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講體驗學
-
2 # 猴子窩窩
小孩子生病要看是什麼病,不能一生病就去醫院打針輸液,長期以往小孩對藥物會有依賴性,自身的免疫系統會降低。
我爸爸是個醫生,我小的時候感冒流鼻涕,發燒,咳嗽等等小毛病,我爸從來不給用藥。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上小學三年級了,那次感冒比較嚴重,我挺難受的,我叫爸爸給我吃藥,結果被他罵了一頓,我當時還兇他說,你都給別的小孩子看病取藥,不管自己的孩子,我還不如一個外人嗎,氣得他直叫我滾。。。。我20歲以前沒打過針沒輸過液,很少生病。
小孩子如果一生病就去醫院,難免就會打針輸液,這樣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尤其是抗生素用多了,對小孩身體影響很大的。不過小孩生病大人也著急,你要理解你老婆的心情,她只是疼孩子,看著孩子生病難受,她也難受,想早點讓孩子好起來。
你們夫妻應該商量好,孩子的小毛病可以在家觀察,像普通的感冒都有一個過程,都要幾天時間,發燒沒有超過38.5度不用吃退燒藥,一般的咳嗽可以食療,拉肚子的話可以吃點媽咪愛或者蒙脫石散,家裡可以常備一些普通的藥,生病初期多觀察,感冒發燒拉肚子一定要多喝水,不能讓孩子脫水了。可以關注一些育兒APP,裡面也有教寶寶生病如何護理的。
-
3 # 是語說
小孩子生病應該立馬送醫院,還是在家靠自身免疫力恢復?這個要辯證對待。
四、五歲的孩子由於自身不懂得照顧自己,對健康的慾望沒有成人那麼大,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稍一疏忽就容易得病。常見病不外乎感冒、發燒、咳嗽、流涕、腹瀉。孩子一旦得了常見病,家長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萎靡不振、高熱驚厥、腹瀉有血絲、咳嗽嗓子還疼,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診治。如果孩子精神尚可,發燒也不超過38.5度,在家護理就可以。在家護理生病的孩子我頗有心得。感冒發燒的時候一般都疲憊不愛活動,需要多休息多喝溫熱的水,儘量不要送幼兒園。多喝水多排毒,體溫就會慢慢降下來。雖然吃藥打針輸液,能更快的降體溫,但是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覷。孩子咳嗽的時候只要嗓子和胸部不疼,在家飲食調理就可以了。多喝水、飲食清淡、拒絕油膩厚重的食物和零食乾果、不要吃任何補品,三天之內就能夠減輕或痊癒。至於腹瀉,也可以透過多喝水來調理。
如果孩子的狀態很不好,有別與常見病的症狀,家長不能辨別,還是以去醫院為第一選擇。
家裡小孩四五歲,有時生病時,老婆就要求立馬送醫院,然後吃藥或者掛水。我的意思就是先靜觀其變,看他狀態會不會轉好,經常因為這事發生爭吵,到底應該怎麼做,吃藥掛水對小孩影響大嗎?
回覆列表
總的原則是,醫院能少去就少去,能不去就不去。
孩子生病,家長首先不要著急、緊張。過度的焦慮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疾病,此時如果不注意調整,很容易造成全家的過度緊張,繼而影響到對孩子正確的救治,給過度的治療創造了條件,從而增加了對孩子人為損傷的機會。
同時,家長的這種焦慮和不自信也會感染到孩子,會增加孩子的不安。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快樂康復,請家長有意識地調整您的心態,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大人的堅強與樂觀,這樣會給孩子最大的支援;平靜、有效、客觀、公正、及時地對孩子治療才是孩子現在急需的。
1、醫院是公共場所,本來病菌就多,病原體多,本來是小病可能感染上大病。來回折騰,孩子可能會加重病情。
2、由於某些原因,中國兒科醫生不多,但來看病的孩子又太多,有時候,為了省事,為了快速處理工作,他們會對孩子用較多較猛的藥。比如一見發燒的孩子就用地塞米松。這是對孩子長遠健康非常不利的。
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確切地說是過度重視,所導致的"過度治療",遠比家長擔心的"治療不足"要嚴重的多;尤其是在有焦慮的家長的不斷"質疑"和"圍功"之下,接診醫師則更容易過度的檢查和治療,最後受害的只能是孩子。
3、12歲以下的孩子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經常生病是正常的。病毒、細菌入侵身體,免疫系統抵抗的時候會發燒,這是正常現象。他每生一次病,免疫能力就提高一次,過度的保護反而不是好事。抵抗力和免疫力是透過生病獲得的,是與疾病的搏鬥中鍛鍊的,沒有天生就有的。現在的孩子容易過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環境太乾淨了。
4、孩子的常見病中大多數為感染性疾病。孩子生病了,可以觀察一下。如果他能吃能睡,活動未受影響,就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有高燒、抽搐、精神差等現象,需要立即就醫。
5、最後,中國的兒科水平普遍較差,兒科醫生的待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如果你的孩子患的病較嚴重,在綜合醫院看不好或療效不佳,應果斷轉入知名的兒童醫院,必要時轉到北上廣等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