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燃動夏日

    陶淵明的創作大多樸實自然,在創作風格追求"圓美流轉"文風靡麗的六朝裡,陶無疑是一個被冷落的文人。

    同六朝不同,從初唐開始,創作文風的改變使得陶淵明的讀者群體大增。從"初唐四傑"到"吳中四士",從李杜到韋柳,這些名家陸陸續續成為了五柳先生的迷弟,進而使得陶淵明曠達知足、怡情於酒、遺世獨立、悠然自得的典型形象得到逐步確立。

    一、從路人到朋友。

    初盛唐人大多把陶看作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朋友,對陶是欣賞和寬容的。

    李白的《戲贈鄭溧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

    除了這種讚賞,在王維《與魏居士書》、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杜甫《遣興五首》其三等詩中也對陶淵明的人生選擇和胸襟抱負表示了不認同。

    二、陶淵明最先開始被儀式化的是他的菊與酒。

    盛唐人每於九日詩中稱引陶淵明,定與飲酒、菊花聯絡。王昌齡《九日登高》、高適《九月九日酬顏少府》及《重陽》、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明府》、孟浩然《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等作品都印證了這一點。

    盛唐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大量在"九日"詩中稱引陶酒、東籬菊,在加強重陽節高雅的文化品味的同時,也使得陶酒、東籬菊成為日後"九日"詩中的兩種典型意向。

    三、在創作方面最先被繼承發揚的是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風。

    以王維、孟浩然為中心,絕大多數寫過山水田園詩的盛唐詩人無不受陶淵明的影響:包融、崔顥、王昌齡、張九齡、裴迪、高適、儲光羲、杜甫、李白等等。

    根據清人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王維現存的479首詩中,與陶有明顯關係的約50首;另據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孟浩然現存近270首詩中,與陶有明顯關係的有42首。

    中唐人韋應物、柳宗元、白居易直接繼承了陶淵明恬淡沖和、真率自然的精神,並進一步將其貫穿於自身抒寫各種題材的作品裡。

    四、從朋友到偶像。

    晚唐五代人對陶淵明便幾乎沒有微詞了。他們仍然只是把陶淵明看作是嗜酒而高雅的隱士、一個精神上的導師,但推崇之情已是溢於言表。雖然晚唐五代中的名家如杜牧、李商隱、杜荀鶴等人對陶淵明的接受甚少,但仍有眾多的文人大幅推崇陶淵明,唐彥謙、司空圖、徐鉉等人都有不少明顯受陶淵明影響的作品。他們的創作除了對陶的灑脫自如的崇拜,更深入的發掘了陶淵明不願同流合汙、不滿現實、高蹈避世的鮮明個性。

    五、登上神壇。

    在此基礎上,到了宋朝,喜愛陶淵明的風氣可謂貫穿始末。僅僅根據《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所錄,宋人文字上論及陶淵明的就有八十五家。

    從梅堯臣、晏殊到蘇軾、朱熹,再到辛棄疾、文天祥,他們無不尊陶、贊陶、學陶詩、和陶詩,以陶為知音,視陶為偶像。

    林逋在《省心錄》中便說陶"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佚名《陶集後記》也稱讚:"靖節先生,江左偉人,世高其節。"蔡絛直接將陶淵明比作詩家聖人:"詩家視淵明,猶孔門視伯夷也。"(《西清詩話》)在此基礎上辛棄疾進一步將陶淵明視為聞道的聖人:"淵明避俗未聞道,此是東坡居士雲。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聞道更誰聞。"(《書淵明詩後》)

    蘇東坡也是陶淵明的鐵桿粉絲,在《與蘇轍書》中毫不吝嗇讚美之詞:"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陸游也表達了對陶詩的仰慕之情:"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讀陶詩》)黃庭堅先是稱讚陶詩:"空餘時語工,落筆九天上。"(《宿舊彭澤懷陶令》)隨後又拔高了陶詩的格調:"血氣方剛,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如決定無所用智。"認為陶淵明的詩一定要用人生閱歷才能讀出其中的思想、風骨、氣節。黃庭堅弟子範溫則一語道出了宋人對陶的一致看法:"古今詩人,惟淵明最高。"(《潛溪詩眼》)文天祥也在《發彭城》中道出心聲:"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從文品到人品,宋人對於陶淵明的研究與接受宛如宗教崇拜。數百載間,不論是文人,還是理學家、政治家,對於陶皆是一致稱頌,幾無微詞。

    這一切終將陶淵明一步又一步的推向神壇,其難以掩蓋的個性風神和詩文魅力如一輪明月,流光溢彩,照之來者,鑑之後世。

  • 2 # 阿源123456

    陶詩富含田園氣息,與其人生轉折有關,與視野開闊、情感細化,看透生死更密不可分,人能抽身事務之外,熱愛自然貼近自然,抒發所觀所感,是人性的自然歸屬,田園詩中,陶淵明的自然高人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掃地僧俗名到底叫什麼?他父親又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