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橘和檸檬
-
2 # 私藏研究所
過年不回老家的人為什麼多了呢?我覺得可以從下邊幾個因素來分析。
一是通訊網路發展的結果。這絕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以前一年見一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思想深入人心,現在開啟手機隨時隨地可以看到家人,而且很多家庭都有各種群,平常手機裡互動也很多,感覺距離就近了。想想這種分分鐘可以看到對方的和以前一年見一次面,打幾通電話相比,回去的意義明顯就不一樣。
二是中年人結構問題和壓力不斷增長。現在在外工作的青年人中年人主要都是70、80、90這三代人,70年代的基本是40~50歲的人,父母也都70歲以上了,早年醫療各方面條件相對較長,人均壽命較低,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有些家庭老人已經不在了,回去也就只有空蕩蕩的老屋子,基本也就不回去,還有一些條件好些的,把老人接出來生活了,也不會去了!再說80年代這代人,基本是30~40歲的人,屬於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揹著房貸車貸兩座大山,經濟壓力巨大,而回家開支基本少不了,一兩個月收入基本就沒了,這對於這代人來說回家的壓力嚴重影響回家積極性。最後是90後這代人,基本剛剛工作,收入也沒多少,回家開支大不說,更有煩著七大姑八大姨追問工作、物件的事,作為有性格的90後,也對回家不是那麼感冒!
三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一方面,隨著物質條件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傳統的過年就回家的觀念也被出去旅遊代替一部分,特別是春運一票難求和途中擁擠的狀況,加上放假時間短,在家時間少,讓一部分人選擇不出門或者反向出現,甚至是直接出國旅遊。另一方面,隨著年紀增長,大家對過年的期待也淡了,小時候盼著買新衣服吃好吃的,現在什麼時候都可以獲得,年味的感覺自然的淡了。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現在需求提高了,或者說慾望更大了!過年這點小確幸已經難以填足心中的需求了。
-
3 # 川粵小魚
可能是因為一部分人的思想觀念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春節不再是逛街串門兒打牌,現在的交通便捷,很多人選擇交通出遊或者自駕遊。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現在老家一些風氣不太好,比如說過年紅包,老人小孩一百起步,有些親戚朋友給少了還會不高興,好像出門打工賺很多錢,賺了錢就該多點給他們,不然就是自己小氣(地方土話就捨不得的意思)倒不如把老人小孩接到工作的地方過年!讓老人也能出外走走,小孩也多點見識。
-
4 # 社百里
如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的突飛猛躍,不少人意識到如果想要謀得發展就必須要到大城市裡去,如果安於清貧或者平常的快活小日子那麼就守在原地。
不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絕大多數都選擇了前者。很多人都遷往了城市定居,甚至在站穩腳跟後還會把父母接到城市裡居住。而一旦主要的親戚都在城裡的話,那麼餘下的七大姑八大姨在老家回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甚至而今流行的是反向過年,即父母來到子女生活的城裡過年。回鄉路途的麻煩,鄉村道路的泥濘,老家遠親的疏遠,以及城市的煙火種種都是人們留在城裡過年的原因。
不過哪種選擇都有各自的道理,我們不能否定哪種選擇,一種是古代的傳統,一種是時代的發展,不過順著歷史的車輪碾過,正如題主所說,留在城裡過年的人會越來越多。
回覆列表
其實跟現在大多數的經濟水平也有關係,有些人經濟水平高會帶著家裡人在春節去旅遊,去看看風景,也是一種新式的過春節方式,也有一些是因為這一年過得不是很如意怕回老家後親戚會問一些問題感覺會很沒面子,還有一些是因為工作太忙回不去,想趁過年的時候多掙點錢。
其實回不回老家過年,在哪過年都不主要,主要的是家人在過年的時候團聚在一起才是主要的,平時工作忙的人想趁現在多掙錢的人我覺得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不是一天一天在增長的,同樣,錢也是掙不完的,不如在家人身體都很健康的時候多帶他們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多讓他們生活變得快樂才是主要的。
還有一些怕親戚催婚詢問工作工資等等的人,其實也沒用必要擔心,不願意回答其實也可以採取禮貌性的迴避這些問題,同時你也應該在這一年裡給自己制定目標,以備來年親戚再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你能夠坦然謙虛自信的回覆到說在某企業當高管月入幾萬的工資年薪幾十萬準備買第幾輛車,準備預購第幾套房準備什麼時候結婚這才是最好的回覆方式。
如果實在回不去也應該過節的時候給父母打個電話開個影片好讓父母放心,父母不需要貴重的禮物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可以活的很幸福過得很健康,但身為子女我覺得不為了自己也要為父母把自己照顧好,把自己變得更優秀,以報答父母多年來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