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苦雨洗凡心

    一,節省開支,用於改差民生。

    二,培養軍隊骨幹,發生政變的導火索。

    三,明朝疆土已足夠大,不需要龐大軍隊為賣力。

    三,培養軍隊骨幹,文武宮,皇帝在中間,難於平衡。

  • 2 # 聖騎士22391282

    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朱元璋軍事才能連毛主席都很讚歎,可見朱元璋在軍事上確實很傑出,朱元璋成功不容易,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只有把槍拿在自己手裡才是王道,所以把軍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做為一個軍事家不設立武學,不培養軍事天才,這也是朱元璋的韜略

  • 3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朱元璋以武立國,為何統一之後沒有建立專門的武學機構來培養專門打仗的軍事天才呢?這樣也不至於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後來甚至是無將可用了吧,那麼這究竟為什麼呢?

    其實不光光是朱元璋,每一位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帝王上之秦始皇,下至滿人大清,都是以武立國,但是卻以文治國。曾今的秦始皇強力推行以法治國,卻沒想到越來越失去民心,最終丟了江山,那麼為何不建立起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機構?一來保家衛國,二來鎮壓平叛?

    最早的軍事家誕生地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培養軍事家的地方,最早的誕生之地便是春秋戰國時的兵家,其培養的軍事奇才數不勝數,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用兵如神,殺敵如魔”是其在大家心中刻下深刻的影響,據說是起源於兵家至聖孫武!

    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略家與軍事家的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略與戰爭研究的派別。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握奇經》等。

    兵家培養出來了許多的春秋戰國名將,但是其並無具體的培養體系,但是卻是“諸子百家”中最為強大和耀眼的一家學派,為整個春秋戰國都輸送了大量的軍事人才!這便是軍事家最早的起源了。

    武則天開創武舉!

    秦統一全國之後,為了統一思想,焚書事件將大量的兵家學說著作等焚燒一空,這才致使後來的兵家學派勢微乃至逐漸消亡。

    直到唐朝武則天時期,“兵家”彷彿是出現了一絲轉機,武則天首次開創“武舉”。

    中國古代的科舉,歷來分文科和武科。文科的科舉開始於公元607年(隋文帝大業三年),廢除於公元1905年(清代光緒三十一年)。

    武科的科舉稱為武舉,是唐代武則天稱帝后十二年(公元702年)開始的。武則天十分重視選拔人才,親自考試貢生,責令九品以上官和百姓可以自行舉薦。

    武舉由掌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之政的兵部主管。凡是練習武藝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考試的專案主要是射箭、馬槍、氣力等項。

    武舉首先考察的就是力氣,考核中有開弓,武刀,掇石三項,開弓分48公斤,60公斤,72公斤。刀有80斤,100斤,120斤,必須貼前胸和後背刷出花,清朝武狀元徐華清訓練用刀就達到127斤。掇石就是搬石頭,有200斤,250斤,300斤,考試時必須把石頭從地上提起來,起碼得和膝蓋高,更猛的可以高到胸口。

    唐代武舉要求揹著四百斤的米走二十步,宋代弓箭手要求能開七十三公斤的弓,光是力量的要求一般人就根本無法做到,即使是民間的武術高手大多也可能在武舉的第一關遭挫。

    比如氣力中的負重一項,規定考生須“負米五斛(古代十鬥為一斛),行二十步”,達到這個標準才算合格。

    武則天透過嚴格的考試,廣選武舉人,使他們成為軍隊的骨幹力量。

    由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武則天開創的武舉,僅僅只是為培養軍隊的骨幹力量,也就是說培養的是兵,而不是將!

    為何不培養軍事家?

    其實我們會發現近乎秦之後所有的王朝當然也包括朱元璋所開創的大明王朝,都僅僅只是養兵,而非養將。

    一來是軍權才是皇權的保證,皇家自然不敢輕信他人去帶兵做將。

    二來一般開國之後,都是講究以文治國,“以武定國,以文治國”才是我們的傳統,就像秦始皇“聚天下之兵鑄就金人十二”便是這個道理了。

    三來“亂世用重典”,和平年代當然是想著安穩過日子,但是一旦沒有了戰爭,這軍事家又如何才能培養出來呢?

    以上便是老梁的拙見了,大家覺得呢?

    參考文獻:司馬遷《史記》、《新唐書》、《明史》、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來看,張藝興和鄭秀晶有可能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