常膚淺,也只能談一下個人不成熟的幾個觀點。

    第一點:本片是根據真實案件而打造的而且此案在南韓有著極高的關注度。

    第二點:較為真實的展現了那種竭盡所能卻無法破案的無奈甚至是絕望!

    第三點:讓人們知道想要看到正義得到伸張可能需要大於生命時長的時間。

    第四點:電影最後樸警官望向鏡頭的眼神和當下找出真兇的結果終於讓人們得到些許安慰。

    綜上所述就是我覺得《殺人回憶》被稱為南韓影史出色兇殺電影的原因。

  • 4 # 阿亮影視綜跡

    《殺人回憶》是南韓導演奉俊昊2003年的作品,它取材於1986~1991年真實發生在南韓的系列姦殺案,極具象徵和諷刺意味地折射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困頓與迷茫。《殺人回憶》是《看電影》雜誌列出的100部最好南韓電影排名第一。對於類似Top排名,不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偽精品。慶幸的是,《殺人回憶》對得起網路上如出一轍的好評。

    每一種鏡頭的運動、色調的選擇和景別的權衡都決定這部電影的基調和風格。《殺人回憶》有大量的夜景戲,加上雨夜的設定。以青灰色為主色調符合人們對於犯罪現場的想象,片中的雨夜犯罪被這種攝影風格表現的十分貼切,壓抑而無助,直至絕望。

    作為觀眾觀影慾望的最重要的源動力之一,演員的表演好壞,直接決定著一部電影的成敗。身為南韓國寶級的演員,宋康昊大叔在片中飾演一個憑直覺查案的農村警察,在《殺人回憶》裡的表演十分可信。他那對小眼睛和橢圓形的大臉貼切的表現了一個農村警察的良心和愚昧,堅毅和無助。而大城市漢城來的年輕警官的質疑和輕蔑,認真與執著,到後來的無助和絕望,最終崩潰的過程也自然可信,金相慶的內心與行為的轉變清晰可循,表演同樣出彩。

    一部電影的成敗,是配樂和畫面的相互依託。一次夜裡的追逐戲,鼓點和兇手在雨夜殺人時的母音一樣,像是在告訴觀眾,或許這個人就是兇手。而當漢城來的年輕警官面對一個曾經幫助過的女學生的死,在大雨中悲痛時,女聲吟唱,彷佛在安慰女孩的靈魂。而當從美國傳來的DNA分析報告顯示他們認定的犯罪嫌疑人不是兇手的時候,卻被處理成沒有音樂,大雨打在地上,每一聲都清楚,加深了絕望的情緒。

    從故事的角度看,開放式的結局、人物的轉變以及蘊含其中小人物的悲哀也都各具特色

    開放式結局。如文中所提到的,影片結束於樸警官困惑的特寫裡,留給觀眾永恆的謎,按導演奉俊昊所說,這部影片本身就沒有想確切指明兇手,影片中不同時段出現的兇手掠影也都是由不同人扮演。連環兇殺案最終的答案,也許是那第三個嫌疑人,也許是不同人接連作案,或者如我更相信的,那整個黑色的時代引發了悲劇。

    人物的轉變。漢城來的蘇警官,在目睹女中學的慘死後痛苦地完成了人格的轉變,用曾經被他排斥的暴力對嫌疑人大打出手。暴力作為一種強烈的視覺元素,能讓觀眾積蓄已久的情感隨著演員的打鬥淋漓地宣洩。蘇警官憤怒地揮拳,可那嫌疑人卻被證明無罪,影片最後的希望也隨著蘇警官的轉變慢慢消湮了。

    小人物的悲哀。片中三個嫌疑人:第一個是被人欺負、疏遠和鄙夷的智障兒光昊,悲慘地死在火車車輪下;第二個是家庭壓力巨大,在生活的夾縫中為了尋求解脫的痛苦中年男人。第三個年輕的嫌疑人符合作案的條件,導演調動觀眾情緒使人主觀相信他就是兇手,卻又因線索缺失和決定性的DNA鑑定書而陷入無可奈何的境地,看著他慢慢離去,兩個絕望的警官也成了被邊緣化的小人物,彷徨在那迷惘的雨滴裡。

    事發多年後,早已不做警察的樸警官經過當年發現第一具女屍的地點,忍不住前去,一個小女孩告訴他,前幾天也有一個男人來到這裡看,說是想起從前在這裡做過的事,這一刻,大特寫的樸警官轉身看向觀眾,眉頭顫動。這部完美的電影只需一個場景便可顯示出導演的功力和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吃火鍋比冬天更爽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