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易經就像三千年前的一把尺子,指望它去度量萬事萬物,或去造一架飛機。顯然是不行的。

14

易經

回覆列表
  • 1 # 安易芳

    在人類歷史上公認最具智慧的書籍有三本,中國的《易經》,印度的《吠陀》和歐洲的《聖經》,其中《吠陀》和《聖經》兼有史書和宗教典籍的性質,而《易經》則與歷史和宗教沒有直接關係,它探討的是整個世界的執行規律。

    《易經》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在商周之際,《易經》經周文王整理和著述而有卜筮之書,轉入“天人合一”的思想學術領域,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源頭,被歷代學者推為“”群經之首”,後人稱之為“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易經》對世界的影響

    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大醫學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日本明治維新時的組閣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稱“《易經》包含著中中國人的智慧”,在其自傳中,黑格爾還承認他創造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得自《易經》的啟發……

    近代有很多受易理啟示,而獲得諾貝爾獎者,德國的漢森堡,其論文是《測不準原理》;丹麥的波爾教授其論文是《相生相剋原理》,他被授予爵士徽章,在選擇徽章標誌時,他選用了太極圖,並在慶祝會上以太極八卦紀念章贈人;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制(後來為計算機所用)等等……

    假設大家對我的內容感興趣,後期會有更多有價值的資訊推送給大家,讓大家對《易經》有更多的深入的瞭解。

  • 2 # 參易閣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對易經定位的問題。問題中提到“原理”二字,說明題主想從易經中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下面我就此問題談談本人的看法。

    原理是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是在大量觀察、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導實踐,又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

    我們這個原理的定義去驗證一下易經。

    首先看看陰陽思想,陰陽對應統一是易經的核心思想,也是社會的普遍原來,一些學者認為是上古先賢通過觀察太陽和月亮歸納總結出來,也有人認為是通過對地球晝夜更替總結出來,不管是太陽月亮組成的陰陽還是晝夜交替的陰陽,都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個整體裡必須有陰還有陽,這就形成了陰陽對應統一,又密不可分的原理。陰陽思想應用其實非常廣泛,最常見的也是最抽象的應該數我們的中醫,在中醫的辯證論治裡有對陰陽有詳細的就應用,比如什麼陰虛陽虛。

    再講一個易經變易的原理。易經認為宇宙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這是一個普遍現象,而實踐證明確實不存在不變的東西。

    第三個講講不易原來。易經又認為宇宙中存在不變的東西,是不是感覺和變易原來相矛盾了?其實正是因為有變易才總結出不易原來,這個永恆不變的東西我們傳統文化中稱之為“道”,說具體點就是規律,意思是所有變的東西都都在遵循一種不變的規律在變化。具體表現還用我們的晝夜交替來說,白天黑夜是復一覆在變化,但不變的是這個這個規律。還有四季交替,在易經中叫“元 亨 利 貞”,一年四季在不停的變化,但每年只有四季,這就是不易。

    第四個說說簡易,也有些叫易簡。就是說易經很簡單,從上面我舉的身辦的例子,大家是不是也沒感覺到有多神密?其實易經就是古人觀察大自然總結出來了一套規律,不存在什麼神密之說。要說神密這得怪孔老夫子,把一套簡單的不再簡單的理論直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再加入他的儒家思想,讓後世兩千多年的學者鑽到他寫的註解中轉不出來。

    結合上面幾方面內容,我再說說這些原理算不算粗淺原理,其實原理的定義中我們就發現,原理本來就是一些簡單的規律,你要說他粗淺吧,如果沒有易經的啟發二進位制的發明可能要晚幾十年,我們現在用的計算機更要晚幾十年甚至更久;如果易經原理不值得一提,華人科學家劉子華就不會用八卦原來推算出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也不會有近代很多物理學家對易經更加重視。

  • 3 # 逆維思維

    易:改變;經:書籍。《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主要內容是太極陰陽圖和八卦及六十四卦,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關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它認為: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王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訊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

    《易經》以宇宙間萬事萬物為觀察和研究物件,用“陰”和“陽”兩個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個陰陽變化的系統。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

    《周易》研究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說卦》所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經》是中華傳統文化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源頭,它包含了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陽逆陰順、此消彼長、物極必反等規律,和這些規律數千年沉澱和積累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等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徵,以及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意識。

    古人用《周易》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當然,佔測只是其中的一大功能,它還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豐富的知識內容。只要能讀懂《周易》,無論是哪一行的從業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

  • 4 # 常跑跑身體好

    易,就是變化。講的是事物變化的規律。

    其實他是一本占卜書。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用三個銅錢來扔,得出的卦象來斷事。

    除去他的占卜,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能給我們以很好的思想指引。

    比如乾卦,剛健而不息。對應人,就是生命不息,自強不止。比如爻辭: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可能就是人人如龍的來歷。也是與共產主義理想巧合了。

    還有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些思想都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個性血脈中了。

  • 5 # 水幕華

    看不懂只是你沒開竅,開竅了後秒懂,它並不神奇,只是大自然的規律。你看那江水裡的漩渦,那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易經就如它一樣

  • 6 # 玄學孤舟

    易經描述的是事物的執行規律,嚴格說來是有些粗略,但我們要明白,易經只是整個易學體系的最簡單的基礎部分。易學是一個不斷衍生的體系,從陰陽到八卦再到六十四卦,八卦的分支又衍生出九宮和十二宮,後來又衍生出天地人三盤,這就有了實用又完善的奇門遁甲和大六壬,善用之,可扭轉乾坤,諸葛亮和劉伯溫就是例子。

    通俗點講,我們看到數字0到9時不能粗淺的認為它只代表0到9,要看到由0到9經過排列組合加減乘除之後的用途,你會發現它大到不可描述,易學也是如此。

  • 7 # 有話少說

    《易經》,通行本作《周易》,據《史記周本紀》,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史記》都稱《易》。孔子為周文王的《易》作《易大傳》,現稱《易傳》。

    為區別伏羲易,連山易,歸藏易,才有《周易》之稱。儒家奉《周易》為四書五經之一,才有《易經》之稱。

    西漢之後,孔子《易傳》與文王《易經》合為一書,都稱《周易》,誤導後世,《易傳》當作《易經》念。

    《易經》沒什麼神祕的,只有六十四個卦符,卦辭,爻辭。卦辭爻辭盡是筮佔吉凶之辭。

    什麼“乾為天”、“坤為地”,什麼“太極”、“陰陽”,不是《易經》而是《易傳》之辭。

    道教為爭奪《易》的話語權,否定周文王的《易經》和孔子的《易傳》,只承認不立文字的伏羲《易》。後人稱伏義《易》為先天八卦,文王《易》為後天八卦。這些都是後世易學,不是《易經》。

  • 8 # 天星傳人1

    易經是根據自然界亙古不變的四季變遷,寒署交替的現象,歸納和總結出來的一部以陰陽變化規律為主線,對應世間人事百態,凡籌謀不符合自然規律者,所籌謀的事情難獲成功,反有險阻。符合自然規律者,所籌謀的事情順利,容易成功。但易經並不是科技學術著作,當然不能具體解決飛機、導彈設計的問題了。

  • 9 # 爾安說史

    易者,日月也,陰陽之辯識也。易經可解釋一些哲理方面的基本乃至複雜的問題,對此進行方向性的導引。但它畢竟不是科技學術著作,當然不能具體解決飛機、導彈設計的問題了。

  • 10 # 白玉子

    易者變也!易經是古代聖賢總結出的一些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所以有萬事問周公之說。其實古人是按陰陽五行八卦原理來對事物的變化發展進行預測,推理的幾種方式方法。她自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萬事萬物的執行規則的鐵律!曾幾可時,多少人能按此理論百事百準地進行預測呢?!太執著了就失去了她的真正價值和意義了!唯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與現在的邏輯推理,唯物辯證法,哲學原理,全息理論,超前思維等現代科學思想相貫通!才能起到她的本真價值的作用。其實說,從天道人德的角度來看,《道德經》是真正集大成者!老子把易經演活了!至今古今中外概未有能超越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學校,如果因正直得罪了校長,校長處處針對你。你會反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