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
代表人物:
領袖:袁世凱;
文臣首領:徐世昌;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主要將領:段芝貴,曹錕,張懷芝,王佔元,靳雲鵬,唐在禮,張作霖,倪嗣沖等。
皖系軍閥,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首領:段祺瑞;
四大金剛:靳雲鵬、徐樹錚、吳光新、傅良佐;
主要將領:倪嗣沖,張懷芝,段芝貴,曲同豐,張樹元,陳樹藩,盧永祥,李厚基等。
直係軍閥,北洋軍閥嫡系分支,因該派系首領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其控制的主要地區是富庶的長江流域,並得到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援,勢力僅次於皖系軍閥。
首領:馮國璋;
副首領:曹錕;
長江三督:李純,王佔元,陳光遠。
主要將領:蔡成勳,陸建章,王延楨,王金鏡,王汝賢等。
新直係軍閥,北洋軍閥嫡系分支。1919年12月馮國璋病逝,直系曹錕、吳佩孚(原北洋第三鎮)崛起。。並於1920年7月聯合奉系擊敗皖系勢力,於1922年4月擊敗奉系集團,勢力達到巔峰。
首領:曹錕(保派);
副首領:吳佩孚(洛派);
主要將領:王承斌(津派),馮玉祥,齊燮元,蕭耀南,孫傳芳,張福來等。
奉系軍閥,北洋軍閥旁支(源於奉天舊軍),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而得名。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首領:張作霖;
舊派: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等;
新派(士官):楊宇霆,姜登選,於珍,丁超等;
新派(大學):郭松齡、李景林等;
文臣:王永江,袁金凱等。
國民軍系,由北洋新直係軍閥分化演變而來,成軍於1924年10月北京政變,聲勢浩大,然各部仍各成系統,並無統一指揮。 1926年春,國民軍系在張作霖、吳佩孚聯合進攻下失敗。
國民一軍:馮玉祥(原新直系);
國民二軍:胡景翼、嶽維峻(原陝軍);
國民三軍:孫嶽(原新直系);
國民四軍:魏益三(原奉系大學派郭松齡部);
國民五軍:方振武(原直魯聯軍)。
主要將領:
一軍系:宋哲元,韓多峰,劉鬱芬,趙席聘,韓復榘,石友三,劉汝明,孫良誠,孫連仲等;
二軍系:鄧寶珊,嶽維峻,董振堂,高桂滋,馮毓東,田玉潔,李紀才等;
三軍系:徐永昌,龐炳勳,楊虎城等;
五軍系:鮑剛、張人傑等。
五省聯軍,北洋軍閥統治後期,由新直系分派出來的一個派系,又稱為孫傳芳系。其統治範圍為福建、浙江、安徽、江蘇、江西廣大富庶之區,與奉系張作霖、新直系吳佩孚三分天下。因此,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時,將其列為主要敵手。
首領:孫傳芳;
主要將領:盧稥亭、周蔭人、陳調元、鄭俊彥、鄧如琢等。
東北國民軍,奉系大學派首領郭松齡受馮玉祥影響及個人野心驅使,起兵反叛張作霖,該部起事不久就被張作霖消滅,郭本人被處死,餘部編入國民軍系。
首領:郭松齡;
主要將領:劉偉、範浦江、霽雲、劉振東、魏益三等。
直魯聯軍,為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國民軍,盤踞直隸的李景林和盤踞在山東的張宗昌於1925年12月將所部聯合,改稱“直魯聯軍”。郭松齡反奉失敗後,張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齡的曖昧關係,派張學良將李景林軍繳械改編,委褚玉璞為直隸督辦。從1926年6月,直、魯聯軍就專指張、褚的軍隊。
首領:李景林(大學派)、張宗昌(舊派)、褚玉璞;
主要將領:施從濱、方永昌、王棟、畢庶澄、劉志陸等。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
代表人物:
領袖:袁世凱;
文臣首領:徐世昌;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主要將領:段芝貴,曹錕,張懷芝,王佔元,靳雲鵬,唐在禮,張作霖,倪嗣沖等。
皖系軍閥,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掌握北京政府大權。
代表人物:
首領:段祺瑞;
四大金剛:靳雲鵬、徐樹錚、吳光新、傅良佐;
主要將領:倪嗣沖,張懷芝,段芝貴,曲同豐,張樹元,陳樹藩,盧永祥,李厚基等。
直係軍閥,北洋軍閥嫡系分支,因該派系首領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其控制的主要地區是富庶的長江流域,並得到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援,勢力僅次於皖系軍閥。
代表人物:
首領:馮國璋;
副首領:曹錕;
長江三督:李純,王佔元,陳光遠。
主要將領:蔡成勳,陸建章,王延楨,王金鏡,王汝賢等。
新直係軍閥,北洋軍閥嫡系分支。1919年12月馮國璋病逝,直系曹錕、吳佩孚(原北洋第三鎮)崛起。。並於1920年7月聯合奉系擊敗皖系勢力,於1922年4月擊敗奉系集團,勢力達到巔峰。
代表人物:
首領:曹錕(保派);
副首領:吳佩孚(洛派);
主要將領:王承斌(津派),馮玉祥,齊燮元,蕭耀南,孫傳芳,張福來等。
奉系軍閥,北洋軍閥旁支(源於奉天舊軍),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今遼寧)人而得名。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代表人物:
首領:張作霖;
舊派: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等;
新派(士官):楊宇霆,姜登選,於珍,丁超等;
新派(大學):郭松齡、李景林等;
文臣:王永江,袁金凱等。
國民軍系,由北洋新直係軍閥分化演變而來,成軍於1924年10月北京政變,聲勢浩大,然各部仍各成系統,並無統一指揮。 1926年春,國民軍系在張作霖、吳佩孚聯合進攻下失敗。
代表人物:
國民一軍:馮玉祥(原新直系);
國民二軍:胡景翼、嶽維峻(原陝軍);
國民三軍:孫嶽(原新直系);
國民四軍:魏益三(原奉系大學派郭松齡部);
國民五軍:方振武(原直魯聯軍)。
主要將領:
一軍系:宋哲元,韓多峰,劉鬱芬,趙席聘,韓復榘,石友三,劉汝明,孫良誠,孫連仲等;
二軍系:鄧寶珊,嶽維峻,董振堂,高桂滋,馮毓東,田玉潔,李紀才等;
三軍系:徐永昌,龐炳勳,楊虎城等;
五軍系:鮑剛、張人傑等。
五省聯軍,北洋軍閥統治後期,由新直系分派出來的一個派系,又稱為孫傳芳系。其統治範圍為福建、浙江、安徽、江蘇、江西廣大富庶之區,與奉系張作霖、新直系吳佩孚三分天下。因此,國民革命軍在北伐時,將其列為主要敵手。
代表人物:
首領:孫傳芳;
主要將領:盧稥亭、周蔭人、陳調元、鄭俊彥、鄧如琢等。
東北國民軍,奉系大學派首領郭松齡受馮玉祥影響及個人野心驅使,起兵反叛張作霖,該部起事不久就被張作霖消滅,郭本人被處死,餘部編入國民軍系。
代表人物:
首領:郭松齡;
主要將領:劉偉、範浦江、霽雲、劉振東、魏益三等。
直魯聯軍,為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國民軍,盤踞直隸的李景林和盤踞在山東的張宗昌於1925年12月將所部聯合,改稱“直魯聯軍”。郭松齡反奉失敗後,張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齡的曖昧關係,派張學良將李景林軍繳械改編,委褚玉璞為直隸督辦。從1926年6月,直、魯聯軍就專指張、褚的軍隊。
代表人物:
首領:李景林(大學派)、張宗昌(舊派)、褚玉璞;
主要將領:施從濱、方永昌、王棟、畢庶澄、劉志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