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哥按摩
-
2 # 生活有話
《難經》中說過: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
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傳說扁鵲提出來的一種中醫理論。
當代醫生為什麼要切脈呢?
其實切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如摸肌膚,摸骨胳,只要手能搭到的地方都可以作為測氣的依憑處。
或者可以隔衣而摸,還可以不接觸去感知氣團都是可以的,但對於平常的醫生來說,還是比較切近的摸一下動脈來得更準確。
至於我們要知道的,中醫脈診取寸口的原因就很簡單了:
三部九候上取頸動脈,中間取寸口,下部取踝動脈,三部脈相比中間的脈比較均衡,也比較反映整體的情況,從氣的合和角度考慮應該取手腕的寸口。
從方便程度來講,不能上來就摸患者的脖子或者腳踝,手是最容易搭到的,所以後來慢慢地就都取寸口了。
手太陰肺經之氣蓬勃而出,沿著肺經就到了寸口,此處的氣比較滑利,比較能夠體現氣態,搏動的節奏,各種變動比較適合醫者去感受。
所以難經的第一難主要在強調醫者如何去評測這團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取寸口的動脈。
取位寸口就相當於取了一團氣,從人身取了一團氣作為檢測的一個標準,然後分出了寸關尺,量出各個部位以感應人身是何種氣。
-
3 # 含有無意義的字母
獨取寸口的脈診方法是有扁鵲獨創的。因為肺為相傅之官,主氣,輸布氣血於全身,同時肺經的母穴太淵是脈的會穴,所謂脈會太淵。是經氣執行的起點,所以獨取肺經作為脈診的位置。號脈的最佳時間為清晨,此時陽氣未動,陰氣未散,同時也是經絡剛剛開始的時候。當然瞭如果要準確號脈最好還是用三部九候。但是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病人有些部位不適合摸脈,例如足部的太沖脈,太溪脈,衝陽脈。以及頭部的頭維脈,耳門脈和頸部的人迎脈。所以古中醫才獨取寸口。
-
4 # 陳方友213
對傳統中醫來講,心須懂得此法,運用此術,才證實中醫師的醫術實力!才是一位實實在在,把握了中華中醫醫術人才中醫師大師!
-
5 # 純鈞LHGR
獨取寸口,它實際上是因為在古代受到一些限制,才不得不這麼做。獨取寸口有道理,但它並非是完美的。
獨取寸口的切脈方法,最早載於《素問·五藏別論》,如說:“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藏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
《難經》在《內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獨取寸口的原理。《難經·一難》說:“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本難闡明寸口脈屬手太陰肺經之脈,而肺朝百脈,全身氣血循行流經肺臟,會聚于于口,所以,五臟六腑發病則可影響肺經而反映於寸口。因此,獨取寸口脈使可測知臟腑之病變。
但就如以上所說,其實它並不完美。只是由於寸口部動脈明顯,便於切診。
中國古代長期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尤其對高官顯貴或為女患者診脈,醫生不便採用三部九候等診脈法,獨取寸口脈既能解決問題,又簡便易行,所以,切脈自《難經》時代至今,都以獨取寸口為主。
-
6 # 新星816
中醫診脈分“三部九候”三部“寸關尺”九侯“浮中沉”根據臨床實踐,簡化診法,一般“獨取寸口”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的指力相應分為浮,中,沉三候,共為九侯。新星淺談中醫脈診獨取寸口。
回覆列表
獨取寸口,出自《難經·一難》。也有一種說法,是扁鵲(秦越人)提出來的,指單獨診寸口脈,可診知全身疾患。獨取寸口脈,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內側一段橈動脈的搏動。根據其脈動形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一種診察方法。因寸口屬手太陰肺經,肺朝百脈,肺為氣之主,肺經又起於中焦,乃氣血發源之處,寸口又為脈之大會,故能反映全身臟腑經脈氣血的變化,而診斷五臟六腑的病變。
雖然獨取寸口有出處,也有原理,但是先秦時期診病是靠三部九候法,也叫遍診,當時扁鵲只是提出有這個“獨取寸口”的方法,後人卻以訛傳訛的認為疾病診斷可以單獨靠“獨取寸口”來完成,這就和“懸絲診脈”一樣的無稽之談。
相信好的中醫醫生一定是靠“望聞問切”四診來確定疾病的原因,單說切脈也是要靠三指診脈,左右手的寸關尺來觀察心、肝、腎陰、肺、脾、腎陽的脈象變化來具體判斷患者的問題,還是不要輕易相信有些人借賣弄神技哄騙別人,從而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