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vivo AR眼鏡,可以與iQOO 5G手機實現雙屏異顯互動,玩突襲遊戲,獨創6DOF互動體驗,自由設計新玩法;還可以實現檔案瀏覽、收發郵件等辦公內容;還能體驗3D雙眼高畫質觀影體驗;最讓小編感興趣的是人臉識別和物體識別,這個絕對是黑科技,以前科幻電影裡經常會有的畫面,當你看到某個人或者某個物體的時候,會顯示對方的資訊,一目瞭然,真的是太帥了。
MWC 上海上,vivo 率先展示了一款頗具創造力的產品——vivo AR 眼鏡,極客之選第一時間在現場體驗了這款產品。
一副不一樣的 AR 眼鏡
在聊 vivo AR 眼鏡之前,我們先簡單說說 AR 眼鏡這類產品。
AR 的意思是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指的是在真實的世界之上,疊加上虛擬世界並進行互動的技術。
目前 iPhone 和支援 ARCore 的安卓手機已經可以實現一些基於 AR 的應用,而在 AR 眼鏡領域,Google Glass 是先行者。
早在 2012 年 4 月,Google 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 就首次佩戴了 Google Glass 公開亮相,這款 Google 內部研發多年、體驗像「鋼鐵俠」的頭盔那樣科幻的產品迅速成為了科技行業的熱點。
不過 Google Glass 並沒有成為 iPhone 那樣改變行業的產品,有限的應用、糟糕的續航、昂貴的售價和一直伴隨的隱私問題讓 Google Glass 迅速降溫,變成了很多媒體評測人眼中「充滿 bug 的產品」。
隨後,Google Glass 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今年 5 月,Google 低調發布了第二代的 Google Glass,主打企業市場。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 2015 年推出、體驗更加科幻的微軟 HoloLens 上。
雖然微軟仍舊在 HoloLens 上進行投入,並在今年 2 月份釋出了大幅升級的 HoloLens 2,但 HoloLens 始終沒有兌現釋出之初消費者的巨大期待。和 Google 類似,HoloLens 2 也被定義為了「企業級裝置」。
有了 Google、微軟的前車之鑑,vivo 又為何要選在這個時間點推出 AR 眼鏡呢?這款眼鏡有什麼特別之處?
vivo 5G 手機的自然延伸
相比起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vivo AR 眼鏡在工作方式上有本質的不同。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 自身都是一個完整的計算裝置,但在現有的技術下,這種「一體化」的思路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效能受限、續航糟糕、成本難以控制。
vivo 則選擇了另外一種路線,vivo 的這款 AR 眼鏡本身不具備計算能力,而是使用一根雙頭 USB-C 線和手機連線,使用手機進行運算,AR 眼鏡的功能是資料採集和顯示。
具體來講,vivo AR 眼鏡在正面配備了三顆攝像頭,其中位於中間的攝像頭是常規的 RGB 鏡頭,完成拍照、人臉識別等功能,左右兩側的攝像頭提供深度資料,實現 6DoF 的高精度追蹤。
顯示部分,vivo AR 眼鏡在鏡片內配備了兩塊獨立的光波導顯示屏,可以顯示 720p 3D 影片內容。使用者使用 vivo AR 眼鏡觀看時,可以獲得相當於 110 英寸的視覺效果。
功能方面,vivo AR 眼鏡展示了 5 種場景,分別是 AR 遊戲、AR 辦公系統(可以進行檔案瀏覽、收發郵件等辦公操作)、AR 影院、AR 面部識別、AR 物體識別(將眼鏡的識別框對準物體,自動識別物體資訊)。
在 MWC 上海現場,vivo 提供了 vivo AR 眼鏡上述功能的真機演示,極客之選體驗了 AR 影院和 AR 物體識別,均可正常使用。
正式推進可穿戴戰略
需要說明的是,這款 vivo AR 眼鏡並非最終的上市版本,不過透過這款產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資訊:除了繼續專注手機,vivo 終於要發力可穿戴裝置了。
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相比增長髮力的智慧手機市場,可穿戴裝置依舊在快速增長,根據 IDC 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裝置銷量同比增長了 55.2%,蘋果、Google、三星等行業巨頭都在這一領域進行大量投入;另一方面,隨著 5G 商用,AR、VR 等之前因為技術原因體驗不佳的產品有望獲得「重生」。
帶上vivo AR眼鏡,可以與iQOO 5G手機實現雙屏異顯互動,玩突襲遊戲,獨創6DOF互動體驗,自由設計新玩法;還可以實現檔案瀏覽、收發郵件等辦公內容;還能體驗3D雙眼高畫質觀影體驗;最讓小編感興趣的是人臉識別和物體識別,這個絕對是黑科技,以前科幻電影裡經常會有的畫面,當你看到某個人或者某個物體的時候,會顯示對方的資訊,一目瞭然,真的是太帥了。
MWC 上海上,vivo 率先展示了一款頗具創造力的產品——vivo AR 眼鏡,極客之選第一時間在現場體驗了這款產品。
一副不一樣的 AR 眼鏡
在聊 vivo AR 眼鏡之前,我們先簡單說說 AR 眼鏡這類產品。
AR 的意思是增強現實技術(Augmented Reality),指的是在真實的世界之上,疊加上虛擬世界並進行互動的技術。
目前 iPhone 和支援 ARCore 的安卓手機已經可以實現一些基於 AR 的應用,而在 AR 眼鏡領域,Google Glass 是先行者。
早在 2012 年 4 月,Google 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 就首次佩戴了 Google Glass 公開亮相,這款 Google 內部研發多年、體驗像「鋼鐵俠」的頭盔那樣科幻的產品迅速成為了科技行業的熱點。
不過 Google Glass 並沒有成為 iPhone 那樣改變行業的產品,有限的應用、糟糕的續航、昂貴的售價和一直伴隨的隱私問題讓 Google Glass 迅速降溫,變成了很多媒體評測人眼中「充滿 bug 的產品」。
隨後,Google Glass 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今年 5 月,Google 低調發布了第二代的 Google Glass,主打企業市場。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 2015 年推出、體驗更加科幻的微軟 HoloLens 上。
雖然微軟仍舊在 HoloLens 上進行投入,並在今年 2 月份釋出了大幅升級的 HoloLens 2,但 HoloLens 始終沒有兌現釋出之初消費者的巨大期待。和 Google 類似,HoloLens 2 也被定義為了「企業級裝置」。
有了 Google、微軟的前車之鑑,vivo 又為何要選在這個時間點推出 AR 眼鏡呢?這款眼鏡有什麼特別之處?
vivo 5G 手機的自然延伸
相比起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vivo AR 眼鏡在工作方式上有本質的不同。
Google Glass 和 HoloLens 自身都是一個完整的計算裝置,但在現有的技術下,這種「一體化」的思路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效能受限、續航糟糕、成本難以控制。
vivo 則選擇了另外一種路線,vivo 的這款 AR 眼鏡本身不具備計算能力,而是使用一根雙頭 USB-C 線和手機連線,使用手機進行運算,AR 眼鏡的功能是資料採集和顯示。
具體來講,vivo AR 眼鏡在正面配備了三顆攝像頭,其中位於中間的攝像頭是常規的 RGB 鏡頭,完成拍照、人臉識別等功能,左右兩側的攝像頭提供深度資料,實現 6DoF 的高精度追蹤。
顯示部分,vivo AR 眼鏡在鏡片內配備了兩塊獨立的光波導顯示屏,可以顯示 720p 3D 影片內容。使用者使用 vivo AR 眼鏡觀看時,可以獲得相當於 110 英寸的視覺效果。
功能方面,vivo AR 眼鏡展示了 5 種場景,分別是 AR 遊戲、AR 辦公系統(可以進行檔案瀏覽、收發郵件等辦公操作)、AR 影院、AR 面部識別、AR 物體識別(將眼鏡的識別框對準物體,自動識別物體資訊)。
在 MWC 上海現場,vivo 提供了 vivo AR 眼鏡上述功能的真機演示,極客之選體驗了 AR 影院和 AR 物體識別,均可正常使用。
正式推進可穿戴戰略
需要說明的是,這款 vivo AR 眼鏡並非最終的上市版本,不過透過這款產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資訊:除了繼續專注手機,vivo 終於要發力可穿戴裝置了。
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相比增長髮力的智慧手機市場,可穿戴裝置依舊在快速增長,根據 IDC 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裝置銷量同比增長了 55.2%,蘋果、Google、三星等行業巨頭都在這一領域進行大量投入;另一方面,隨著 5G 商用,AR、VR 等之前因為技術原因體驗不佳的產品有望獲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