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島
神龍島是神龍教的老巢所在地,在小說中,韋小寶先後去過三次神龍島。第一次是被方怡給騙過去的,讓韋小寶因此身陷囹圄,差點被神龍教給作了,幸得他機靈,使出溜鬚拍馬的“神功”,轉危為安,還賺了神龍教一個“白龍使”。雖是被騙而去,不過在去神龍島海上那幾日,與方怡共處的溫柔滋味,卻讓他後來想起也大為神往。第二次是借到長白山祭天為名,被康熙派去剿滅神龍教。第三次是在皇帝炮轟伯爵府,逃離京城時被洪安通又抓到了神龍島,最終就隱居到了通吃島。
那麼神龍島在哪呢?我們看韋小寶第二次去剿滅神龍教時的路線,就能看出來個大概。當時康熙頒下上諭,是命韋小寶帶同十門神武大炮,自大沽出海,渡遼東灣北上,先祭遼海,再登陸遼東,到長白山放炮祭天,當然暗中是去剿滅神龍教。他們從天津出海之後,韋小寶頒示攻打神龍島的密旨,但施琅卻拿出早已備好的這一帶海圖,並指出了海圖中神龍島的位置所在。再加上他們出兵後,眾戰船是向東北進發,船行數日,才到了距離神龍島三十里的通吃島。
可見,神龍島應當就是在遼東半島海面一帶。考慮到遼東半島東南面海域的島嶼眾多,因而神龍島具體的位置,應當是在半島東南的海面上,神龍島就是長山群島中的一處島嶼。但是到韋小寶最後一次去神龍島時,神龍島的地理位置,卻突發改變。為何會出現變化呢?這主要是因為通吃島具體位置的迷霧引起的。
按照韋小寶領兵去攻打神龍島時,施琅海圖上,標註的地理位置,通吃島是神龍島以西三十里的一個小島,是此處海戰韋小寶的大營駐紮之地。“通吃島”一名,還是韋小寶所取,意思就是這次海戰他做莊推牌九,意欲把神龍島通吃個一乾二淨。
可見,通吃島應當也就是在長山群島一帶。然而後來卻出現了一件怪事,什麼怪事呢?這事還要從韋小寶帶著一眾夫人,到通吃島避難時說起。
當日康熙炮轟伯爵府,韋小寶帶著曾柔、沐劍屏與建寧逃出京城,結果又被洪安通抓回了神龍島。在神龍教最後的內鬥消亡之後,不想再呆在神龍島的韋小寶,又把蘇荃、方怡及原來的三個女人一起帶到了通吃島,之後又來了雙兒和阿珂,便在通吃島住了下來。後來康熙不斷對他加官進爵的賞賜,還派兵五百駐島,名為保護他一家,實則是監視小寶,斷了他與天地會的關聯。如此過了數年之後,早已厭倦了這個地方的小寶,在施琅平了臺灣,領旨前來賜賞時,恩威並施就脅迫施琅將他們帶去臺灣。
這裡面奇怪的是,通吃島明明是在遼東半島的長山群島一帶,但施琅帶韋小寶一家從通吃島去臺灣時,卻僅僅就航行了一天就到臺灣了。沒錯,只一天,就從前面所說的遼東半島一帶,到臺灣島了。而且韋小寶還在離開通吃島時,又將它改名為“釣魚島”。金庸先生是借小說強調,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雖然小說借施琅之口,說他們的旗艦乃是臺灣的戰船,“臺灣戰船打造得好,行駛起來快得多”,但也不可能不一日,就能從遼東海域到浙閩海面吧?明顯是不可能的。而從他們一日就到臺灣島的航程來看,通吃島就在如今的釣魚島那片海域無疑了。那麼以此來推斷在通吃島東面三十里的神龍島,卻肯定不是在遼東半島一帶。
這點從韋小寶被洪安通抓回神龍島時,似乎也能得到印證。洪安通抓住韋小寶的地方是在京郊,之後率領眾人,盡在荒野中向東南奔行,晚間也在荒野歇宿。再加上眾人所乘坐騎,都是王進寶所選的良駒,賓士如飛,如此數日之後,來到海邊顧船出海。明顯就是遠離了京城,他們出海的地方,也絕不可能再是臨近京城的天津,怕是已到山東甚至是江蘇的碼頭。這樣一來,他們出海後再揚帆東駛,所到的神龍島,就絕不可能是在遼東半島一帶。
不過如果通吃島是在釣魚島海域一帶,卻無疑又會與另一件事相矛盾,因為韋小寶他們所在的通吃島是會下雪的,而位處亞熱帶地區的釣魚島會下雪嗎?倒是越往北面,可能性更大了。
神龍島
神龍島是神龍教的老巢所在地,在小說中,韋小寶先後去過三次神龍島。第一次是被方怡給騙過去的,讓韋小寶因此身陷囹圄,差點被神龍教給作了,幸得他機靈,使出溜鬚拍馬的“神功”,轉危為安,還賺了神龍教一個“白龍使”。雖是被騙而去,不過在去神龍島海上那幾日,與方怡共處的溫柔滋味,卻讓他後來想起也大為神往。第二次是借到長白山祭天為名,被康熙派去剿滅神龍教。第三次是在皇帝炮轟伯爵府,逃離京城時被洪安通又抓到了神龍島,最終就隱居到了通吃島。
那麼神龍島在哪呢?我們看韋小寶第二次去剿滅神龍教時的路線,就能看出來個大概。當時康熙頒下上諭,是命韋小寶帶同十門神武大炮,自大沽出海,渡遼東灣北上,先祭遼海,再登陸遼東,到長白山放炮祭天,當然暗中是去剿滅神龍教。他們從天津出海之後,韋小寶頒示攻打神龍島的密旨,但施琅卻拿出早已備好的這一帶海圖,並指出了海圖中神龍島的位置所在。再加上他們出兵後,眾戰船是向東北進發,船行數日,才到了距離神龍島三十里的通吃島。
施琅道:“卑職聽說大人是要從大沽經海道前赴遼東,是以預備了這一帶的海圖。卑職一向喜歡海上生涯,海圖是看慣了的。”新修版《鹿鼎記•第三十四回》可見,神龍島應當就是在遼東半島海面一帶。考慮到遼東半島東南面海域的島嶼眾多,因而神龍島具體的位置,應當是在半島東南的海面上,神龍島就是長山群島中的一處島嶼。但是到韋小寶最後一次去神龍島時,神龍島的地理位置,卻突發改變。為何會出現變化呢?這主要是因為通吃島具體位置的迷霧引起的。
通吃島按照韋小寶領兵去攻打神龍島時,施琅海圖上,標註的地理位置,通吃島是神龍島以西三十里的一個小島,是此處海戰韋小寶的大營駐紮之地。“通吃島”一名,還是韋小寶所取,意思就是這次海戰他做莊推牌九,意欲把神龍島通吃個一乾二淨。
韋小寶大喜,心想:“你這人倒乖覺得很,明知我怕死,便讓我在這三十里外的小島上坐鎮,當真萬無一失。新修版《鹿鼎記•第三十四回》可見,通吃島應當也就是在長山群島一帶。然而後來卻出現了一件怪事,什麼怪事呢?這事還要從韋小寶帶著一眾夫人,到通吃島避難時說起。
當日康熙炮轟伯爵府,韋小寶帶著曾柔、沐劍屏與建寧逃出京城,結果又被洪安通抓回了神龍島。在神龍教最後的內鬥消亡之後,不想再呆在神龍島的韋小寶,又把蘇荃、方怡及原來的三個女人一起帶到了通吃島,之後又來了雙兒和阿珂,便在通吃島住了下來。後來康熙不斷對他加官進爵的賞賜,還派兵五百駐島,名為保護他一家,實則是監視小寶,斷了他與天地會的關聯。如此過了數年之後,早已厭倦了這個地方的小寶,在施琅平了臺灣,領旨前來賜賞時,恩威並施就脅迫施琅將他們帶去臺灣。
這裡面奇怪的是,通吃島明明是在遼東半島的長山群島一帶,但施琅帶韋小寶一家從通吃島去臺灣時,卻僅僅就航行了一天就到臺灣了。沒錯,只一天,就從前面所說的遼東半島一帶,到臺灣島了。而且韋小寶還在離開通吃島時,又將它改名為“釣魚島”。金庸先生是借小說強調,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至於這釣魚島是否就是後世的釣魚臺島,可惜史籍無從稽考。若能在島上找得韋小寶的遺蹟,當知在康熙初年,該島即曾由華人長期居住,且曾派兵五百駐紮。 不一日,韋小寶乘坐施琅的旗艦,來到臺灣,在安平府上岸。新修版《鹿鼎記•第四十六回》雖然小說借施琅之口,說他們的旗艦乃是臺灣的戰船,“臺灣戰船打造得好,行駛起來快得多”,但也不可能不一日,就能從遼東海域到浙閩海面吧?明顯是不可能的。而從他們一日就到臺灣島的航程來看,通吃島就在如今的釣魚島那片海域無疑了。那麼以此來推斷在通吃島東面三十里的神龍島,卻肯定不是在遼東半島一帶。
這點從韋小寶被洪安通抓回神龍島時,似乎也能得到印證。洪安通抓住韋小寶的地方是在京郊,之後率領眾人,盡在荒野中向東南奔行,晚間也在荒野歇宿。再加上眾人所乘坐騎,都是王進寶所選的良駒,賓士如飛,如此數日之後,來到海邊顧船出海。明顯就是遠離了京城,他們出海的地方,也絕不可能再是臨近京城的天津,怕是已到山東甚至是江蘇的碼頭。這樣一來,他們出海後再揚帆東駛,所到的神龍島,就絕不可能是在遼東半島一帶。
上船之後,海船張帆向東行駛。韋小寶心想:“這一次自然又去神龍島了,老烏龜定是要把老子拿去喂蛇。”新修版《鹿鼎記•第四十四回》不過如果通吃島是在釣魚島海域一帶,卻無疑又會與另一件事相矛盾,因為韋小寶他們所在的通吃島是會下雪的,而位處亞熱帶地區的釣魚島會下雪嗎?倒是越往北面,可能性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