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山愚農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說得太對了[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一朝天子一朝臣。

  • 2 # 坦坦蕩蕩的尚格

    我經常對一些問我歷史有什麼用的朋友這樣說,歷史就像是看數學題,它給你提供的是解這道題的思路,但是觸類旁通你可能會用這種思路解決另一道相似的題,因為你大概率不會碰到同樣的題。而“人孰能無過”?,一個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吸取前人的教訓錯誤一定更多。

    很多人著眼於歷史總是重演,而不擅長從歷史中總結規律用到自己的為人處世上,這種類似經驗的東西如果能夠通曉,就能免除很多事後“吃虧是福”的自我慰藉。這就像做的數學題多不一定能避免出錯,但是如果做得多,並且總結也能跟上的話,那麼基本上做下一張試卷時會得心應手,而不是手足無措。

    所以培根在《論學問》一文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所以你看古代的翰林等等往往要研究歷史和經書,因為這部分人很多作為儲相或者前途遠大的官員來培養,這其中經書是原則,而歷史是經驗與教訓,你不能因為避免不了犯錯就放縱了錯誤,相反的你應該提醒自己不能再犯,但是不能再犯其實不等於避免,它主要在強調避免。所以隨著歷史的發展,對古代王朝來說,政治機構及政治運作會越來越成熟。

    但是其實歷史的意義也不全在此,比如歷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樹立榜樣。榜樣讓人效仿,於是產生一套有關倫理道德的價值觀,並且成為了社會積極向上的動力(事實上這話一點兒也不誇張),只是歷史的這些影響太不容易察覺了,如果我們細究,我們的價值觀、審美、語言、飲食、服飾等等全都在歷史的土壤之中紮根,因為決定這些的絕對不是巧合,而是一個歷史積累的合理的過程。

    而且要我看,這句話不管是不是黑格爾說的,總之它是有針對性的一句話,比如是一種對於結果的總結並且有個人的情緒在其中,絕不是客觀且平心而論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沒有能力來概括整個歷史。而且黑格爾以宗教、藝術、前人研究、歷史等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辯證法,不也是歷史基礎上的總結嗎?

  • 3 # 人生領悟ii

    中國的朝代更替,一直在吸取前朝的教訓,但似乎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三家分晉,勢力權臣不可秒殺。大秦擠兌貴族心切,群起而攻之。西漢外戚當政,結黨篡權。東漢防外戚,宦官得寵。三國諸侯能者上,士族抱團司馬奪權。西晉分封皇族,八王之亂。東晉利益集團,皇帝放權。南朝抓軍權,大將軍上位。隋文帝科舉擠兌士族,李淵老謀深算。唐太宗中央集權,武后推不翻。唐明皇將分相權,安史之亂。節度使抱團,大唐玩完。五代十國亂,南北朝翻版。陳橋兵變起,大將失權。明太祖封番,奉天靖亂。宦官掌權,國家靠文官。大清王爺不建番,辛亥革命沒軍權。當然還有乾隆退休老人干政,很多人不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4 # 鋃鋃小白兔

    算了吧。西方哲學家大多是偏激的,他們研究的是結果,得出結果卻不能改變,大多最後會是精神病。哲學是近代的說法,東方沒有這種說法,卻有眾多可被稱為的哲學著作,這些人鮮有陷入精神病。東方是關注於如何引導,減少負面結果,更注重自然與人的關係。

  • 5 # 別問我是誰58489596

    因為人有一種天性就是喜愛享受,一旦條件允許的話就會忘記歷史的教訓。所以不管現在還是以後你都能看到歷史都是在不停的重演。

  • 6 # 我不是間諜

    什麼教訓都是當時的教訓,人並不知道這個教訓意味著什麼,適用範圍在哪裡。人自然會探求教訓是規律還是偶然,會有人去繼續探求失敗與成功的邊界。不會失敗一次就永遠不去試。同樣一件事黑格爾說起來又哲學又玄妙我說出來就像地攤文。我不知道是文字修養問題,還是哲學家需要保持神祕性,促使別人思考。

  • 7 # 開心果282484822

    具體事物有的具有確定性,因此可以從該事物中吸取教訓,例如按照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具體事物有的具有隨機性、不確定性,因此不能從該事物中吸取教訓,例如抓鬮定勝負。由此可見,黑格爾認為“人類從歷史中學到唯一教訓就是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是完全錯誤說法,是形而上學的片面觀點。

  • 8 # 宇中殘影

    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句話:“以史為鑑,可以知因果”,認為歷史的意義在於可以糾正“錯誤”的生活,經常拿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來與現在對比,這是比較片面的說法,暫不說記錄的故事是否真實,首先我們得知道一件事的發生由好多因素造成的,不可以反過來說明一個因素。學史學的是“理”,何為理呢?就是對現在追本溯源,求的是社會的真相,拿一個人來說,就是我生在什麼家庭,在什麼環境下成長,接受什麼教育,做過什麼事,這些總和組成了我這個人,社會也是如此,這就是歷史之於現在的意義。

  • 9 # 秋意正濃時

    我表示懷疑,因為從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看,人類是可以從歷史教訓中學到教訓的,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另外大量的祖先留下來的寶典許多至今都在用!如果黑格爾真說過這話那肯定是廢話!

  • 10 # 取金記

    不知此話是否真為黑格爾所講。但撇開它不說,就當是他說的吧。

    歷史對現實的意義大概就在於借鑑作用了,但說是借鑑,真到關鍵之時,能不能真正借鑑又是另一回事了。

    記得中學有篇文言文,好像是杜牧的《阿房宮賦》,結尾有一段話,可與這句話參照,大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句話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這話很好地解釋了歷史對現實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認為的土嗨電音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