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著韻

    很多人認識鐵觀音第一感覺就是要綠,非綠無品質的辨別思路,這是錯誤的,不是綠了茶就不好而是這顏色代表不了全部,以整潔均勻飽滿為參考方向。能從外形認品質的那都是行家了,外形不懂辨別看沖泡茶底,沖泡後拿起蓋碗細聞茶底有淡淡的觀音清香味道,這感覺不會很強烈但聞了很舒服,如有刺鼻雜味或者異味其品質較次,然後看茶底顏色如有黃、綠、蕉葉、老葉等參雜其品質較次,以茶底整潔、均勻柔軟做參考。湯色以120毫升蓋碗,7到8克沖泡量,20秒出水時間(引數沒有絕對性僅供參考),其湯色清澈金黃明亮,如有深紅或者渾濁現象其口感較澀,品質較次,湯色品鑑:凡是茶葉都有澀感,鐵觀音微澀水帶香韻,濃郁回甘快順口為佳,澀口重、粗、麻為次。茶無上品適口為珍。注重交流多品鑑僅供參考

  • 2 # 四維羅家茶業

    鐵觀音好壞和外觀沒有太大關係,但是也要有重實感,起碼不會浮起來,所謂型似觀音重如鐵……其次就是,喝起來必須要有飽滿度,兩腮是不是有冰涼和甘甜味,再就是夠不夠香就是由時間和天氣決定的了,時間是不是在最有質量的時間生產的茶葉,再最後就是師父和產地的問題了,不是高山茶的話會做秀也改不了他的基礎。沒有泥塵味,透明說明高山,清甜說明有吸收到露水。當然一個到位的師傅也不可缺,因為明明知道要起霧了還不把茶葉炒了,那就等著未來茶葉反生,那就是讓他轉硬,這泡茶也就是一大敗筆了。

  • 3 # 手工茶傳道者

    鐵觀音就是我們安溪的特產,因茶樹形似觀音,成茶沉重如“鐵”,故名鐵觀音。

    在我們老家,生產優質的鐵觀音必須具備以下幾點,缺一不可。

    第一、必須是純種的鐵觀音品種茶樹,黃金桂不算,很多寧德人會用當地茶樹仿製鐵觀音,出來都沒有觀音韻。

    第二、茶樹要生長在良好的土壤,氣候環境中,也很需要天氣的幫助,鐵觀音在採製期間,往往要視氣候而定,天才好才能出好茶。

    第三、精湛的採製技術,鐵觀音有11道工序,複雜程度往往要老工人才能熟練掌握,機器做出來的茶,質量堪憂,極大的敗壞了鐵觀音的聲譽。

    所以優質的鐵觀音應有如下特點,首先茶條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錶帶白霜,劃重點,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徵之一。

    茶湯曾金黃色,葉底肥厚明亮,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有蘭花香,並且七泡有餘香,機壓茶往往一兩泡就沒味。

    研究表明,鐵觀音的香氣成分最為豐富,一杯鐵觀音,蓋杯開啟,即香味撲鼻,其他茶葉達不到這個效果。

    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就是優質的鐵觀音,反之,則不然。

  • 4 # 花大臉

    要分辨品質,首先需要一個標準,這樣才能評判鐵觀音的品質。 我個人覺得最主要的標準是“你覺得好喝”,“好喝”是第一位的,會讓人心情愉悅,口感不好,其它都不必談。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也沒有一模一樣的茶,好喝,是一種緣份。 有茶友問我:“朋友推薦我喝的鐵觀音,說好喝,但我喝起來就是沒感覺,倒是喜歡喝一些有點酸味的鐵觀音”,我說:“遵從你內心的感覺,喜歡喝什麼就喝什麼,覺得好喝就行!”人一生何其短暫呀,匆匆不過數十年,應該追求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予自己最大的自由,喝自己喜歡的茶,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些茶友容易受外界影響。比如別人說這茶很貴、好喝,雖然自己喝覺得不怎麼樣,但也感覺這茶馬上“高階大氣上檔次”起來了。別人說這茶不好喝,雖然自己覺得好喝,也覺得不好喝了。其實茶無貴賤,幾萬元的茶,就覺得它好喝,不要騙自己而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讓你的感覺來告訴你,你是否真的喜歡。 喝茶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多喝茶,慢慢的就會懂茶,就會品茶了。茶即是道,道不外求。 1、清香型鐵觀音感官指標 2、濃香型鐵觀音感官指標 什麼叫清醇鮮爽?什麼叫醇和略爽?是不是感覺太攏統了,一點科學依據都沒有?這個標準是給評茶師做為品評茶葉的標準,然後評茶師對茶葉進行品評,標上相應的等級。像表格裡面的緊結、醇厚、金黃啊,都是專業的評茶術語,比如“重實”是指以手權衡有沉重感,一般是葉厚質嫩的茶葉。唉,評茶師的世界,我們不懂!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淘寶,可以說99%的鐵觀音的等級都標“特級”,就算再次也要標個“一級”,不管是一斤9.9元的,還是一斤9999元的!在實體店基本上也是一樣的。而且像一些公版的茶葉真空袋,不是沒有印刷等級,就是無一例外都直接印著“特級”,你想買“一級”的都很難。可以說消費者已經沒辦法用這個等級去選擇和購買鐵觀音了。 對於普通鐵觀音消費者來說,這個標準的主觀性很強,缺乏可操作性,但對於喜愛鐵觀音的茶友,可以試著慢慢去學習,透過這個標準去品評鐵觀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電視劇內容為什麼會被提前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