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資優教育

    自閉症患者因腦部功能異常而引致的先天性發展障礙,症狀通常在幼童三歲前出現。根據DSM-V中自閉症譜系障礙診斷標準,這些徵狀主要圍繞兩大範疇,即:

    (一) 社交溝通及互動;(二) 偏執或重複的行為及興趣。

    在社交溝通及互動方面,他們會顯現社交及與人互動的障礙,不善於理解和表達情緒,對建立和維繫友誼有困難,也不善於解讀和運用非語言訊息,以至有語言溝通的障礙;

    在偏執或重複的行為及興趣方面,他們偏愛有規律及特定的方式做事,興趣狹隘,時有重複行為和異常感官反應。

    關於自閉症問題回答,可以進我主頁參見我此前的3個相關回答:

    1)5月28日:自閉症到底是病還是殘疾?

    2)5月28日:孩子一歲十個月了,焦慮他是不是自閉症?

    3)5月16日: 自閉症的診斷為什麼給孩子玩小汽車?

    如果你係統通讀理解了這三個回答,就能明白自閉症的行為特質及教導方向,對自閉症孩子實施特殊教育,有賴於家長和教師的通力合作,採用適切的實施融合教育,執行起來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

    我先大概說明提示教導有自閉症的學生,教師可從以下的方向入手:

    ★學習環境的支援★

    1. 留意學生對感官刺激的反應,例如揚聲器的音量、強光或閃燈,可先作預告,並容許有過度敏感反應的學生在需要時戴上耳塞或前往特定的地方休息;

    2. 課室環境組織妥善有序,令他們專心學習。

    2. 編排有序的課堂或活動流程,並協助學生面對轉變或新的環境;

    3. 明確教導學生運用各種自我管理、社交溝通及情緒調控的技巧;

    4. 多用視覺提示,例如在課室張貼視覺提示金句、關鍵提示及圖示,顯示各種自我管理、社交溝通及情緒調控的基本技巧,而教師在需要時提示學生應用這些技巧;

    5. 適時給予學生回饋,並推行全班適用的獎勵計劃

    2. 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元素及提供選擇,讓學生以強項帶動其學習;

    3. 製造正面經驗,協助學生投入課堂。

    總之,教師要理解、接納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懂得欣賞差異。面對學生的多樣性,教師已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來教導全班學生,亦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劃一的學習水平。為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須善用校內外資源,在不同層面,並透過各方面的調適和支援策略,照顧及切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幫助他們發展多元智慧,更需要關顧學生的成長需要,讓不同抱負及能力的學生銜接多元出路。

    同時要積極消除學習障礙,需消除的障礙包括態度方面(例如:教師/學生對殘疾人士歧視、放棄或抱著偏低的期望);設施方面(例如:學校設施未能方便學生的活動和學習)和機會方面(例如:沒有提供足夠機會給學生參與校內的各種活動)。

  • 2 # 春去春會來的吧

    自閉症兒童自理、認知、心智、自控能力都相對落後,小學老師的幫助無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些自閉症孩子上廁所都需要提示,因為當中有的孩子下課後只關注玩耍,把如廁問題置之度外,這樣就會發生上課憋不住或者尿褲子的現象,所以需要老師格外提示是否有如廁需要。

    自閉症孩子的心智百分之七十是落後於同齡孩子的,所以他們的表達和理解以及和同學的相處方式有時候會成為同學眼裡的笑話,這時候老師掌握角度的讚美和支援會帶給孩子一定的信心。

    自控能力是這類孩子的一大缺陷,有的孩子會在上課時做出擾亂課堂或者令人不解的舉動,這樣的情況次數多了,有可能引發學生家長的排斥或提議,問題就上升了,老師需要跟家長解釋自閉症孩子的性質和問題,遇到善解人意的家長還好說,遇到得理不饒人的家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需要共同出面請求同學家長的諒解……

    至於孩子的課業,除了高功能自閉症孩子能跟得上學習進度,大多數孩子都是班級的尾巴。自閉症孩子被喻為星星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孤獨難以融進同學群的,每個星星✨孩子的家庭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無奈和心酸,因為這種慢性腦部精神疾病是無法治癒的,只有康復到什麼樣的程度。而小學階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老師的幫助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所以,如果你是小學老師,請多一些關愛給孩子,他們不僅內心孤獨,成長的路上少有人同行,你的關愛會是星星之火,起到燎原之勢也未可知。

  • 3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這種情況我還沒有經歷過,所以看個案例吧。

    自閉症也分很多種的,不可一概而論。

    我班裡就有一個阿斯伯格症孩子,中度吧,如果你看過達斯丁霍夫曼和阿湯哥的《雨人》,很快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不會察言觀色、換位思考,有些強迫症,較為嚴重的被迫害妄想,衛生習慣不好,覺得不開心的時候大聲嚷嚷擾亂課堂,甚至把刀、石頭、鐵鏈等物品隨身攜帶,所以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

    智商是不低的,記憶力尤其出色。

    母親正視現實且人格偉大,但也有耐心被耗盡的時候。父親是個強人,一開始不願面對現實,後來慢慢的也接受了。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話沒錯,但班主任是跟他打交道最多的成年人,就逼著我自學成才(大誤)了。

    首先班裡的所有老師和大部分孩子還是有愛心有教養的,經過磨合已經能相安無事(這點其實不容易,小學大家都幼稚所以差距不大,到了中學那些特殊的孩子會顯得更加特殊)。

    我並沒有諱言他的特別,因為如果想讓大家對他更包容,就必須直面問題,否則孩子們會覺得你偏心,因為他本身就對集體造成很多困擾,我們都為他承受了很多,刻意掩蓋是弊大於利的。當然我沒有對學生們解釋很詳細,大家只要有“他有點特殊、敬而遠之為好”這樣的模糊概念就可以了。同時也可以引導他,如果想讓大家把你當正常人,你就必須做正常事。

    經過兩年多的磨合(折騰),他的進步還是蠻明顯的,衝動要打架吵架的時候少了很多,他也能夠通過你的表情和手勢來感受你的情緒和要求,成績還進步了不少。(對他提要求一定要具體再具體!)

    因為我不是那種一有事就通知家長的班主任,不是涉及班級秩序和人身安全問題我都是自己消化的,所以反而讓他的父母以為孩子在學校表現一直挺好的,平時連個謝字都不說(苦笑)……算了,誰讓咱們乾的是良心活呢,冷暖自知了。

    總結一下:

    對於自閉症的家長,一定要儘可能讓孩子念好學校,不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健康和安全,畢竟名校師生素質相對更高。

    對於班上有自閉症孩子的老師來說,首先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然後家長的認知和配合很關鍵,因為有時嚴重威脅到課堂和他人,我也會請家長把他帶回家一天半天來配合教育,而且不這樣處理,班裡其他孩子會更覺得他是怪胎了——一句話:可以更寬容,但原則不能丟,畢竟其他幾十個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顧、保護。

  • 4 # 張鐵軍158

    包容。

    讚美包容的同學,營造包容的班級文化,使每一個孩子在包容中獲得成就感。

    讚美積極的言行,包容和忽視無效言行。

  • 5 # 李彥君老師

    融合教育的實施應該讓身心有障礙的兒童能在正常班級中達到物理、社會和功能的融合。物理的融合是指孩子能順利進入班級上課,這是融合教育的最低標準;社會融合是指特殊兒童能夠被班級其他孩子所接納,並能與他們產生正常的溝通與互動;功能的融合是指特殊兒童在班級中能夠學習,其功能表現能夠得到最大的發揮。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那麼,要想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融合,自閉症兒童在隨班過程中需要那些支援呢?

    1、特教老師的直接支援

    孩子在剛進入普教融合班時,為了便於老師直接輔助(我們在進行任何輔助形式之前就要想到如何撤銷該輔助,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可以把融合的孩子安排在一起;當孩子基本適應之後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把3個孩子中適應性最好的孩子安排到其他的小組中,並給孩子找同伴,便於孩子參照和得到同伴的支援;隨著孩子適應能力的提高,把兩個孩子分在不同的小組。

    案例:元元上幼兒園小班,小朋友排隊的時候,老師把元元安排在隊尾,元元經常會溜號,為了提高元元的專注力,老師將元元的位置從最後一個安排到第一個,與老師目光對視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老師有更多的機會關注到他,他的專注力大大的提高。

    安排位置的原則要考慮教師容易監控與協助或者同伴易協助的位置。但是在安排位置時,老師應該注意的是既要考慮到將孩子安排在不易分心或受干擾的位置上,又要注意此位置要能讓孩子融入班級中,不要標籤化。例如有的老師將孩子安排在靠近老師的一個單獨座位上,老師既能照顧到,又不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但是這樣形成了普通環境中的隔離教育,偶爾用之可以,長久下去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2.普教老師的支援

    融合教育強調最小限制的環境和最大程度的支援。為了達到真正的融合,必須強調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密切配合。

    根據融合的階段性不同,特教老師對孩子的支援角度也不同。普教老師的職責是面對全體小朋友,當然也包括班上的差異性兒童。普教老師有責任根據自己的觀察與判斷對孩子的融合提出建議,並在適合的情況下提供支援。普教老師和特教老師需要配合。無論是特教老師的干預還是普教老師的干預,目的是為了提高融合的質量,而不能因為特教老師的進入而形成變相的隔離型教育。

    3.教師引導下的同伴支援

    融合教育的益處不容置疑,教師引導下的同伴支援至關重要。特教老師或是普教老師都需要為孩子提供和相同年齡的一般學生接觸的機會,對自閉症孩子的互動提供有系統的策略引導與協助。

    (1)同伴選擇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講,選擇合適的同伴非常重要。同伴是否合適,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孩子是否接受,是否願意和他在一起。與其說是自閉症兒童對同伴的接受,倒不如說是同伴對自閉症兒童的真正接納。能否真正的接納,需要特教老師敏銳的觀察能力。

    (2)生活常規中的同伴支援

    自閉症兒童進入普通環境首先面對的就是集體環境中的常規問題。集體環境對於每個身在其中的成員都有要求的:不能像在家裡那樣自我,想怎樣做就怎樣做,而是要符合集體的要求,要將自己的想法和集體的要求區分開來。

    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中出現的問題,是他們不理解集體環境所致,不是他們故意破壞或者搗亂。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例如,利用同伴的直接支援或者榜樣的作用,及時給予孩子支援,將孩子的主動觀察學習與同伴支援相結合,這樣更有利提高孩子自主適應能力。

    (3)區域活動中同伴的支援

    區域活動因為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深得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但是正是因為對孩子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區域活動容易流於形式,而造成孩子無所事事,耽誤孩子的時間。

    在區域活動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非常重要。區域活動的作用就是增加孩子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學習同伴的玩法,以提高自己的玩具技能。但這需要逐步的提高,不是一開始就要有這樣的要求。

    (4)同伴是求助物件

    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開始時,特教老師會給孩子提供心理上和行為上的支援,但是,老師要有意識的讓同伴變成求助物件,這對於自閉症的孩子來說是重要的轉折。

    (5)從同伴發展成固定的玩伴

    實踐證明,玩伴對於自閉症兒童進入普通環境特別是進入小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是玩伴,還是自閉症兒童心理上的寄託。

    4、融合教育中家長的支援

    對於自閉症家長來說,家長的作用是什麼?通常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往往把精力放在改變孩子上,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孩子以適應環境,這是非常侷限的。孩子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需求。孩子的成長只靠家長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孩子需要專業機構的支援,社會環境的支援,包括幼兒園的支援、學校的支援、社群的支援等,只有這樣,孩子的路才能走得更遠。

    (1)家長要做的首先是擺正自己的角色,清楚自己的職責,把握好自己的定位。

    1)家長是孩子的情感保護者,不是訓練師。

    第一、家長在打造自己的同時耽誤了孩子寶貴的訓練時間,你無形中耽誤了孩子兩三年的時間。這幾年對學前兒童來說是最寶貴的黃金時間。家長可以思考,尋找一個成熟的老師與打造自己相比,哪種方式更讓孩子受益?

    第二、在家庭中,家長要權衡訓練師和媽媽的角色,如何平衡這兩個角色?作為媽媽,不能保證自己沒有情緒化,需要經常性的調整。因為是媽媽,看待很多事情不能做到客觀、理智、冷靜。作為訓練師,勢必影響媽媽與孩子間的親情。媽媽的角色是情感保護者,心靈慰藉者,這是其他任何人無法代替的。安全感是孩子交往發展的根基。家長要分清什麼是孩子的正常情感需求、什麼是孩子的行為問題。以犧牲孩子的正常情感而換取所謂的行為矯正的些許效果,這其中孰重孰輕,家長要仔細掂量。

    2)家長是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考官。

    考官關注的是事物的結果。引導者則關注事物參與的過程。引導者的做法是:注意孩子達成目標的過程,引導孩子主動達成目標的方向。考官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引導者告訴孩子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3)家長是心理環境的建築師

    家長是孩子的支持者,這種支援首先表現在心理上的支援。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職能首先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因為孩子的人際交往體驗始於自己的爸爸和媽媽,並且孩子將這種體驗帶到家庭以外的環境中,如幼兒園、社群等。一個有充分的良好的親子體驗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表現出積極的人際交往慾望,在行為上有強烈的自主性;反之,有不良親子關係體驗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出膽怯、退縮。

    (2)家長要學會利用與整合周邊的社會資源

    1)分辨周邊的資源

    什麼是周邊的資源呢?通俗的說就是你身邊可以給你提供幫助的人,包括親人、朋友、單位領導、同事、鄰居以及幼兒園和機構的老師、家長、小朋友等。有些家長往往容易因孩子的問題擔心被別人歧視,害怕本來脆弱的心靈再次受到傷害,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因此失去了很多可以利用以支援的資源,家長成為了孤獨者。

    2)合理整合資源

    整合資源的關鍵是辨析各個資源間的關係,合理整合。整合資源的前提是確定思路,即確定圍繞什麼思路整合。對於早期融合教育的孩子,迴歸主流是主線。幼兒園教育是主路,那輔路是什麼?是那些幫助孩子在主路上走得更好的資源,如訓練機構。輔路的功能一定是針對主路上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無論主路還是輔路,都應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例如:首先要找出孩子在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哪些問題是可以在幼兒園能解決的,哪些問題是幼兒園不能解決的,必須藉助其他補充手段來解決。

    在幼兒園裡,每個特殊家庭都需要幼兒園老師的支援,需要普通家長的支援,需要其他特殊家長的支援,也需要小朋友的支援,需要機構老師的支援。家長的作用就是為孩子提供這種支援。當然,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不理解、嘲笑、歧視的人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陰天的存在就否認地球上還有Sunny。我們看到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接納我們的孩子,更多的幼兒園老師主動要求學習特殊教育,主動與特教老師交流,,這是令人可喜的社會進步。為我們的孩子打造一個社會支援的大環境,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論因果 談教育

    以心理 觀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的生活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