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劃記號

    即使是正楷,也有節奏,在書寫時想著某一較慢曲調進行緩慢運筆,寫出的字要活泛多了,寫一個捺筆還要一波三折,就有節奏在裡面,當然我所理解的也是蒙朧的,因為不太懂音樂。

  • 2 # 火炎焱焱燚燚

    很多人談論過書法和音樂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見解,這可能跟不同的人對這兩門藝術的理解程度有關。

    音樂是有聲的藝術,書法是無聲的藝術。兩者在節奏、旋律、章法、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書法的筆畫如音樂的旋律,筆畫中暗藏的鏗鏘又如旋律裡蘊涵的節奏,宣紙上的濃墨淡彩也如同音樂中的輕重緩急。孫過庭在《書譜》中說:“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他認為書法在表現情志方面和文學作品是一致的,即情動中而形成文字。“情”是文學和音樂的靈魂,無“情”不成文,無“情”不成樂。同理,無“情”不成書。試想,書法作品的強勁有力,含蓄沉實,瀟灑明快,不是和音樂作品的雄渾大氣,含蓄深沉,灑脫輕鬆相對應嗎?一部成功的書法作品,在文字內容中,飽含了作者的喜、怒、哀、樂,在漢字線條中,同樣滲透了作者的情懷心聲。如前人所稱的“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借邀集賢達聚會,詩酒歡娛之際,闡發多年的感懷和鬱積;文言情馳神縱,雋雅蕭散;書風遒媚流便,清健妍逸,充分體現出一股灑脫明快的氣韻。所以我說,它是一首輕鬆明快的抒情民歌。

    《春江花月夜》開始繁密錯落,潮水一般湧來,逐漸低徊婉轉,再到笙簫寂寥、曠遠無邊,最後突然華麗,卻夾雜著無以言說的如泣如訴、如怨如慕,一氣呵成,一氣貫注,一路高低起伏,一路歡欣悲涼,絡繹而來,綿綿不絕,契合書法能放能收的節奏。書法家在行草書創作時,這樣的音樂對他提高書法創作水平就很有幫助。鋼琴家傅聰說:“我常常在莫扎特或舒伯特的音樂中,聽到聯想起中國書法的意象。”這樣的感官交錯其實並不意外,也不僅僅存在於某些音樂作品中。音樂的抑揚頓挫,波瀾起伏以及包含於其中的思想感情常常可以於某些書法作品中縱逸跌宕的淋漓筆墨有很多相通之處。

    因此,懂音樂和書法的人應該都是幸福的,二者對於人的性情的陶冶,那種精神力量的感染,或許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有時候沉醉其中,會忘了自己,忘了周圍的一切,那種感覺,真的好美!

  • 3 # 強哥書畫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音樂是屬於書法的字外功,戲劇,話劇,詩詞,音樂等都屬於書法的字外功。但是不懂音樂的是不能成為書法家的!要想成為書法家,在音樂上要略知一二,如果一點也不懂音樂是不行的!

    首先,音樂和書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節奏。寫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時的節奏都不太相同,節奏感不一樣。楷書節奏就像是音樂的開始,行書就像是快到高潮時的階段,草書就是音樂的高潮部分,此起彼伏。其次,寫書法如果沒有節奏,就會雜亂無章,粗糙,亂七八糟的。如果音樂沒有了節奏,也會沒有跌宕起伏變化,會導致因為太平淡,沒有變化!所以書法裡面的節奏和音樂是一樣的,必須要有節奏感!

  • 4 # 其人墨坊

    題主好,我是其人,我也聊聊。

    這個說的是書法和音樂的關係。兩者都是文雅的藝術,他們有很多共同點和聯絡點。

    1.讓人陶醉

    好的書法作品和好的音樂作品,只要是欣賞到其中的妙處,會讓人陶醉其中。比如你喜歡某某音樂家的曲子,你會經常搜尋收藏來收聽。我也會經常翻看一些書法大家的作品來欣賞。一樣的讓我們品鑑後很愉悅。

    2.相輔相成

    看過其人直播的朋友,應該很清楚,我會在寫字的同時,播放一些輕音樂,大多是古箏曲。聽著音樂,讓我身體和精神得到放鬆但卻又能集中精力去寫字。這是相輔相成的地方。

    3.都有節奏感

    書法,很講究節奏感,不管是楷書,還是草書,都不能失去節奏。這個和音樂即為相似。

    不懂音樂的人,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為書法家。只是我認識的書法家,沒有哪個是不喜歡音樂的。《蘭亭序》有云:“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也提到音樂,說明,王羲之也是極為喜歡音樂的。

  • 5 # 向英歸雲軒

    藝術領域是相通的,無論是書法還是音樂,掌握了基礎的筆法和技巧後,真正的藝術深邃,還是需要靠悟性。如果沒有更好的悟性,就沒有更高水平的藝術展現。在這一層次和高度,藝術不分彼此。

  • 6 # 畫家魯子華

    書法與音樂在基礎水平上關係不大。

    作為藝術家,書法家這個層面來講,書法與音樂肯定的有關係,

    書法,音樂最高的指導基礎是哲學為頭,哲學思想是書法,音樂的最高理論源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魚吃不吃腐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