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飛揚看電影
-
2 # 青泥盤盤
大家好,我是絮叨叨,這個問題我來噠噠。
之所以大家都喜歡拍西遊題材的電影,主要是因為西遊記這部小說的特點符合現代屌絲的喜好。典型的古代的超級爽文。
首先,符合屌絲逆襲題材。孫悟空典型一人界屌絲。可能大家都認為孫悟空出身高大上,靈石孕胎。但其實這種出身在仙界比比皆是,不足為奇。一個典型的例子,三百多歲居然有鬼差來抓他,這在神魔仙妖來說,叫豈有此理。可以說孫悟空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冒險精神和毅力,一路跋涉,最後靠自己找到了一個厲害師傅,學得一身能耐。然後一路打神殺妖,很有現代的爽文特點,符合現代人特別是中下階層人的欣賞水平和喜好。
西遊是華人的元故事,永遠有發揮空間。
魔,是世間一切邪惡的總稱。於佛家而言,“魔”是一種心理障礙,一切的煩惱、疑惑、迷戀等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都是魔。佛家講魔由心生,內心深處的惡,是萬惡之源,是修行的劫難。魔是誰?魔就是你自己。
對於從東土大唐而來,往西天取經的和尚唐僧而言,西行之路是艱難而孤獨的。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吳承恩著《西遊記》裡,唐僧受觀世音點化,承唐王所託,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正果。而西行路上的三個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捲簾大將沙悟淨則各顯其能,成功護送唐三藏抵達了西天,取到了真經。取經路上妖魔鬼怪,魑魅魍魎,九九八十一難既考驗了師徒四人求取真經的心,也使取經之路成了傳奇,津津樂道為人傳頌。
西遊,是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縮影,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妖精的故事裡,都是滿滿的世故人情。這幾年從西遊裡脫胎出來的作品層出不窮,而真正有核心發人深省的故事卻寥寥可數。最數英雄末路逼上梁山的主題居多,齊天大聖大鬧天宮,鬥他個天翻地覆的精神,加上心本是善,為愛成佛的傷情,成就了大熒幕上一系列“他好像一條狗啊”的背影。
而這部《齊天大聖·萬妖之城》卻是一個異形。一方面,它致敬經典,無厘頭的幽默風格,嘮嘮叨叨的唐僧人設,還有引人入勝的畫風色調,都向西遊的經典之作敬了一個禮。另一方面,故事的反轉獨具匠心,引人發省。唐僧行至黃沙大漠,枯骨在前,遊客在後,悟空八戒都沒有身影,只有一個圈,不使鬼怪近身----影片的開頭,是故事的藥引。接著大聖、八戒入場,開始了經典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營救之行,在大漠中唯一的小鎮受到了萬妖推崇,也捲進了陰謀之中。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故事,實則是個巨大的“陰謀”,導演讓以為看懂了的觀眾在最後才發覺自己其實沒有懂。反轉得如此順,回想起來卻又細節感人的網路電影,可以說是十分有心了。
先說這故事裡的大Boss“伏地魔”,流沙河裡原本的Boss綠臉沙僧似乎成了劇中打醬油的路人。九個骷髏頭”的傳說源自元本的《西遊記雜劇》。傳說唐僧是十世齡童轉世,取了十世經,前九次都是獨自一人前去,走到流沙河就被沙和尚吃了。而第十世,唐僧乘著自己前九世的頭顱所化之船渡過了流沙河,得以繼續西行。流沙河是取經路上的一劫,渡劫的不是各有神通的徒弟,而是九世修行的自己。西行之路艱難,十萬八千里行於足下,悟空的筋斗雲載不起。磨難是取經的考驗,也是成佛的必經。渡人先得渡己,“九個頭顱”背後的傳說,是導演抖得小聰明。不明真相的群眾帶著疑問,直到故事的最後腦子裡靈光一閃,恍然大悟。
大Boss是唐僧前九世的心魔積怨而成,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源於本心,如何自渡呢?妖怪總是想要吃唐僧肉以求長生,而“伏地魔”不愛唐僧肉,更愛“石頭心”。片中言,齊天大聖金剛不壞之身全在此心,但遇情則破。色想行識,佛家戒律,破哪一個都是前功盡棄。魔心有貪慾,自厭有嗔心,如此的魔頭,如何打敗呢。花妖小曼為救國而傷愛,又因愛而隕滅。唐僧點化悟空,大愛才是真正的堅不可破,花兒種進了悟空的心,喚回了堅不可摧的齊天大聖。又回到了那個命題中,渡人需先渡己。大愛是於世人的博愛,而在大愛之前,需得自行看破了心中的種種慾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才能有後來的普度眾生,修成正果。
影片的點睛之筆在於最後一幕,唐僧依舊在黃沙中,前有枯骨,後有行人,一切的一切皆是泡影或是虛空,一場戲落幕,一個故事尾聲。西行的路依舊是一場孤獨的修行,一念生,一念落,佛法還是魔心,皆在吾心。發芽的小花,不是浪漫的愛情,不是襯托猶如“一條狗”的背影,而是這場心魔大戰後的戰利品。小乘佛法終是通透了,而大乘佛道才剛剛開始。石心發的芽是大愛的播散,是聽故事人的領悟。
一念成佛,一年瘋魔,西行的路是一場渡己渡人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