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騎風
-
2 # 老子說史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二戰時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在二戰爆發前,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並不高,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家,在二戰時卻倒向了德國,還曾幫德國給前蘇聯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據了解,在”二戰時期“芬蘭的武器裝備絕對稱得上一流,雖然整體與美英蘇德有一定差距,但在所有參戰國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了,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國在二戰中會有如此先進的武器裝備?
所以說芬蘭先進的武器裝備不僅得到了德國的援助,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工業基礎。
-
3 # 羽評郡主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被人提起的,就是戰爭年代的那一些事情。雖然有很多的英雄事蹟被我們傳頌著,可是我們也知道,在這場由人組成的對戰當中,損失最多的就是士兵,所以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非常的討厭戰爭的發生。說到這,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二戰時期的一個小國,這個小國家就是芬蘭。很多人不明白的就是這樣一個小國,為何它們在作戰的時候,手裡拿的武器卻是十分先進的。這裡面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嗎?
要說到芬蘭,其實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國家是一個讓人驚訝般的存在,它雖然看起來國土面積非常的小,而且人口也不是特別的多,但是就是因為它們以自己非常小的國土面積和非常少的人口,給當時的蘇聯予以重創。它的這一個舉動的確讓世界震驚,可是我們也不得不對它們之所以能夠對抗這樣的一個大國背後所擁有的原因,以及實力方面的問題進行一番探究。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當時手上有著非常先進的武器,就是因為這批武器讓它們能夠得以走向這樣一個讓人驚歎的結局。那麼很多人一定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芬蘭這樣一個小國家,卻擁有著非常先進的武器?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當年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在這樣的生產能力之下,它們的槍械基本都來自與自己國家的供給。可能正是因為出於自保的這一個因素,所以它們在生產槍械的時候也要求的十分嚴格。正是因為這樣,它們才能夠在短期內生產出非常精良的武器,並且也有了後來非常出名的一些衝鋒槍,就連自己國家的一些重要的戰爭,都是以這些槍械的戰鬥力而取勝的。
除開這些原因之外,芬蘭也是一個經濟實力比較強悍的國家,當它們有了錢以後,自然也就有能力購買一些非常先進的東西來擴充自己的軍備。在戰爭當中若是擁有了先進的武器就能夠在場上搶得一定的先機,而它們也正是因為自己有著這樣強大的經濟基礎,才能夠從一些較為厲害的國家,比如說英國購買一些武器。當然除開這些購買的武器之外,有一些國家也會主動向它們輸送一定的武器,去打倒自己的對手蘇聯。在這種前後的連續疊加之下,它們的武器又變得異常充足,所以在戰場上幾乎都使用的是最先進的武器。當然除開這些之外,很多人也知道,另外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芬蘭其實在戰爭接觸到了德國,而德國對它們的幫助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德國在全世界範圍之內都被公認的是一個武器製造大王,就是因為這樣,它通過自己的援助使得芬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揮。
當然這裡面也有著我們不可忽視的政治因素,而芬蘭作為一個跟德國關係好的國家,它的武器自然也是從來不用憂愁的。我們無法去評價這樣的先進武器,對於當時的芬蘭來說有著怎樣的負面影響,但是從蘇聯當時的反應來看,的確是芬蘭的這一小股勢力給了它們非常大的打擊,這種打擊也使得蘇聯在短期內很難恢復,並且也成了人們詬病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似乎說不上很對,因為芬蘭士兵手裡的武器其實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除了昂貴的索米衝鋒槍外,芬蘭的其它武器也就保持在二戰一般水平上,算不得“十分”先進。
比如芬蘭士兵最慣用的武器M28,這東西根本就是蘇聯莫辛納甘91/30式的芬蘭仿製品,連子彈都是蘇標的7.62*54R。隨著蘇芬戰爭的爆發,芬蘭士兵最後連自己的M28都用的少了,反而大量裝備繳獲的蘇軍莫辛納甘。
到1940年蘇芬停火後,芬蘭又瘋狂生產了改進型的M39版莫辛納甘10萬隻,但這些武器只能說加工比蘇聯那種糙貨好一些,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再說“索米”衝鋒槍,實際上這種衝鋒槍並沒有在戰爭中體現出什麼卵用,因為它太它女良的貴了。就算是再好的效能也無法掩蓋它就是個衝鋒槍的事實,再牛逼你也不是高斯機關炮或電磁米尼崗。
“索米”的製造工序極為繁複,有些生產環節完全是在“為標準而標準”,所以在帶來極好的標準品質的同時,也生產的異常艱難。而且它的用材使用的還是瑞典進口的優質鉻鎳鋼,這種不鏽鋼算在當時算是上等材料了,相應的也為加工製造帶來了麻煩。
所以索米1931儘管是一支高效能的槍,卻並不算一種符合“戰爭科學”的武器,它產生了不符合實際的工業成本和必要勞動時間,故而沒有讓芬蘭士兵大規模的裝備上這種好武器,更沒有對戰爭產生什麼大的影響。
再看看二戰的那些軍事強國是怎麼造衝鋒槍的:
蘇聯一口氣能搞出一堆PPSh-41,全部換上照搬索米1931的71發彈鼓,讓新兵拿著烏拉到200米內再潑水。後來的PPSh43衝鋒槍更是極盡粗製濫造之能事,不斷降低生產標準,提高和優化生產能力,讓最普通的金屬加工廠和女人孩子都能製造,在子彈管夠的情況下誰都能提槍噴敵人一臉。
德國直接上馬衝壓機件的經驗,用壓飯盒的態度和方式面對自己的MP38/40衝鋒槍,只在關鍵技術上花功夫下本錢,連當時流行的木質護木、槍托都給簡化了,也是一開工就出一堆,比98k的製造還迅速。
英國更過分,敦刻爾克以後逃回島上,軍隊基本是丟盔棄甲手無寸鐵,於是他們砸鍋賣鐵的濫造武器。最突出的就是“斯登”衝鋒槍。這種武器直接山寨自德國MP38/40的結構,連彈匣都是通用的,卻又醜又簡單,還便宜到極點。英國人就是靠著這種武器熬過了“至暗之時”,甚至還大量的空投給法國抵抗組織,反正便宜嘛,要多少有多少。
財大氣粗的美軍也差不多,開頭是沒辦法,一直在使用昂貴的湯普森M1928A1衝鋒槍,後來一有機會就換成了簡化改進版的湯普森M1A1,但後來很快又換成了超級便宜的M3“黃油槍”,同樣採用壓飯盒的技術,產量大,產速快,造多少不都是走個量麼?量多砸死你行不?
索米呢?索米從1931年投產,到蘇芬戰爭時國防軍才裝備4000只,芬蘭軍隊將之作為輕機槍使用,每個步兵班差不多配備了一把,到1943年這個數字才增加為每個班兩把,一直到戰爭結束芬蘭人也沒完成“每個班三把索米”的願景。加上出口德國、瑞典、保加利亞這些國家的份額,以及瑞士、瑞典、丹麥仿造的一起也不過8萬隻。
這8萬頂個什麼用?也就比生產了3萬把,泡泡都沒冒幾個的日本百式衝鋒槍強點,蘇聯當年PPSh-41造了600萬隻,PPSh-43造了100萬隻。美國的M3造了60萬隻,湯普森造了200萬隻。英國斯登造了400萬隻,德國MP40造了100萬隻。衝鋒槍是什麼?大批量投入的廉價武器而已,能讓新兵拿著提高己方火力密度,能有效武裝每一份抵抗力量就夠了,造那麼高階娶媳婦當傳家寶嗎?
在此期間,芬蘭人也才剛剛搞明白衝鋒槍不能當機關槍使用的問題,因此許多部隊裝備的是繳獲的蘇聯捷格加廖夫機關槍,再搭配上大批量的莫辛納甘,芬蘭士兵手中幾乎是全蘇式裝備,談什麼“武器十分先進”呢?
很顯然,芬蘭的索米1931走進了“精品武器”的窄巷子,他們錯誤的將一款並不適合戰爭的武器開發了出來。所以索米在後世總被冠以“工藝品”之名,它並沒有帶領士兵們走向勝利,徒然好看罷了。
LS26唯一能稱上先進的是它那管退式的輕機槍概念,然而這種技術在M2大口徑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上並不罕見,儘管說LS26的結構概念當時很先進,在後世看來卻也沒對機槍界產生什麼特別舉足輕重的大影響,倒是有點牽扯突擊步槍的發展。
而且這東西9.30公斤的重量配備上20發的彈匣實在是說不上多強大,蘇聯捷格加廖夫輕機槍9.1公斤,卻能帶47發彈盤,而德軍大名鼎鼎的MG42機槍也才11.57公斤,這些槍的可靠性都大大高於LS26。此外還有捷克的ZB-26和英國寨出來的布倫機槍,也都是9公斤左右的體量,但作戰效能LS26顯然不能比。就算南部中將設計的“歪把子”也不見得比LS26效能差。
最後還得說說芬蘭自己研發的L39反坦克槍,這東西只能說明芬蘭具備一定的工業能力,但是真的論效能呢,芬蘭人自己都承認:它在正面無法擊穿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只能選擇側面和背面,而且還不能打後腦勺。
這種武器芬蘭生產了1900多具,主要用於狙擊蘇軍的T26和BT7這些老坦克且效果並不算太好。不過有賴於芬蘭善戰的軍隊,國民素質較高的士兵們很快將L39與配發的高爆彈、燃燒彈結合運用,將它當做類似現在的“反器材步槍”使用,用在穿透障礙殺敵、戰術狙擊、攻擊碉堡等行動上;他們還開發出利用蘇軍坦克下坡時露出頂蓋的的時機“打蓋子”的戰術,倒是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但是,比起蘇聯的反坦克槍,芬蘭的L39就立馬變成了弟弟。無論是西蒙諾夫的PTRS,還是捷格加廖夫的PTRD,毛熊製造的反坦克槍都擁有正面幹穿德軍坦克的實力。而這些東西對蘇軍而言只是暫時缺乏反坦克裝備的“應急”方案,他們一口氣生產了6萬3千隻PTRS和18萬5千隻PTRD,並且開發了更堅硬的鎢鋼芯穿甲彈頭,打得德軍3、4號坦克叫苦不迭,只得附加裝甲應付。
更瘋狂的還有PTR Blyuma“布留瑪”反坦克槍,這款1942年以後開發出的反坦克槍將虎式坦克當做了效能參考,它能在100米內任意穿透虎式的側甲,彈頭速度比現在的穿甲彈還快,端的是一個凶猛。
不過這樣的武器卻逐漸讓兵強馬壯的蘇軍看不上了,他們堅持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的理念,特麼喀秋莎火箭炮都能開著滿場轉了還要這東西幹嘛?將軍們一聲令下,一大票填了穿甲彈的ISU-152、SU-100伴著漫天的IL-2強擊機湧上去,就算元首的老鼠早倆月下線也依然是個拖回車里雅賓斯克打靶的結局。
顯然,芬蘭當年的武器研發情況其實並沒“十分強大”,他們有閃光點,卻依然有很多缺陷,許多路不是芬蘭走的“高階”,而是真正的戰爭強國懶得費這力氣。就像蘇聯一樣,有一群ISU152還整啥子反坦克槍?有整籮筐往外倒的衝鋒槍要啥貴的要死的“高階索米”。
芬蘭牛的其實是人,厲害的是那些作戰勇敢,又善於動腦子,技戰術一流的官兵們,他們明白自己該幹嘛、能幹嘛,堅決的痛擊了侵略者,又非常剋制的不讓自己攪進世界大戰的亂局中,很好的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所以說,對於芬蘭輕武器“十分強大”這種問題,我們應該更客觀的去看待。就像怎樣去理解他們將“莫洛托夫雞尾酒”第一個發揚光大一樣。
-
5 # 梓蕤
芬蘭人的先進武器從何而來:
接受國外援助或購買芬蘭國土與蘇聯接壤,最近的邊界距離蘇聯工業重鎮列寧格勒只有25公里。在二戰爆發後,蘇聯想將芬蘭變成其戰略緩衝帶;德軍想以此作為入侵蘇聯的跳板;英法想拉攏芬蘭加入同盟國。芬蘭一直與各方眉來眼去,但是卻一直保持中立。這也為芬蘭獲取最大的國家利益奠定了基礎。
繳獲蘇軍在蘇芬戰爭中慘勝,戰爭結束後,一位蘇聯紅軍將領悲憤地說:“我們得到了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足夠埋葬我們犧牲的戰友了。”
芬蘭的軍事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與蘇德美相比確實存在差距。但是使用武器的關鍵是人,“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創造了狙擊505人的世界第一狙殺記錄,飛行員依諾·尤蒂萊南曾擊落94架戰機。由於北歐民族素有尚武傳統,戰爭爆發後芬蘭全民皆兵,實力不容小覷。
-
6 # 無筆史官
芬蘭只是一個三流國家,軍工大家可想而知了,芬蘭在整個二戰在中只有也把槍是能拿得手,那就是索米衝鋒槍,並且以芬蘭的重工業也生產不了飛機和大炮,所以上面說的武器十分先進只是一個偽命題。
到了1939年由於希特勒在歐洲迅速擴張,蘇聯擔心希特勒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蘇聯在此前就想跟芬蘭以土地換區芬蘭的港口,由於蘇聯給的條件沒有達到芬蘭想要的,所以被拒接,這也是蘇芬戰爭爆發的導火索,1939年蘇聯以20個師45萬人,兩千多輛戰車,一千多架飛機,從四個方向對芬蘭發起了全線進攻。
在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了不少蘇聯的武器,所以芬蘭的武器裝備也是雜七雜八的,各國型號的都有,當然除了中國的,這個時候的中國連自己的武器都供應不上,何談顧得上其他國家呢。到了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繼續與蘇聯抗爭,這個時期芬蘭得到了德國不少的武器裝備,由於本國的軍工比較弱,芬蘭只能生產一些簡單的步槍和衝鋒槍。
我們可以結合蘇芬戰爭期間和二戰期間對芬蘭的影響,芬蘭在這個時期士兵的武器裝備並不算先進,只能算是比上不足不下有餘吧,畢竟只是一個小國,跟德國美國還有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武器裝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只能說二戰中芬蘭士兵的武器裝備處於一箇中等水平吧。
-
7 # 戰爭之王
芬蘭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因此在軍事重工業等方面不是很強,不過在難度較低的輕武器等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在二戰中就有M1931索米衝鋒槍、LS26輕機槍、L39反坦克步槍等傑出代表,打出了芬蘭武器的名聲。
芬蘭人自行研發的索米衝鋒槍火力猛,射速快而且精度較高,在蘇芬戰爭中給使用滑雪橇的芬軍小分隊利用衝鋒槍、機槍等武器給不善於極地環境作戰的蘇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像著名的芬蘭狙神西蒙海耶除了芬蘭產莫辛納甘步槍外,同樣使用的有索米衝鋒槍。除此之外還有LS26輕機槍、芬蘭產莫辛納甘等不錯的武器。
對於絕大多數小國而言,是沒有多大的實力去發展軍事重工業的,所以二戰時期的芬蘭也是如此,像火炮、坦克裝甲車輛等重型武器很難製造,只能購買外中國產品或者在作戰中繳獲敵軍武器。不過畢竟輕武器的門檻低了很多,因此芬蘭人得以研發了多款不多的單兵武器。
而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也拉攏了芬蘭這個和蘇聯有過糾紛的國家,而作為友誼的象徵,德國也向其提供了不少武器,其中就包括M35鋼盔、MP40衝鋒槍、MG34/42機槍等輕武器,重武器方面也有三號突擊炮、Bf109戰鬥機等常見的德式武器。
-
8 # 守仁讀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蘇聯為什麼要打芬蘭呢,1809年,芬蘭併入俄國,1917年,隨著十月革命的成功,芬蘭宣告獨立,列寧也承認了芬蘭為一個主權國家。但是隨後芬蘭也像蘇聯一樣爆發內戰,不同的是在芬蘭,紅軍敗了。
所以斯大林就和芬蘭談判,說你把你的國境線往後撤25公里,並把漢科半島租給我,我修個海軍基地咱們倆一起對付德國人,我呢就割北邊兩倍的土地給你。
而芬蘭人呢,對這個要求是嚴詞拒絕,首先,蘇聯人給的土地只有北極熊,沒有任何意義,其次,蘇聯有侵吞過芬蘭的歷史,而現在蘇聯也基本控制了波羅的海三國,芬蘭怕這是蘇聯步步蠶食芬蘭的一個手段。
蘇聯並不把芬蘭這個人口只有兩百萬,軍隊只有三萬人的北歐國家放在眼裡,見芬蘭拒絕蘇聯的要求,便悍然出動四十五萬人,兩千四百輛坦克,一千九百八十門火炮和七百多架飛機全面入侵芬蘭。
插一句,“莫洛托夫雞尾酒”全稱是“給莫洛托夫的雞尾酒”,並不是莫洛托夫發明的。最初用於西班牙內戰,後來才普及。
芬蘭人利用地形優勢節節抗擊,並取得較大戰果,但是雙拳難敵四手,蘇聯人在付出了高達20萬人死亡,百萬人受傷的代價終於逼迫芬蘭割地議和。
要說芬蘭士兵手裡的武器有多先進那是在開玩笑,蘇芬戰爭芬蘭的武器水平基本還停留在一戰,也就是單兵武器射擊精度不錯,像樣的重武器基本沒有,而且全國才兩百萬人,軍隊規模很小。之所以能給蘇聯人造成如此重的傷亡守仁君認為有以下兩點。
芬蘭人同仇敵愾,全民皆兵,主場優勢,以逸待勞。利用地形優勢節節抗擊。
經過大清洗的蘇聯紅軍實在沒什麼看頭,會打仗的將軍大部分不是被槍斃了就是被髮配去西伯利亞挖礦了。帶兵的將軍都是一些馬屁拍的賊溜,實戰經驗等於零的人,打仗不是靠武器裝備碾壓就是靠人命往上堆,而且蘇聯確實輕敵了。
回覆列表
二戰芬蘭的戰鬥力,也是在特定場景下的區域性優勢太明顯導致的:
打過DOTA,LOL的朋友都知道,作為一個高手,並不需20分鐘6神裝才是無解肥。所謂的無解肥,往往是在特定情況下的裝備領先。比如前期出門裝一樣的條件下,對方多你一個鞋子,就已經是無解肥了。這點對芬蘭來說,是一樣的。
儘管芬蘭沒有完備的軍工,但是由於芬蘭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人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起蘇聯要高很多。對芬蘭這種國家來說,打防守反擊戰這種區域性戰役,軍人的素質文化往往比裝備重要的多。
即便在今天也是這樣,我們國家在國防問題上,最不安穩地區的軍人往往都是有大學以上學歷的軍人構成的。
有了這批高素質人才,在裝備選擇上就方便多了:
首先,芬蘭根據作戰地形特點,基本放棄了對重灌備的使用,轉而使用機動性、靈活性更強的輕型裝備,比如我們熟悉的索米衝鋒槍。
2. 最新的反坦克裝備
為了對付蘇聯的坦克,德國早早研發出了反坦克武器“鐵拳”,這種反坦克武器重量不到10千克,但是射程可以達到30米,並且威力也不小,以鐵拳30為例,3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140毫米裝甲。
當然了,這個裝置是坑,由於設計問題,導致芬蘭士兵大量因此陣亡。
3. 三號突擊炮
這個萌萌噠的小坦克是德國研發的,芬蘭於1943年到1944年間陸續從德國人手裡弄來了59輛,而這些濛濛噠的小坦克至少幫助芬蘭擊毀了87輛蘇聯坦克,而芬蘭只損壞了8輛。可以說,3號突擊炮一戰封神。
所以說,芬蘭最厲害的,恰恰不在於單純的裝備,而是在於對裝備的選擇,這些裝備整體增強了芬蘭的戰鬥力,從而讓芬蘭在二戰期間以弱戰強,雖然打輸了,但也讓蘇聯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