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談古今歷史
-
2 # 龍行軍武
如果有人堵住你的家門口,你能不打他嗎?同理,土耳其就擋在俄羅斯擴張的道路上,可以說完全封死了俄羅斯向中東和非洲擴張的路線。兩家當然就成了仇人了。
俄羅斯和土耳其的仇恨從中世紀一直延續到現在,最開始的時候卻是因為一個女人。1453年,東羅馬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臣服於奧斯曼蘇丹,只有他的侄女索菲亞公主逃到了羅馬。教皇處於遏制奧斯曼威脅歐洲,1472年將索菲亞嫁給了俄大公伊凡三世,這位亡國的公主為當時在歐洲人眼裡還是蠻荒之邦的莫斯科大公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嫁妝“--拜佔廷帝國的雙頭鷹徽和東羅馬帝國最後的皇室血脈。撿到寶的伊凡三世在迎娶索非亞公主的同時,宣佈自己是拜佔廷帝國的繼承者,並且宣佈莫斯科為“第三個、也是永久的羅馬”。此君因此被視為俄羅斯國家的奠基人。不過俄羅斯既然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衣缽,自然與奧斯曼土耳其也就應該算是世仇了。然而當時的莫斯科大公國直到1480年才擺脫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羽翼未豐,解除東方蒙古殘餘勢力的威脅是當務之急。而奧斯曼帝國一開始也沒瞧上這個蠻荒國度,兩者竟然相安無事的過了200年。
200年後的17世紀後半期,日漸強大的俄羅斯準備向外擴張。當時歐洲的霸主是瑞典,他在北方擋住了俄羅斯向歐洲腹地擴張的道路,波蘭雖然已經走上衰落的道路,但實力依然強大,遠東太過遙遠,而且當時資源還未開發,完全是不毛之地。只有西南方向,奧斯曼土耳其建立的橫跨亞非拉三大洲的帝國,內部卻矛盾重重,主要是統治階層的少數民族和被統治階層的大多數族群間的不可調和矛盾。而且這時的土耳其還控制著黑海沿岸,包括今天的烏克蘭地區都受到其控制。對俄羅斯來說,土耳其這個異教徒已經打到了家門口,拿這傢伙開刀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啊,所以俄國就對奧斯曼帝國舉起了屠刀。
這個時期的俄國正好出了一個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都是才華出眾的皇帝,在位期間擊敗瑞典,波蘭,和奧斯曼打的也是有來有往。當彼得大帝死後,身後留下的是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帝國。不僅如此,彼得大帝還為日後俄羅斯的擴張制定了計劃,奪取土耳其海峽,從而讓俄羅斯的領土擴張到歐洲地中海腹地,甚至是非洲。而土耳其的首都伊斯蘭堡正好卡在土耳其海峽上,控制了土耳其海峽等於擋住了俄羅斯人向南擴張的道路上,同時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變成了內海艦隊,只能在黑海這個“大澡盆”裡游泳。對俄羅斯來說,自己的沿海始終被西方國家封鎖,得不到良好的出海口。特別是土耳其海峽就像是俄羅斯的一扇門,關鍵是這門的鑰匙還不在俄羅斯手裡,真打起來那可就真的是關門打狗了。
俄羅斯歷代統治者很好的執行了彼得的戰略計劃,在19世紀初,俄國已經可以自由透過土耳其海峽進出黑海,俄國的軍隊也踏足了巴爾幹半島之上。但不久後,忌憚俄國無限擴張的野心,和已經實際威脅到英法在中東地區利益,英法兩國藉口宗教問題,在克里木半島和俄羅斯打了一仗,戰爭結果是英法慘勝,但也遏制住了沙俄繼續南侵的勁頭兒。
經過近三百年的戰爭,最後結局是俄國擴大了疆域,南部邊界伸展到黑海,西部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東部邊界越過高加索山脈,雖然俄國終未能實現佔領君士坦丁堡,讓雙頭鷹徽重新照耀地中海的宿願,但這個不類不倫的第三羅馬帝國,的的確確是成為了土耳其的噩夢,使輝煌一時的奧斯曼帝國被打回了原形.
回覆列表
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幹、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此外雙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交戰和土耳其在俄國內戰中的干預,通常也被認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戰爭。
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所進行的戰爭,旨在結束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合併十三世紀被蒙古人侵佔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這是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從18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國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奧斯曼帝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援,力圖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
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把其南部邊界推進到了普魯特河、黑海、高加索山脈一線,但也付出了代價。而奧斯曼帝國則在戰爭中不斷地被削弱,以致日益衰落,成為列強宰割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