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程一路
-
2 # 尋夢250372104
怎麼說呢,這既是一個素養問題,也是一個心理認知問題,當然兩者沒有絕對的獨立,不過素養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心理認知程度。就本例來看:
立足點不同,或者說心理慾望滿足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認知結果,本例是由白鷺、雪、白色三個元素組成,只不過白色從色澤上講包含了前兩個元素而已,所以看讀者是注重那個則面或者說心理認知慾望。如果立足元素大小,其大小順序為:鷺、雪、白。對此,你不能說這個立足點對而那個立足點錯,也不能說這個立足點的人智而那個立足點的人愚,如果硬要說個對錯,那隻能說明判斷者的心理慾望是否得到滿足而已,心理慾望得到滿足便覺得對,反之便覺得錯了。所以看問題不能絕對化。當然了,如果把三個元素代表知識或者是智慧,那本例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
3 # 一點浩然氣
生活中,任何人任何事,往往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
這個話題是因為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一首禪詩,它應該是關乎愛情關乎人生境界的吧。一隻白鷺獨立皚皚白雪之上,普通的人看見的是白鷺,聰明的人看見的是皚皚白雪,智慧的人看見的是一片潔白的世界。如果是您,您會看見什麼?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起點也不同……自然有差異,看東西,想問題,做判斷自然不會一致,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如果每個人都是智者,這世上就沒有智者;如果每個人都是聰者,這世上就沒有聰者;如果每個人都是愚人,這世上就沒有愚人。何況,即使是愚人也有聰明的時候,智慧的機會。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自認為誰比誰高明,誰比誰卑微!
林清玄是名作家,他的作品被世人津津樂道,無可非議。您看到了什麼,我又看見了什麼,這也不重要。只要您從中得到了收穫,我從中得到了愉悅,這就可以了。
我想,這首禪詩,作者也只是希望世人都能有大愛,看人看事都有大格局,不要囿於一種狹隘的空間,只注重事物的表象而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吧。
-
4 # 亮月半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這是從白鷺立雪的畫面而揭示三種人觀物的角度。但以看鷺為愚人,觀雪為聰者,智者見白而判斷人不敢苟同。鷺與雪俱為自然之物,一個是動物,一個是自然現象。從物種上講,人最為高階,是高階動物。人除外的為低階動物。雪不屬於有生命的物質。無思維之物, 沒有情感。來而終無。觀雪以為聰否定了人高於一切萬物,為萬物之靈長。降低了人的智識。難道人要降到無智識無感覺才是聰明。如此,讓自己吃點什麼變傻了無智無識反為聰。一切不在乎。
這是人的矛盾處,在追求路上的為此而累,而以無物無智無識為輕。這是人為生活的悲哀,也是心靈追求的方向付出的辛苦而致。
有生命有感覺有思維有萬種感受,多麼如意歡樂也有不如意而令人感傷的時刻。什麼也不為最好!無知無覺最好。然而,從無智無識無傲嬌像白雪,像白紙一樣活著,與有智有識有傲嬌而活,從現在看,人多是選擇了後者。選哪種生活,各有缺憾。就變雪,也有不圓滿。
看鷺,劉禹錫也看出一行白鷺上青天。凌空萬里,搏擊之志。飛得高遠。又能落低於雪降於地。生命可上可下來去自如。生命的高遠也有體悟,生命的低境也有體驗。與天地同一體,自由賓士。雪從高天而落,想覆蓋一切,低身於地也是徒然。一切都是蓋不住的。梅花頂雪而放,想壓其姿。雪輸梅香,輸梅豔。
人看事物各有角度,各有深意。不同的事物能引發不同的意境與深意。感悟人生哲理,萬物均等。都是自然之子。萬物能引發人不同思考,達至深意。西塞山前白鷺飛,只有自然山水,自然現象與物結合一起更有詩意與深刻。這也是萬物在天地自由而生。單個的從區域性看問題有失偏頗,整體看白鷺立雪,鷺與雪結合,與白結合,思想整體更深刻。人智識不在此獨立上論短長各有千秋。班門弄斧之見。
-
5 # caoxiaopeng
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談禪了,何謂禪?所謂究竟禪,也就是我們的無分別的心體。這裡所說的智,就是說,當宇宙萬相歸一時是沒有分別的。這就是我們的體性智。而愚和聰是指的我們的意識分別心,也只是一種方便的指代而已。如果我們瞭解了我們的體性智,那麼,意識分別心就是我們的妙用。
回覆列表
臺灣作家林清玄透過“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來描寫三種人,三種不同的境界,三種不同對待事物的態度。聊聊數語,充滿智慧。詩中蘊含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會受到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意識對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並且告訴我們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林清玄被譽為心靈導師,這首詩出自他的《為君葉葉起清風》,此詩既負禪意又深含哲理,喻示人們擁有一顆什麼樣的心,便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