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步嶺
-
2 # 共賞五千年
從本質上來講——
有稱帝的可能,卻不具備稱帝的實力!
另外還有以下兩種因素足以令她自顧不暇,難以企及!
一、政局不穩大清入主中原的頭幾十年間,政局不穩,內憂外患!開國皇帝通常戎馬一身,戰事不斷!那作為開國皇帝而且還只六歲的小皇帝他媽——
一生都在折騰!一生都在戰鬥!
隨著丈夫皇太極的去世,逐形成了以實力派多爾袞,順位派豪格,威望派代善等幾派勢力的競爭,眼見一場腥風血雨就要來臨……
布木布泰無意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從此打破了平靜的小女子生活!然她卻並未向命運低頭,也沒有去做只“小綿羊”,反而是向國家、向社會、向自己交了一份非常不錯的答卷:
扶兒子上位扶孫子上位維穩保皇權來翻下孝莊太后輔政的“大事年表”:
順治年間——
第一步 左右逢源,陪盡笑臉,扶子上位
第二步 委屈求全,與狼共舞,幫子清障
第三步 子大叛逆,為國扛鼎, 教子親政
第四步 順治離位,南柯一夢,替子善後
第一步 奶奶當娘,負重前行,扶孫上位
第二步 縱橫有術,剷除權臣,幫孫清障
第三步 言傳身教,助除三番,教孫理政
……
以上可看出孝莊太后輔佐兩代帝王成長確實是勞心勞力,艱辛程度可想而知!俗話說“飽暖思淫慾”,確實是話糙理不糙,試想在如此的形勢下,就連太后的位置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失去,哪還能奢望有什麼更高的要求呢?事物的複雜與緊迫也容不下她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二、先天不足這是一條是硬性指標,不管您想與不想,一切都還得拿實力說話!想想引領大清入關建國的一代風流人物多爾袞夠文韜武略、英雄了得吧!然連他都不能坐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寶座,何況於孝莊太后呢?
“多爾袞是個情種,一切為了愛情……”
“豪格畢竟是大阿哥,擔心弄不過豪格……”
如此這般,大家就當玩笑聽聽得了!
大清的建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大清靠著不足10萬左右的兵力“誤入中原”,知曉打硬仗是短板,所以大玩特玩“合縱連橫”,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有如鬣狗的行世之道,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重點描述過)。
不光如此,他的大局意識還非常令人稱道,可以說他身上的閃光點是為將為帥者裡面最全面的翎毛鳳角之一!豈會為了兒女私情而做糊塗事?再者身經百戰、有“太極推手”加持的多爾袞會怕豪格嗎?
從表面來說確實是多虧了多爾袞的顧全大局;
但還有一個深層的因素就是大清的“先天不足”令其不得不忍痛割愛……
試想連權傾朝野、不可一世的多爾袞都沒辦法完成的事——
孝莊太后就更加不可能了!
總結孝莊太后識大體,顧大局,政治水平高,善於交際平衡,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做事非常有分寸,絕不會隨便僭越貪念皇權;對孫子更是慈愛有加,在其去世時,作為孫兒的康熙多次哭的昏厥——
以此也足可斷定孝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
-
3 # 蟻史為諫
中國歷史上掌握最高權力的女人有很多。例如漢朝的呂雉、遼國的宣太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孝莊與慈禧。這些人當中也只有武則天稱帝了,其它人即使野心再大也只是臨朝稱制或垂簾聽政。
其它皇后或太后沒有稱帝是沒有實力嗎?是也不是。
孝莊太后出生於公元1613年,13歲嫁給皇太極(那時她的姑姑是皇太極的皇后)皇太極死後她動用關係、聯合多爾袞讓只有6歲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從此他們母子雖然表面上風光無限,背地裡卻受多爾袞的擺佈。傳說中多爾袞對孝莊一往情深所以才支援她的兒子繼位,所有明間有一種傳說就是太后下嫁多爾袞。
福臨愛上了一個女人,一個兄弟的女人;她叫董鄂妃。本來皇帝嘛,搶一個女人也就搶了,可是他卻偏偏對她死心塌地,關鍵問題是董鄂妃死了。
福臨因為傷心過度於次年也死了,孝莊再次扛起了主持大局的責任;他選擇了只有8歲的玄燁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孝莊在代替皇帝治理國家的同時還悉心培養玄燁,終於玄燁成長為一代大帝(康熙大帝)。
可以說孝莊的掌權是被迫的,孝莊的淡泊的。她沒有稱帝是她更本沒有稱帝過這個問題。
呂雉為了權力逼死了自己的親身兒子;武則天為了上位也掐死了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慈禧對自己後代也沒有心慈手軟。
只有那些權力慾望強烈到可以犧牲親骨肉的女人才能臨朝稱制、垂簾聽政。從這方面來看,孝莊是沒有實力稱帝的。
-
4 # 折返888
孝莊太后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出現的一位傑出政治女性。一生致力於維護大清帝國的封建統治。曾經嘔心瀝血的先後培養了大清朝兩位年幼的皇帝,並使他們順利執掌朝政。而她自己始終甘於幕後,這在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孝莊十幾歲就被送入宮中,做了皇太極的側福晉。我們從孝莊當時在宮中的身份可以看出,她的地位並不是太高,比起後來她的姐姐海蘭珠堪比天上地下之分。好在上天還是眷顧了孝莊,讓她在崇德三年(1638年)生下皇太極第九皇子福臨。
憑藉皇九子的誕生,孝莊的政治生涯逐漸開始。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大清王朝孝莊太后從此開始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並由此演繹了一段傳奇的歷史人生。
至於為什麼孝莊太后不稱帝,我們從兩段歷史時間點來和大家探討。第一段時期是她的幼子福臨繼位的那個時間段。第二個時間點就是她的孫子玄燁繼承大統的那個歷史時期。
我們從福臨也就是大清順治皇帝開始登基說起。當初由於大清統帥皇太極去世的比較突然,根本沒有來得及選定他的接班人。由於繼承人事先沒有確定,自然會造成眾多繼任者之間殘酷的競爭。
皇太極共有十一個兒子,其競爭程度可想而知。當時最具實力的皇太極長子豪格和他的叔叔多爾袞競爭非常激烈,雙方几乎兵戎相見。如果二人火拼,大清國綜合國力將受到內耗,嚴重影響清軍入主中原的巨集偉計劃。為了避免流血衝突的發生,為了從大局利益出發,避免大清國內發生流血衝突,德高望重的代善站出來從中斡旋。提出推舉皇太極九子福臨繼承皇位方案。當然推舉福臨繼位,孝莊在各位老臣中的斡旋也起到了一定的關鍵作用。
這個方案顯然是一個折中選擇。它總比多爾袞,豪格雙方發生武力流血衝突要好很多。並且從雙方陣營中選擇多爾袞,濟爾哈郎兩人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最後雙方看到爭奪皇位無望,也只能接受提出的方案。
順治稱帝后,事情並非一帆風順,小小皇帝處處受到叔叔多爾袞的打壓和限制,不能完全親政。這個時候,作為母親的孝莊前後逢源,斡旋於多爾袞和大清重臣之間。舉步艱難的維繫著兒子的皇帝之路。好在多爾袞突然暴病身亡,順治皇帝才得以全身心的完全親政。母親孝莊也甚覺欣慰。
此時的孝莊來不及悲傷自己死去的兒子,又得馬上處理自己孫子玄燁康熙皇帝繼承皇位一事。這就相當於孝莊又回到了起點,一切事物又得從頭開始。
康熙皇帝登基的時候和順治情況基本一致,都是年幼登基,需要大臣來輔佐小皇帝執政。康熙皇帝時期的輔政大臣一共有四位。他們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孝莊這次同時面對四個大權在握的重臣,比起順治時期難度還要大很多。因為她得平衡四個人和自己孫子玄燁的關係。
在上面兩個重要歷史時間點,孝莊太后表現的都是全身心的保全自己的兩個摯愛親人,使得他們能夠完成大清帝國的統一大業。她並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任何時候也沒有變得野心膨脹,迷失自己。
仁厚和對自己親人的摯愛,應該是孝莊太后不稱帝的原因。
-
5 # 開心無窮大
孝莊太后可以說是清朝的一個大功臣,不僅有胸懷還能與老官員保持很好的關係。孝莊太后雖然很厲害但是她沒有當皇帝,不像武則天一樣當了一代皇帝。可能是她的能力不如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所以她不能稱帝,於是她便培養自己的兒子,讓她的兒子當皇帝。
在1643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突然死在了京城裡,他的死亡有點出乎意料。他死的時候還沒有定好太子,沒有人接替他當皇帝,於是那些皇親國戚就開始窺視這個位子。因為清朝不是漢人,他們是異族,沒有我們漢人的一些習慣。比如我們國家之前的朝代就是嫡長子繼承,及時有賢者,只要嫡長子在就要立嫡長子為皇帝。而清朝的繼承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就是“八旗的大官員進行推薦”的制度,意識就是八旗的官員相互商量,選擇一個最有能力的繼承者。
這一種看似公平但是事實上這種方法並不十分有效,八旗的頭領在一起商量誰能當皇帝,他們都願意當皇帝,這次會議有著名的多爾袞主持。在當時多爾袞的勢力比較強大,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有能力,還因為他有兩旗幫助,並且還有兩個好兄弟做他的後盾。在當時的正白旗、正紅旗還有正黃旗以及宗室的關鍵人員都有幫助和支援他的。所以他在當時他的呼聲比較大。然而在當時還有一個人比較厲害,他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兩黃旗的大臣都想讓皇子即位,因為只要他當了皇帝,黃旗的地位就高了。還有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也有自己的死黨,有很多願意幫助他的人。就這樣形成的一種相對爭鬥的場面,一面是豪格和支援他的兩黃旗,一面是多爾袞和他的兩百旗,兩面不斷的爭鬥,誰也不對誰客氣。
然而現在的孝莊太后就比較的著急,他的兒子還比較小,肯定比不過豪格和多爾袞。那時的孝莊太后可能想的是怎麼能讓兒子當皇帝,而不是自己怎麼才能當上皇帝,畢竟還有豪格和多爾袞兩大勢力。所以她可能就沒有想自己要當皇帝,她沒有像武則天一樣的基礎條件。
多爾袞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他想到及時自己當了皇帝肯定有人不服他,所以她決定立皇太極的九皇子,也是自己的侄子,當時只有6歲的富臨繼承皇位。多爾袞的這個確定,可以說穩定了清朝的局面,不讓清朝有分裂的可能,不僅是對他,對豪格也是一件好事。兩個人都有很強的勢力,如果一直相互爭鬥,那麼結果可能就是分裂,或者你死我活。經過了上面的描述,及時皇太極死的比較早,但是他的兒子和兄弟都還在,在當時孝莊太后就沒有當皇帝的機會。所以她不能達到武則天的境界。
當時的特殊情況孝莊太后沒有機會當皇帝,那麼在她兒子死後,康熙繼位,她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呢?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繼承皇位,改年號為“順治”。然而順治十八年時,順治帝駕崩,他的第三個兒子玄燁繼承皇帝,而玄燁就是孝莊太后的孫子。這時,孝莊太后為什麼不稱帝呢?孝莊太后是比較有文化的,她熟讀《四書五經》,所以經常給自己的孫子將一些故事。並且她的生活比較簡譜,不鋪張浪費,不斷地教育和培養玄燁。在玄燁處理吳三桂的時候,孝莊太后就經常鼓勵玄燁,為他出謀劃策,那個時候康熙的年紀應該還很小。一直到後來,康熙捉住了鰲拜,並且誅殺了索爾圖,這些都是康熙取得勝利,但是這些也都離不開他奶奶的支援和幫助。
孝莊太后不僅在政治上幫助康熙,還在經濟上幫助他。在三藩之亂時,孝莊就把自己省下來的錢捐出來犒勞將士。無論是旱災還是水澇,孝莊都會捐出自己的積蓄,幫助自己的孫子,全力配合玄燁的工作。1682年時也就是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巡視盛京,所到的地方都有人記錄他的行蹤。無論是他在捕魚還是幹什麼,他不到的魚都送回去給他的奶奶吃。這就可以看出他和孝莊太后的關係有多好了。在1683年,康熙和孝莊一起巡幸五臺山,一到有上坡的地方,康熙就會自己下來扶他的祖母。他們關係就像現在的一個奶奶和孫子一樣,奶奶和孫子的感情大家都知道。大家可以想一想,孝莊太后會廢掉自己的孫子自己當皇帝嗎?而且孝莊太后比較重感情,不想武則天一樣連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不放過。
孝莊是一個心腸很好的人,非常的和藹可親。她對自己的孩子也特別的好,她剛開始也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地位為他選擇了順治帝娶了自己不太喜歡的人,這也是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到康熙的時候就更親了,孝莊對孫子非常的好甚至超過了孩子的母親。孝莊死之後還要葬在離自己孩子近的墓地昭西陵而沒有葬在她本應該葬的墓地,這也看出孝莊多麼的愛自己的孩子,在死後她還想著要守護者自己的孩子。
-
6 # 一筆倩江南
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雖然湧現出無數優秀女政治家,但登基為帝的僅有武則天。這其中的資訊我們不得不深思熟慮。
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側福晉。在滿清的貴族之中只能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因生下皇子福臨而逐漸走進權力中心。
當時皇太極駕崩,身為女性的孝莊無權無勢。怎能再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唯一能做到就是政治聯盟——多爾袞。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也是滿清八旗中中的正白旗旗主。毫不誇張的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太極駕崩後,是最有能力繼承皇位的世勳子弟。在和孝莊達成某種協議後,推薦福臨為帝。就連皇帝的玉璽都在多爾袞的家中,可想而知當時的權力有多麼龐大。
孝莊身為皇太極的女人,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的對政治鬥爭有一定的想法。也深知以自己無權無勢很難扳倒多爾袞,能做的就是韜光養晦,精心撫養順治皇帝。
等到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開始掌握實權。孝莊此時也有一定的實權,為了幫助兒子順治,剷除一些眼中釘肉中刺。在剷除異己的過程中權力逐漸集中,但卻很快便放權給順治,自己安心做一個精心輔佐的良母。
孝莊有學過武則天稱帝的想法嗎?
我覺得沒有。
一、清朝剛剛入關,政局不穩
順治是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雖然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但明朝殘存勢力及反清的諸侯隨時有反撲的跡象,孝莊沒有這個能力和經歷去學武則天登基為帝。
二、權力為集中,未能掌握大權
上面介紹了軍政大權都集中於多爾袞的手中,而且清朝的統一大業是在多爾袞的支援下完成了,多爾袞是有實無名的皇帝。在政治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孝莊,深知無權便無話語權。自然也就沒有稱帝的心思。
三、傳統思想,男尊女卑
清朝入關後,基本上是全盤接受大明的政治思想,為的便是迅速穩定政局,以防被趕出關外。
接受了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大清,自然也就是接受了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孝莊不論如何厲害,在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中,是不能南面為帝的。你要知道,當時的明清兩朝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所深深毒害。你讓一個女子稱帝,這在當時的朝野內外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孤家寡人的皇帝,那就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孝莊稱帝的阻力不管是來自內部還是外部,都有很明確的反對。身為政治家的孝莊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已經貴為太后的孝莊,自然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兒孫。只有依靠自己的兒孫,才能保住自己一生的榮華富貴。在說了精心輔導兒孫,即是為兒孫的保駕護航,也是施政能力的完美體現。也正是這樣的想法,孝莊培養出了順治和康熙兩位偉大的帝王。自己的施政思想也對大清前期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後世的慈禧,可能是借鑑孝莊的行為,讓自己垂簾聽政卻不失其權力。
孝莊是一個值得敬仰的偉大女性。
-
7 # HUO先生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淺薄看法:
我們都知道孝莊皇太后是一個擁有尊貴血統的女人,在滿清入關,問鼎中原的時代,內有宮廷皇權之爭,外有大明、大順之患。但她用自身特有的果敢、智慧和剛毅,輔佐三朝,兩扶幼主,為滿清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愧為“大清國母”的稱號。
我認為孝莊皇太后不稱帝有幾個原因:
1自己的定位: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不一樣,也就是定位不同那人生軌跡也就不一樣。孝莊皇太后具有超我的思想境界,胸懷裝的是滿清天下,江山社稷,雖是女兒身但是擁有男人一樣的堅韌和胸懷。懂進退。她一生都在盡力作好妻子、母親、祖母的角色。
2前車之鑑:雖然滿清之前就有武則天女帝王,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這個女帝王是如何登基坐殿的,雖然創下了貞觀遺風的盛世,但是造成了多少殺戮和造孽的事情,為禍人間。最後武則天還是要把天下歸還給李唐,只能草草收場,只留下無字碑以供後人評說。她要做皇帝肯定要發動政變,到時人間會變成煉獄。孝莊皇太后信佛是不忍新增殺戮。只想社稷穩定,百姓安康。
3愛情、親情、大愛:孝莊皇太后對於丈夫的愛情、兒子,孫子的親情是深厚的,要幫助丈夫照顧好江山,為兒子、孫子鋪平執政的坦蕩大道,為天下百姓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
-
8 # 阿鑫看影視
孝莊生於1613年,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數女政治家裡非常出色的,據說她小時候就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女孩,做事情也是非常的雷厲風行。
長大後她就嫁給了皇太極,做了側福晉,之後,皇太極登基當了皇帝,她也跟著成了妃子的位置,皇太極駕崩以後,她的兒子6歲的福臨即皇帝位,她與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8年,為其上微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即位後尊其太皇太后。
孝莊太后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她的能力可比武則天,但是,她為什麼始終沒有稱帝,而是盡心盡力輔佐君王呢?
就在公元1643年,皇太極突然暴斃,沒有任何徵兆,沒有立下接班人,之後,因為這件事導致了八旗的各旗首領紛紛暗自較勁,畢竟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了,誰不想得到皇位,其中呼聲最高的是正白旗的多爾袞,他的勢力也是最強大的,不僅有兩旗和兩個兄弟支援,其他三旗也有人暗中支援他。
皇長子肅親王豪格也不弱,照道理應該由豪格繼承皇位,也是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的,其實他的能力很強,也是久經沙場,屢建奇功的人,論才能不比多爾袞遜色,兩黃旗將領都希望他能當皇帝,甚至還有圖爾格、索尼、鰲拜等一班朝廷重臣,平凡造訪肅親王府,表示擁立豪格為帝。
就這樣兩股勢力明爭暗鬥,就在不可開交的時候,局勢開始出現了轉機,多爾袞妥協了主動退出爭奪之戰,而且還將孝莊太后年僅6歲的順治,愛新覺羅.福臨扶上了皇位,自己當起了攝政王。
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為什麼沒有勢力的支援順治皇帝怎麼就成功了呢?
其中緣由和孝莊有著很大的關係,孝莊知道如果他們兩派如果因為皇位的事情拼的你死我活的話,對剛剛建立的清王朝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最終,為了國家必須緩解雙方的鬥爭,所以孝莊儘可能的滿足他們的條件,那麼,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立年幼的小皇子來做皇帝,小皇子這麼多立誰呢?畢竟人都有私心當然是希望自己兒子了,孝莊就使用了一些手段,民間野史記載說:孝莊為了自己兒子當皇帝而獻身多爾袞,希望他幫忙自己的兒子登基當皇帝”,只是民間故事當不了真成功將自己兒子成為了皇帝。
克服各種困難讓自己兒子當上皇帝,其實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對她們母子倆不滿,還有這麼多人虎視眈眈,也有可能她本身壓根就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更別說她要怎麼行動。
問題來了,孝莊兒子在位的時候有多爾袞、豪格等人虎視眈眈,那麼他孫子在位的時候她有沒有想過呢?
孝莊太后對自己的孫子特別好,因為孝莊年輕的時候喜歡看史書,她常常給孫子講歷史故事,因為皇帝年齡小,在剷除鰲拜的時候也都是孝莊在後面出謀劃策。
史料記載:孝莊在後宮非常簡樸,不喜歡奢華,在災荒之年她拿出自己的積蓄,支援孫子康熙抗震救災,康熙對這個皇祖母也有非常深的感情,每次都去問安,就算微服私訪的時候也是每天寫信問安,康熙發生什麼事情都喜歡和孝莊說,就算一些稀有的水果也是第一時間給皇祖母送去,有一次同去五臺山,只要遇到上坡路康熙都是親自下轎攙扶皇祖母以保全,所以,從各種細節可以看出,爭奪帝位的事情是根本不會在孝莊這裡發生。
當然也是因為這件事順治和孝莊不太和,但她沒有記恨兒子,對孫子康熙也沒有另眼相看,從這點可以看出,雖然是祖孫但是可以說比母子關係還好,康熙登基後孝莊還盡心盡力幫他做個好皇帝。
-
9 # 張志方
說到孝莊太后其實這個人也還是有不少的說法的,因為這個人看起來有點厲害,而且讓人覺得十分的害怕,其實那是因為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這個人了,如果瞭解孝莊太后的人會發現這個人的成績很大,他曾經兩次扶持小皇帝,而且經歷了三個朝代,為什麼不選擇稱帝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揭祕看看吧!
孝莊太后扶持了兩位幼主經歷了三個朝代,為什麼不選擇稱帝呢?歷經三朝和扶持幼主並非可以自己稱帝的必然條件,這個問題在邏輯上不成立。
順治皇帝六歲登基,此時的皇位岌岌可危,朝政大權基本上控制在睿親王多爾袞的手中,孝莊皇太后自保尚且不足,更談不上自立為帝了。
從史料記載來看,多爾袞由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不僅大權獨攬,而且禮制規格已經是準皇帝了,連皇帝印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順治皇帝事實上只具有象徵性的皇帝身份,多爾袞離正式的皇帝只差一個稱呼。
可嘆天不假年,順治七年,多爾袞因騎馬墜傷不治而亡,時年僅39歲,如果上天再多給多爾袞幾年的時間,也許大清帝國的歷史就會改寫。
因此,這時候的孝莊皇太后僅僅依賴皇位生存,皇位在,孝莊皇太后還是孝莊皇太后,如果皇位不在,那她就什麼都不是了,所以,根本沒有力量自己稱帝,能夠保住皇位就已經是上天眷顧之下的萬幸了,多少還是靠了運氣的成分。
(二)
多爾袞死後,十三歲的順治提前親政,但皇權依然危機重重,宗室內部的政治鬥爭十分激烈。
此時內有八旗旗主王爺擁兵自重,外有異姓藩王形成割據之勢,很多地方還處在戰火之中,國內政治形勢非常嚴峻,基本上沒什麼機會可以掀起奪位的政治風浪,能夠順利保住皇位已屬不易,這時候的孝莊皇太后依然沒有力量自立。
孝莊太后扶持了兩位幼主經歷了三個朝代,為什麼不選擇稱帝呢?
等皇權稍微穩定後,母子二人的關係又陷入僵局,因給順治選皇后的問題上,年輕的順治不懂得身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政治的道理,極力反對政治婚姻,造成母子之間形同水火。
孝莊皇太后連兒子的婚姻都擺不平,就更談不上自立為帝一說了。
而孝莊皇太后執意要政治聯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順治的皇位並不牢固。
(三)
順治在二十四歲駕崩,臨終之際顧慮幼主繼位難以駕馭朝局,曾一度想傳位於宗族中年齡較大的親王,母儀天下的孝莊皇太后反覆勸說,都無法改變順治的立場,之後在傳教士湯若望的勸說下,順治才下遺詔讓已經出過天花的第三子玄燁繼位,並指定索尼、蘇克薩哈、阿比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從這一過程中不難看出,孝莊皇太后對朝廷政局的影響力依然十分有限,如果她有足夠的力量,還輪不到已經病入膏肓的順治皇帝動心思,將千幸萬苦保下來的帝位傳給宗族中的其他成員。
而八歲的康熙即位後,朝局又一次陷入危機,穩定政局、保住皇位再次成為孝莊皇太后的必然選擇。
此時輔政大臣把持朝政,孝莊皇太后雖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對皇權的威脅依然存在,她所有的精力不得不用來鞏固皇權。
索尼死後,鰲拜通過政治鬥爭,由輔政大臣的末位上升至首位,而孝莊皇太后根本無力遏制朝臣們的政治鬥爭,任憑鰲拜勢力坐大。
康熙十四歲開始親政後,對朝局的控制力也極度脆弱,一度眼睜睜看著另一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被鰲拜所殺,皇帝如此,說明孝莊皇太后的力量也很有限,根本沒有力量控制朝局。
而鰲拜的肆意妄為,也說明他根本不顧忌康熙及其身後的孝莊皇太后,由此可見孝莊皇太后的實際政治力量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能夠保住皇位已經很不容易了。
等到康熙十六歲打敗鰲拜後,翅膀已經硬了,此時的孝莊皇太后已經是六十五歲的垂暮老人了,早已過了衝鋒陷陣的年齡,只能繼續扮演身居幕後的角色。
孝莊太后扶持了兩位幼主經歷了三個朝代,為什麼不選擇稱帝呢?
(四)
其實歷史上的後宮稱帝或者垂簾聽政,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情勢所迫,後宮嬪妃們已經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迫不得已才走上政治前臺,武則天是這樣,呂后、慈禧也都如此。
但孝莊皇太后一生的政治作為就是為了保住兒孫的皇位,而且始終身居幕後,從來都沒有衝上政治前臺與各方政治勢力惡鬥,一方面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沒有這樣的政治機會。
加上中國傳統的父系文化已經形成非常完整的倫理體系,母系在政權傳承方面大都陷入血緣和倫理的困境,很難自立嗣統,爭奪兒子的位置,將來還得傳承給兒子,已經有了武則天的前車之鑑,後來的女性政治家們大都會有清醒的認識。
就此而言,孝莊皇太后沒有自己稱帝,與歷經三朝、扶持幼主無關,也與個人的政治野心或者教育背景無關,而是與她個人沒有力量發展成非稱帝不可的政治局勢有關。
-
10 # 一面湖水007
孝莊太后是非常傑出的歷史女性,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清朝。孝莊太后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代君王,她自己為什麼沒有稱帝呢?
孝莊太后之所以沒有像慈禧太后一樣把持朝政,我想是因為孝莊太后沒有這個心思,他一心只想把順治皇帝教育成一位千古名君,讓他帶領大清走向輝煌。她想替兒子好好守住這個江山,更想替丈夫完成他未完成的心願。所以她帶領著順治,讓清軍順利入關,完成了皇太極的心願。 她雖然有能力,但是絕不會像慈禧太后那樣把持朝政,因為她要克守婦道,她的知識體系和道德觀要求她不能這麼做。
另外更為重要的是,孝莊太后所處的時期與慈禧太后不一樣。孝莊太后時期的大清王朝,就如同剛出生的太陽,朝氣蓬勃,它有無限的發展可能。而慈禧太后時期的清王朝,已經漸漸的走向衰敗。孝莊太后老年的時候經常說,她最喜歡的地方是科爾沁的大草原,她想回去。可以說明,她留在這裡就是為了守護她心愛的人。她沒有政治上的野心。她的內心其實非常想成為一個普通的女人,在科爾沁的大草原上肆意的玩耍。
因此,孝莊太后其實比慈禧太后看的開,她覺得垂簾聽政是一項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她不想做。
回覆列表
孝莊太后,出身於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她一生歷經三朝,見證了滿清帝國的崛起,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她既是清朝有名的賢后,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這裡問到,孝莊太后為什麼不稱帝,我想這應該與她的性格、出身和政治背景有一定的關係。
一、獨嗜圖史 內斂慈愛
雖然歷史上對於孝莊的描述並不多,但我們根據現有的史料,依然可以看出孝莊太后的性格是比較內斂的,她沒有武則天的張揚,也沒有慈禧太后的狡詐,更多的是恪守自己的身份,扮演好母親和祖母的角色。
雖然順治帝因為立後封妃的事情和孝莊生了嫌隙,但孝莊始終沒有怨恨過自己的兒子,尤其是在死後,也是選擇葬在了靠近子孫之地。
《清史稿》記載:太后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而被後世評價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之所以文韜武略無所不能,絕對是“獨嗜圖史”的孝莊一力培養的結果。在孝莊的影響下,康熙帝一生酷愛學習,立志做一位賢明之君,從而開創了清朝的鼎盛時期——“康乾盛世”。在康熙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祖母對子孫的傾心培養和寵愛之情。
孝莊去世後,康熙痛哭不止,哀悼:“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孝莊太后的輔佐和培養,也就沒有了清朝輝煌的開局。
二、出身滿族貴族,金釵之年入宮成妃
孝莊太后出身於蒙古族的科爾沁部落,本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科爾沁部是蒙古的三大部落之一,曾協助皇太極攻打明軍立下赫赫戰功。而且,皇太極的五妃中有三位來自科爾沁部,足以證明孝莊太后的出身是高貴的。
然而滿蒙的封建制是很明顯的,最初是蒙古族為了依附滿族而選配女子婚嫁,後來演變成滿清為了籠絡蒙古族而進行通婚。在這種關係下,12歲的布木布泰被選送入京,成為皇太極的側福晉,且後來一生都處在深宮之中。
雖然布木布泰入宮後的禮遇很高,但她的姑姑哲哲(中宮皇后)和姐姐海蘭珠(專寵之遇)比她的位份更加尊貴,布木布泰只排在了五妃的末位,而且並不受皇太極的寵愛。於是這樣的年齡,這樣的背景,再加上原本就內斂溫和的性格,也就決定了布木布泰不會生出像武則天那樣的野心出來。
三、皇太極猝死,福臨登基
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的後宮,由於他生前未立儲位,導致滿清八旗野心四起,最後最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人選落在了皇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的身上。他們身後分別站立著滿八旗的支持者,但無論誰勝出都意味著滿清的分裂,所以經過慎重考慮,多爾袞提出,由皇太極的第九子,時年六歲的福臨登基,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布木布泰母憑子貴,也就成為了聖母皇太后,與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並尊兩宮。
假如孝莊太后當時有意奪權,也是註定失敗的!為什麼呢?原因就是皇太極的猝死,才使得她的兒子登上皇位,這對於她來說是猝不及防的命運轉折點,這種快速的轉變容不得她有任何思想上的準備,她之前也從未接觸過政治,彼時,她還只是一個深宮閨婦。
再言之,皇太極雖然未立儲位,但他的兄弟子孫眾多,且個個都很強大,福臨的登基完全是政治矛盾妥協出的結果,孝莊是根本沒有機會登基稱帝的。
那麼康熙登基時呢?前面說到,孝莊太后在她的後半生,都在用盡心力培養康熙,她一心所願都是希望康熙能夠繼承大統,併發揚光大。所以,在康熙帝身上,她已經將她的全部心血都投入了進去,也將所有的希望都寄付於了康熙。
可以說,孝莊是被迫走到政治舞臺上的,而她的教養始終影響著她的選擇,她一生恪盡職守,盡心輔佐兩位帝王,造就了清朝的鼎盛傳奇。她從未有政治上的野心,但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影響後世的傳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