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平安m

    你覺得除了自己 每一個人都能應酬自然,他們都可以瀟灑的談話,他們都可以互相融入,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懂,連回應一句話都是最蠢的那一句,思維那麼生硬,想象他們會取笑你……

    其實,你暫時不需要強迫自己走出來,你一個人也有好多事情做,就當是一個預習課:

    你可以每天到同一個人多的地方反覆走走,沒企圖的,純粹只是為了熟悉環境,當環境熟悉了 那地方就是你的地盤了。

    你可以在家對著鏡子 配合表情 大膽的演繹說出一些流行的幽默的朝語,直至隨口而出。

    當然還有很多你喜歡的…………

    你就是一顆泥土裡的種子,等待某一個時刻的到來,然後你就發芽了,而且我敢保證你長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好。

  • 2 # 祈暮言

    戴上帽子吧,也許會有一些自我安慰....

    聽一聽耳機裡最喜歡的音樂,沒有嘈雜的人聲會少一些焦慮....

    Sunny太過強烈可以戴上墨鏡,冬日天冷可以戴上口罩

    減少自己的存在感大概能緩解一些緊張

    普通裝扮在人群中不那麼顯眼可以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目光交錯....

    至少對我有用....

  • 3 # 成長的心聲

    我兒子現在也面臨這個問題。他在路過人多的地方時會走不動路。

    兒子從19歲開始,到現在21歲了,一直有這方面的心理問題。

    19歲時找了一箇中介的工作,本來乾的還不錯。後來跟我說有一個同事總說他壞話,心理念念不忘,非常難受。還有就是騎電動車上班的途中,總是擔心碰到路邊玩耍的小孩,每次都要回頭看看。我感覺他心理上面肯定有問題,就叫他辭職了。到醫院去看了門診,一直在吃藥。現在感覺好多了。

    有一次帶他到商場買衣服,過馬路時發現他遲遲不動,走不開步,只好扶著他走。後來經過溝通得知,當時他看到路上的行人就以為都在看著他,還有路邊的警車和路過的汽車裡面的人也在看他,他就感到很緊張。

    這樣的情況碰到了很多次,都是在公共場合,人多的時候才會這樣。平時和家人或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很正常。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人的主觀意識是由大腦產生的。我們觀察到到的事物都會在我們大腦中進行加工處理,然後形成意識。我們到了一個陌生人多的地方,就會感覺到他們是不是在看我們,是不是對我們有想法,是不是對我們有威脅。越是這樣想就越緊張,大腦的指揮系統就會失靈,接著產生各種生理上的應急反應。冒虛汗,走不動路等等都是應急反應的一種表現。

    為什麼會這樣呢?透過閱讀很多的心理書籍,應該說初步找到了答案。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雖然比較發達,但它消耗的能量是同樣重量了身體其他部位的10倍。為了儲存能量,大腦的本能就是懶惰。當接受外界事物,需要大腦處理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是根據潛意識中固有的思維邏輯來判斷。潛意識就像計算機中的儲存器,儲存著大量的所謂經驗和道理。而潛意識通常在我們清醒的狀態下不易察覺的,並且潛意識也並不都是正確的。因此,當我們產生這些不好的應激反應時,本人都會很糾結,無法理解。

    為了在心理上開啟這個糾結,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暗示自己,慢慢將這種不合理的潛意識清除掉,代之以符合理智的思維邏輯。

    要經常告訴自己,我們對外界環境的觀察和理解有時會存在偏差的,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不會過多注意你的存在,是我們自己想得太多了。這樣的心理暗示要經常做,養成一個習慣。特別是在現場出現症狀的時候,要告誡自己,這是一種錯覺。把心態放鬆,正視自己的狀態,大可不必恐懼緊張。因為我們知道了是怎麼回事了,就沒必要緊張了,你說是嗎?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暴露療法,就是故意到自己會恐懼的場合去磨練自己。開始到人少一點的場合慢慢適應,逐漸到人多的地方去。你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會發生。慢慢的恐懼的症狀就會消失了。

    還有就是你可以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這裡我介紹一本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寫的《控制焦慮》。他是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學家,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鼻祖。他是史上最長壽的心理學家,2007年安然辭世,享年93歲,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他不但治癒了自己的心理疾病,而且投身心理治療工作60餘年,治癒了15000多名飽受情緒困擾的人。

    我介紹兒子看了這本書以後,他深有感觸。他說“原來這麼著名的心理學家,年輕的時候也有這麼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可見,社交恐懼症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

    希望你樹立信心,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影視劇的臺詞或劇情當初不懂,現在才有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