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未鳴讀史

    開封(就是汴梁)地處中原腹地,周圍沒有高山大川阻隔,四戰之地,極難防守。那麼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為什麼還是選擇選擇開封作為大宋的首都呢?我想原因有下面幾點:

    一:漕運發達,交通便利

    從唐朝後期以來,各地藩鎮割據自立,北方十年九亂,財政收入絕大部分依靠相對安定的南方地區的提供,因而中央政府大力加強開封的建設,使開封迅速在中原地區脫穎而出。經過五代持續的經營和隋煬帝開通的大運河,開封的水路和陸路都已經四通八達。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趙匡胤汲取了前朝藩鎮割據的教訓,要在首都部署大量的衛戍部隊守衛京城,軍隊的吃飯問題成為重中之重,加上當時的洛陽和長安經過長期戰亂已經殘破不堪,繁榮和交通便利的開封就成為首都的最好選擇。二:政治軍事的考慮和城市規模的優勢

    世上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的,有利就有弊,弊也可以變成利,開封無險可守是它的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碰到地方叛亂,無論北上還是南下,軍隊憑藉地理優勢可以馬上調集,迅速出發平叛。在城建方面,當時開封外城已經築好,城高池固,極大地彌補了開封不易守城的短板。內城則道路寬敞,環境整潔,經濟繁榮。而且人口已達百萬,作為首都非常合適。

    三:士大夫階層和官僚集團的堅持

    趙匡胤是透過奪取後周的江山建立大宋政權的,他的班底絕大部分也都是後周的舊臣,勢力盤根錯節遍佈朝野。他們都不願意離開經營多年的開封故地。所以,儘管趙匡胤不是很願意建都開封,但是因為反對勢力太過強大,他最後也不得不妥協。

    總之,北宋建都開封雖然不是很完美,但在當時也可以說是不二的選擇。

  • 2 # 靖遠0204

    從表面上看,五代中的梁晉漢周都以汴梁為都,當時大部分華人已經認可了開封的首都地位,北宋接受後周的禪讓,沿襲後周定都開封是正常的舉動。

    從根本上講,是中國經濟重心向東向南轉移的結果。在五代以前,中國的統一政權或者北方統一政權基本都會選擇長安和洛陽為都。安史之亂後,北方的經濟社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從經濟角度上南方首次超越北方。開封相較於長安洛陽位置偏東,開封水系發達,南方的賦稅能夠透過運河及時運達。並且經過唐代中後期的戰亂,長安洛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從此已經失去了做為首都的資格。

    當然,歷史證明,從經濟角度上選擇開封的確不錯,開封城最終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但從軍事角度上來講,選擇開封就選擇了無險可守,北方侵略者的騎兵部隊能隨時開赴京師城下,這也是北宋滅亡的原因之一。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汴梁一一即今開封市。是八朝古都,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歷經幾千年的蒼桑鉅變,但城市的中軸線一直不變。才有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觀。從夏之老丘算起,距今己有四千一百年的建城史。

    其稱謂在歷史上也多有變化,有大梁、啟封、汴州、南京、北京等。

    首稱開封,是漢初為避漢景帝劉啟名諱,由啟封而來的。

    而稱汴梁,則是元滅金後,定都北京,首次對開封的稱謂。

    其鼎盛時期應屬北宋在此建都的一百六十多年。富麗甲天下,人口一百多萬。為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其富庶、繁華程度在《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

    至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打算在這裡建都,共和國建國之前,也曾把這裡做為首都備選。

    汴京能做為北宋的首都,雖存在不同說法,卻是歷史的必然。一,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前,後梁、後唐、後漢、後周已在這建都幾十年。體制、設施齊全,一切都是現成的。何況他兵不血刃奪得天下,穩定政權第一位。儘管當時有人諫言移都洛陽,但移都事大,易引發政局不穩,何況他是以非正常手段奪取的政權。想效仿他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他未答應,顧慮的或許就是這一點。

    二,開封地處中原腹,各方面的優勢明顯。最隱憂的是北部的無險可守。但雄才大略的太祖已注意到了這一點,他的南伐北進戰略若得以實現,有宋一朝定不會屢遭北方勢力侵犯。可惜英年早逝,後繼之君個個怯戰,才有雖勝猶敗的澶淵之盟,從此失去了收復燕十六州的機會,為日後的滅亡留下了隱患。

    三,隋唐大運河使開封受益,物資、兵運十分方便,幾十萬禁軍拱衛京師,加之宋遼邊界和平了百十年。使北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得到空前發展。其中經濟總量是強漢盛唐的2~3倍,但北部邊陲的安危寄託於外人,就十分危險。所以金軍大兵一到,就遭滅國。

    以史為鑑,忘戰必危。國富民強,也要文武兼備,一旦軍事式微,北宋亡國就是已發生過的前車之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膽子很小,而且害怕在人群中,該如何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