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婉風清逸
-
2 # 愚人小智
愚人張延智為您解答。
我的閱讀習慣是在大學期間培養的,現在大學畢業一年多了,我依然堅持著。不僅僅堅持閱讀,還堅持著練習字帖,至今已經寫完十多本子貼了。
堅持的過程並不好受,但是一旦堅持出成就的時候,享受的就是那種成就感。就拿我練字來說,剛開始幾本字帖並看不出來什麼變化,但是有那麼一天突然有人誇你的字寫得好看的時候,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堅持本就是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不要著急,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看到變化。
培養一個閱讀習慣主要還得靠自制力,也就是自律。
1.買書,買紙質書。為什麼呢?因為紙質書貴啊,強迫自己,並且看電子書開啟手機後很容易就去翻看別的東西。
3.制定目標。比如說你一個月要把這本書讀完,那你就想方設法一個月把這本書讀完,慢慢的習慣就養成了。
4.碎片時間閱讀,這個適用於公重號。
5.不要給自己藉口!
習慣一旦養成,堅持起來就不會太費力了。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
3 # 天驍說
畢業很多年了。閱讀習慣一直有。而且我現在回答問題時,就可以順手拿出來10本書。之所以形成了閱讀習慣,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工作需要。我在教育行業裡,不可能不讀書。不讀書的話和學生說什麼?
二是自身習慣。這個習慣我是在大學培養起來的。很多學生都會告訴我,不喜歡讀書怎麼辦?我便問他,你認真讀過幾本書?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沒幾本”。那麼,在“沒幾本”的前提下,你問什麼會推論出不喜歡讀書呢?
既然是閱讀習慣,一定是需要時間培養的。我說幾個方法:
分享給別人,必然得到別人的反饋。反饋也是一種收穫。如果是自己寫讀書筆記,就沒有這樣的收穫了。
再說說複述。找個朋友,主動告訴他你最近讀的一本書,把你最感興趣的地方講給他聽。既可以增進感情,又可以檢驗自己的讀書效果,還培養了自己的讀書習慣,一舉三得,多好?
然而,這些方法也都是寫旁門左道,一旦習慣培養起來了,自然不會畏手畏腳。另外,建議大家讀紙質書,不要迷信電子書。實在經濟條件有限,去圖書館借閱也是很不錯的方法。
總之,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會找到很多方法。不想做的時候一定會找到很多借口。
-
4 # 茶茶Tea
出來工作之後才真正體會學無止境,永遠保持學習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拋棄…現在每天都會聽得到,在得到學習,每個月看完一本書…
-
5 # 大飛老師遊學記
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畢業後。首先讀書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無止境嘛,尤其是畢業後到了社會,參加了工作,僅靠在學校裡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工作是動態的,需要不斷的最佳化自己,再者現代社會知識迭代太快,只有不斷讀書學習才能趕上時代要求。其次讀書是一種讓自己生命變寬變長的方式,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生命的體驗,是不同人生的最精彩過往,我們透過讀書去品味去吸收,恐怕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美好的盜竊。再次讀書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娛樂很多,相比打麻將、K歌,讀書安靜養性,Sunny下,桌案前,不緊不慢的走進多彩的故事,多麼美妙的生活享受。讀書是一輩子的事,開卷有益!
回覆列表
博爾赫茲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我覺得讀書對於每個人都是件應該做,且必須貫穿一生的習慣。閱讀習慣形成之後,一般很少會改變。
所以,對於我來說,閱讀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即使很忙我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哪怕看幾分鐘或者幾頁書都行。
真正愛讀書的人,閱讀應該不會侷限於任何時間和地點。拿到一本書時就能很快地靜下心來,進入狀態。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講愛讀書的德華人,看完之後感觸很深。文章中稱德國是一個熱愛閱讀的國家,去到德國你會發現,無論是火車上、地鐵上、車站、飛機場、咖啡館等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手一本書的景象,並且他們閱讀時的神情都是非常專注的。
書本也是德華人家中最常見的“裝飾品”。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德華人認為,閱讀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知識就是財富。經常大量的閱讀,能迅速提高人們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且普遍國民文化素質高,文化底蘊深厚。
這讓我想起白巖松說的話:“為什麼人們已經墮落到要推廣閱讀?為什麼要設一個讀書日,而不設一個吃飯日?如果說人的肉體要健康,必須要吃飯的話。那麼人的精神要健康,不就必須要看書嗎?”這是不是印證了某種悲哀或某種覺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