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海麒麟

    這個理論是明末清初的傅青主提出的。我們可先不討論其對錯,主要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整個社會的書法風格來考慮,我們才能更好理解傅山提出這一理論,明末社會經歷動盪,民族面臨危亡,傅山面臨動亂時代也只是無能為力,但其思想也與其他反清復明的之士一樣,報國無門,又不能投降異族,苦悶壓抑之情顯而易見。而明末文人多喜寫巨幅大字,傅山尤其受王鐸影響巨大,書法結字章法上也有些模仿。傅山早期學趙,國破時厭惡趙之無節,極力貶之,而趙體圓潤流美,華貴巧麗,傅山進而厭惡其書風,提出此觀點。明代主流書風受元代影響明顯,整體趨於整飭柔美,加之清初董書風格為主流,這種書風難以表達傅山藝術思想,難以宣洩其沉鬱的情緒,提出這種寧拙毋巧的理論是可以理解的。雄強和陰柔是書法史上並存的兩種審美觀,此起彼伏,相互交替。傅山提出的觀點可謂雄強一路,實際上他想打破千年來中國書法的桎梏。我們可以看到傅山多留意於顏體書風就是這種追求的體現。但實際上,傅山本人也沒有完全踐行自己的理論,我們還是在他有的作品中看到妍美一路,這和他晚年有重新審視趙孟頫的書法有很大關係。在本人看來,各時期書法理論沒有對錯,全憑時代和個人的審美。寧拙勿巧,放在晉代就沒有蘭亭序及其後妍美一路的書風;反之,寧巧勿拙,就沒有祭侄稿及之後雄渾一派的風格。

  • 2 # 抱庸詩書

    這是問題很尖銳同時又很有鈍感,自從傅山在400多年前丟擲了這個觀點,時值今日,這個問題即便在主流書法界也未真正達成共識,擁護者有之,質疑者也不乏其人。簡單說,支持者佔多數,反對者佔少數。所以很多人把“醜書”盛行歸咎為書協,而問題根源就是在傅青主的“四寧四毋”。

    “四寧四毋”之論出自傅山《霜紅完集•作字示兒孫》,文中有言:“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足以回臨池既倒之狂瀾矣”。傅山此言,本意是要怒懟趙孟頫、董其昌所力倡的復古潮流。傅青主認為復古潮流導致了書風流於柔媚而剛健殆失,因此強烈呼籲寧可字寫得笨拙一些,別去追求精細纖巧。“寧醜毋媚”,顧名思義,寧可看起來顯得粗野不工,也不要表現出庸俗柔媚之態。

    個人認為,傅山的“四寧四毋”並非無稽之談,書盡流美而工謹,一味追求甜膩乖巧,則人人寫字如事女紅針線,勢必腐蝕中氣,扼殺性情。傅山之“醜”和“拙”,本義是質樸老辣,率性隨意。

    (傅山手稿)

    傅山本人的書法就非常拙樸,但拙樸的背後可亦見其深厚的傳統書法根基底蘊。個人認為,傅山的“寧醜勿媚”是正確的,但這個醜字要正確解讀,不能望文生義。傅山所言的醜,是強調要自然要渾厚,新奇而不落俗套,力誡一味地滑向妍媚雕飾古人。而並非就像現代書法吼射盲書之類的怪誕書法那樣,醜得愚蠢放肆而且無底線。

    (傅山草書作品)

    抱庸淺談。

  • 3 # 狂喜淡墨a

    書法中寧醜毋媚,寧拙毋巧,難道如此越醜拙越是好書法?

    這是歪曲,事情應一分為二。

    若有一定的書法底蘊層次,追求這種寧醜拙勿巧媚。是樸實無華的書境。也是老道老辣的體現,有云: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即為典型的例句總結。屬於醜美巧拙辯證關係。

    唐代顏魯公,楷書已改前人法度,而趨於拙氣筆墨。宋代蘇軾書境,早已有了端倪此境,理固然,而今人所見筆墨雖有醜拙,依然難以達及學問卷氣的魯公與蘇翁。

    可見達到這種境界,不是那般容易,傅山的劈論實際道出了“物有自然,事有離合。”當一種欣賞慣常,總有令人視覺疲勞,傅山的觀點之背景,也正流行烏黑如漆,整齊劃一的館閣體,如此才有了“巧偽不如拙誠”的觀點。

    兩個極端,一則無巧而追求拙醜,一則有妙而歸樸實。

    當今一股腦的追逐樸拙氣象,學如牛毛,成如麟角。何故?

    違背了巧拙的辯證關係,只有大巧才有其拙,拙裡有蘊章,有樸實,有自然而然。相反則體現出幼稚之拙貌,實際就是法疏之簡陋。

    如此理解,只有追求成熟自然的拙醜,才能由醜拙彰顯書墨的至境。

    人書俱老,反應的就是書藝瑧熟後的返樸之美。

  • 4 # 學書法

    很多人曲解了這句話。認為書法可以寫醜書。

    這是錯誤的。書法永遠以美為標準。說這句話人的本意,書法不要流於浮華媚俗。哪怕寫的拙一點,醜一點也不要做作。

    醜和拙是在美和巧的基礎上的,最終是以美為目的的。

    舉個例子,臭豆腐很臭,但吃起來香。人們接受它最終還是因為它吃起來香。如果它聞著臭,吃起來還臭,那和吃屎有啥區別?

    所以把字寫醜別說不是好書法,連一般的寫字也算不上。不要誤人子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新年決心的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