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_@
-
2 # 與君論史
對於百姓來說能夠讓吃飽穿暖就是一個好的朝廷。造反的原因是因為天災導致關東大旱,吏治腐敗強徵暴斂致使民不聊生,所以才出現的造反。在王仙芝和黃巢造反的事件,王仙芝的目的一直都是為了發聲引起朝廷注意,時刻在考慮朝廷的詔安,這種蛇鼠兩端的行為算不得義軍,
再說黃巢其人,打小就有大志。起兵一是因為自己的屢次科考不中,政治抱負得不到實現。二是當時身邊多是造反的隊伍,既然唐朝不給自己機會自己就創造機會。第三當時黃巢的家庭富裕程度也讓他救濟了不少人,黃巢成了集團的首領,也只能服從集團的利益。黃巢起義的基礎是活不下去了,征伐的過程中也是多次開倉放糧幫助百姓恢復生產。在黃巢攻入長安後發生了一件事也導致了黃巢後世的聲名狼藉。受到黃巢恩惠的百姓在唐軍來的時候幫助唐軍攻打黃巢,黃巢一怒之下屠盡滿城。
黃巢前期確實是安身立命為百姓謀福,被人恩將仇報之後也就黑化了
-
3 # 小王學史
黃巢,山東人,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早年以販私鹽為生。
據史書記載,黃巢五六歲時便能作詩,家裡十分富庶。
王仙芝,濮陽人,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以販私鹽為生。
公元874年,山東大旱,王仙芝率人造反,並迅速佔領州縣,聲勢浩大。
公元875年,生性好動的黃巢共兄侄八人起兵響應,兩股勢力迅速攻陷山東各地,並往來長江黃河等廣大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實力迅速發展。向東不斷擴張逼近潼關,
就在起義軍高歌猛進時,王仙芝思想動搖,想接受唐王朝的詔安,被黃巢發覺,兩人大吵一架,王仙芝只好拒絕投降,可兩人嫌隙以生,只好分道揚鑣,王仙芝在中原轉戰時被叛將殺害。黃巢在攻克華州(今陝西華縣)後,唐僖宗逃離長安。
公元880年,黃巢在長安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
公元882年,朱溫叛變,與唐朝大將李克用共同夾擊黃巢,公元884年,黃巢兵敗被殺,至此,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黃巢起義,是對唐末統治最沉重的打擊,雖沒有滅唐,但造成軍閥割據,天下大亂。
-
4 # 大咖秀歷史
義軍的宗旨就是“為百姓謀福利,為百姓服務,為百姓討得公平”,然而縱觀中國歷史上多次起義,能做到這一點的少而又少,而王仙芝和巢雖說發動了起義,但是並沒有符合以上三點,相反而是作威作福,甚至後期屠殺百姓,食人肉,喪盡天良。
首先,王仙芝是最開始扛起起義大旗的,而黃巢是後來投靠在王仙芝旗下的。王仙芝最初率領起義軍奮起反抗,連續攻克數座城池,但是王仙芝在起義的時候,卻傷及百姓,為了補充自己的糧餉等後勤需要的物資,更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從這一點就已經違反了起義的初衷。其次,後來唐僖宗用招安的方法想要招降王仙芝,從而平息起義,王仙芝對此沒有拒絕,而是同意這一說法,想要當上唐朝封給他的大官,但是此時受到黃巢的竭力反對,並且出手打了他,王仙芝這才作罷,沒有同意唐政府的招安,從此也可以看出王仙芝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顧起義軍的死活,更是違背了當初起義的宗旨。所以王仙芝根本稱不上是起義。
再來說一下黃巢,王仙芝死了以後,黃巢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並被稱為“飛天大將軍”。後來黃巢也是一路高歌,連連打下勝仗。後來攻佔長安以後,對百姓口口聲聲說道:“說會安撫百姓,以百姓為中心等等言語”,一時間黃巢的起義軍深受百姓的愛戴。後來黃巢自立為帝,國號大齊。但是好景不長,大齊開始大土豪分土地,前朝官員可是遭殃了,不僅錢財被搶,而且生命都不保。再後來黃巢的大軍又對百姓下了毒手,任由大軍燒殺搶掠,搜刮民脂民膏,強搶民女,大肆掠劫,並且屠殺百姓。後來,黃巢被唐朝大將李克用打敗,只得往東退卻。後來由於物資緊張,再加上爆發了饑荒,百姓走路都不穩,黃巢這時候為了填報大軍的肚子,製作了一個“舂磨砦”,把百姓扔進去,然後把骨頭血肉都磨碎,充作糧餉,可以說是非常慘無人道。
綜合來看,王仙芝,黃巢的起義根本算不上起義軍,而是一幫披著羊皮的狼 都是為了自己的禮儀,壓根就沒有把百姓放在心中,所以不能稱之為起義軍。
回覆列表
黃巢有首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
據說黃巢很有才華,文武雙全,但是長得奇醜無比,他中舉之後,有個殿試,殿試時下暈了皇帝的愛妃,於是就被取消了資格。這首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充分表達了他內心的憤懣與不甘。所以說他是起義軍也不為過,終歸還是對當朝統治者的不滿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