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小魚666
-
2 # 有夢想的胖頭魚
我覺得我就是,從小父母離異,跟奶奶生活,父親離婚後再娶,又生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母親再婚後沒有再生孩子,但也是和她新公婆住一起,而且我在法律上判給父親的,不能跟隨母親生活。奶奶性格強勢,而且愛嘮叨,不斷在我耳邊說以前我母親多不好,我有多可憐。各種親戚朋友也是,逢年過節都會提這些往事。
青春期的時候無法忍受,經常晚上躲在被子裡哭,整晚整晚的失眠,不願意和任何人說,包括最好的朋友,我覺得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懂,經歷過的人感受也是不一樣的。當時內心極度渴望有自己的家庭,然後擺脫這些家人和親戚,想著一定會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不會讓我的孩子再受傷。失眠的時候基本就是想象以後有自己的家庭了,會有多幸福。每天都渴望著快點長大,離開現在的家庭。
從高中開始早戀,希望有個情感寄託吧,注意力就不會再在家裡人的關係上了,那時候睡眠也確實改善了不少,每天晚上要和男朋友聊天聊到我睡著。
大學其實離家挺近的,我也不太願意回家,節假日寧願一個人在宿舍裡。那時候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待著的孤單並不可怕,和一群人在一起還感到孤單才可怕!
大學畢業後就立馬跟男朋友結婚了,然後離開家鄉,遠離原生家庭。但畢竟血肉親情,現在逢年過節會回去看奶奶,爸爸,媽媽,會跟他們的新家庭吃個飯,但基本也不多聊,雖然他們再婚這麼多年了,但我還是感覺很陌生。其他所有的親戚,都不走了,雖然父母對此有意見,我也不想對他們說心裡話,說出來也是傷害他們。人總是為自己而活的,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和人物就要遠離。
-
3 # 熱潮Hot
有,身邊的例子:一個初中女同學,家裡有個哥哥,父母重男輕女相當嚴重!這個同學學習挺好,但是當時連中考都沒參加,因為父母明確和她說了,考上高中也撈不著上,不會給她錢。初中畢業後她就去打工了,什麼都幹過,大家可以自己腦補一個初中畢業,十幾歲的女孩子在社會上的經歷!後來,母親做手術,子宮肌瘤,跟兩個孩子說讓兩個孩子拿錢治療。哥哥沒錢,說的難聽一點,廢物哥哥,一個月一兩千塊錢,還全都給了媳婦,可能也確實拿不出錢,女孩子自己拿出了八千塊錢,我不知道當時在超市推銷奶的她需要多久攢這些錢。再後來,女孩子嫁人了,我問過她,為什麼那麼早結婚,她說就是想有個家了………聽了很心疼
-
4 # 青花小魚
原生家庭,即我們與父母和其他家人組成的家庭。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順利的分離。
離開父母,組成獨立的新家庭,是人生的一次斷奶。也是一次契機。所有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所缺失的,也許會繼續虧空,也許會重新獲得修補。
誰知道呢?
關鍵在於你是否用勇氣,去迎接人生的未知,改變舊有認知,學習新的應對模式,迎接人生的“重生”。
-
5 # 貓十七Shirley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而且能夠有這樣的提問應該是看到了一些現象吧,究竟會不會有人為了逃離自己家庭的氛圍或者不好的感受而去結婚或者離開家後就選擇長時間不回去家。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隻有一個生命,生長的過程中其他可以選擇,唯獨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是沒有辦法選擇的。我們的人格發展會受養育者、環境、文化氛圍以及所有接觸的人的影響,但當我們成年後是有可再發展的能力和機會的,要看我們在受教育過程中自我修正的意識。
當自我修正了,有了主觀意識,可是對於養育者以及家庭氛圍、家庭文化的影響,依然無法突破的這個緊箍咒,那就只能逃離,因為逃離要去結婚的人其實是有的,有的是真正因為結婚逃離掉了,但有的結婚了依然沒有逃離掉那個生養家庭帶給TA 的影響,思想觀念的捆綁,是很難真正的逃離開的。真正因為結婚逃離掉的是TA自主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婚姻,而沒有受到旁人或者原來家庭的任何束縛、催促、影響。
那些成長成為自我的人改變不了自己的家庭氛圍,但是形成了自我的理念以及喜好和不受影響的追求,因此只能逃離開了,我改變不了家庭氛圍,我只能選擇一個我想要的環境,因此選擇離開長時間不回家等。
可是,話說回來,當我們懂得了自己是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時候,你是完全有力量以及有方法可以打破原來家庭的枷鎖和束縛,依然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都能不受束縛而被迫選擇。
回覆列表
肯定會有的。
如果身邊有人遇到這種問題還是建議先試著獨立生活,不一定只能透過結婚來遠離原生家庭,只要不要與原生家庭一起生活有距離會好一些,想逃離一定是覺得原生家庭有缺點,那麼反思一下自己身上有嗎,如果有也真的是缺點要自己克服改掉自己身上的,不然下一代可能也會想逃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