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糟糕的衛道士

    顏真卿是唐代的官員和著名的書法家,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在藝術上是以書法著稱,而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有“詩囚”的稱號,當過一些地方小官,但不被重用。如果非要把他們兩聯絡在一起,就是他們兩人都寫了一首《勸學》詩,像是一個命題作文,我們下面來看他們分別是如何《勸學》的。

    顏真卿的七言《勸學》詩是這樣寫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其實,顏真卿的這首《勸學》詩,目的是在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後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所以他以“三更燈火五更雞”示意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指出“勤奮”是男兒的基礎。轉而又告誡:在年輕時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目的就是突出學習的重要性,告訴年輕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這是顏真卿《勸學》詩中的真正含義。

    而孟郊的五言《勸學》是這樣寫的:“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同樣是《勸學》,孟郊是先來個比喻:說“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確實是這樣,石頭在那裡是不會產生火花的,只有人為的去擊打它,產生外力摩擦,才能冒煙。以這個比喻來說明知識是不會從天下掉下來的,只有透過人的努力,才能獲得知識。從而引申:人也是這樣,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而後告誡人們: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去學習、去努力,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自己的東西。同時要求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這與顏真卿的《勸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在這首同為《勸學》的詩上,他們可以相提並論!

  • 2 # 包子鋪愛吃黃油麵包

    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與趙孟、柳公權以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很受後世推崇。在文學上,雖然留詩不多,但一首《勸學》,便使他留芳詩壇。全詩如下: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詩歌的前兩句,詩人描寫了學習的環境。“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三更差不多是晚上11點至凌晨1點的時候,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這個時間,早已是萬物靜默,“家家燈火息”了。然而熱愛學習的少年,三更天還點著蠟燭工作、學習。稍稍歇息過後,才到五更,也就是清晨3、5點左右,便又伴隨著雞鳴起床,繼續學習了。

    接下來的兩句,是全詩的精華所在。“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詩人道,人年輕的時候如果不好好學習,等到年紀大了,想要學習也已經晚了。透過這兩句,詩人告誡世人,讀書學習要趁早,青春年華,就應該用來不斷的豐富自己,要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莫要等到年華老去,滿鬢霜白了再去後悔。

    孟郊,唐代著名詩人,亦著有《勸學》,全詩如下: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只有去擊打石頭,那麼你才能夠看到那火花,如果你要是不擊打的話,那是連一點菸也不可能會冒出來。在這兩句中,詩人看似寫得漫不經心,但卻是說明了一個道理,也就是告訴我們要去行動。這樣的開篇使這首詩立意不俗。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進一步闡述人生觀,一個人只有做了學問之後,才會明白更多的道理,如果你不去學的話,那麼你永遠不可能會獲得知識,要知道知識是不會自己走進你的頭腦裡。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對於這世間任何的事情,那都是要自己透過實踐來獲得,別人的知識,那是不可能代替,只有自己有了本事,有了知識,那才算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一個人在青年時代,一定是要發憤圖強,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好學問,要是在這個時候你不發奮,等到老了之後,你可能會一事無成,畢竟一個人也不可能永遠是少年,所以在這時期一定要努力。

    兩首詩都強調在少年時期要勤奮學習,不能虛度光陰。但是孟郊不僅談了學習書本上的,更提到要實踐,透過實踐獲得知識,比顏真卿更具有深入洞見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修改通達信分時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