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郝家第四少爺

    是,這是個人有抑鬱的前兆,建議多散心,正常的心理會在收到別人誇獎的時候有些許優越感,當然,如果其他人誇獎的內容,場合,表情不是真正誇獎的話,建議遠離損友哦。

  • 2 # 向日葵7O89

    可能是從小,一生中見到的誇獎都很虛偽,討好,諂媚的原因,還有父母,社會風氣總是打擊誇獎和被誇獎,評論互誇淺薄,要求完美,苛刻。內心覺得別人佩服的尊重才是真正貨真價實的精神獎賞,如果隨隨便便就接受表揚和被表揚,就是女人氣,孩子氣,不是男子漢大丈夫。如果自己接受了誇獎,就如同被收買,賄賂了一樣,不舒服,不自在,不知所措,不好意思,手足無措,好像被羞辱了一樣。

    這跟從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如果生活中,社會,文化,傳統都極力推崇男性思維,男性標準,連女人也男性化。從好的方面講,這樣會導致人追求獨立,進取,卓越,務實,用優秀的行動,結果,成就證明自己,弊端就容易用行為替代語言,如果行為習慣,解讀有差異,就非常容易造成誤會,連解釋的習慣和機會都沒有,也不善於自我表達,無法求同存異,互相接納,互補,為共同目標取長補短,精誠合作,互相包容,達到合作雙贏,容易走極端,鑽牛角尖,死衚衕,只許別人服從“我”,習慣於不打不相識。

    任何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最佳化和完善的。只要我們願意花時間,精力去讀懂我們原來不懂的,不擅長,很難,很吃力的東西,只要我們意識到“知彼知己”,是我們能達成“更好合作”這個目標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如果很多人依賴我們,我們手中的權利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別人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致命的,無力反抗的傷害。

    一道命令,可能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實行,結果就完全相反,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底層也有一些很有良心,良知,信仰的人,如果他們本來就是弱者,手無縛雞之力。再有狡猾的人,拿走他們的福利,市場的優勝劣汰,不公平競爭,使他們勞無所獲的話,生活真的一點希望都看不到,只感到人生的冷漠,殘酷和無情,做守規矩的人,得到劫掠一空,投告無門的對待,看到好人沒好報,惡行肆無忌憚,心裡接受不了。想做好人沒有回報,想做壞人橫不下心,心裡好壞顛倒,做任何事都沒有動力,改變現實無望,和這個世界無法同流合汙,寧願,只求速死,沒有辦法活下去。

  • 3 # 198號渡老師彭松梓

    被人誇獎覺得厭惡和虛偽

    首先是個人不自信,正因為不自信,所以不相信自己值得誇,不相信自己在我這方面商場,因此就會將別人的好意當成諷刺或討好,產生厭惡和虛偽的感覺。

    其次可能之前遇到過在誇獎方面惡意的戲弄,對自己心理或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內心對誇獎產生了牴觸和反感。

    無論屬於那種,最首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和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發揚長處,提高不足,樹立信心,開心接受別人的誇獎。真誠的誇獎是一劑良藥,能助人進步和成長。有了自我認知就能清晰識別,無視虛偽的誇獎,接納真心的誇獎。

  • 4 # 心理講堂

    其實,這是一種從童年時期建立起的一種內在關係模式。

    精神分析認為,每個的內心都同時擁有一個“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所謂自愛,就是“內在父母”愛“內在小孩”,而所謂自信,就是“內在父母”獎勵讚美“內在小孩”。我們常聽別人講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但是這個世界上卻仍然不乏假自愛,假自信的人。

    我也遇到過很多類似的人,不管別人多麼真誠的誇他,他都認為別人是在諷刺他。心理學認為,我們的每一個人際關係裡都充滿了隱秘的投射,通常這種型別的人,內在關係模式裡是“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充滿了矛盾與衝突。

    把別人的讚美當做一種攻擊,其實表明這個人心中的“內在父母”過於強大,而把弱小的“內在小孩”投射到他人身上。

    不接受他人任何的讚美,表面上或許在展現自己的強大,其實不然,這反倒暴露了他無比脆弱,不堪一擊的一面。

    現實生活中,要常保持多一顆眼睛的態度去審視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係,透過覺察自己與他人的互動關係,可以逐漸改變一些我們自己的投射-認同方式,同時也會習得一些來自他人的投射與認同方式,在這個過程裡,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就會慢慢得到修復與改善。

  • 5 # 老齊

    不願被表揚並不是心理有問題,

    而是與當下社會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人心浮躁,金錢至上。

    惡語傷人,好人難當。

  • 6 # 鎖之心

    這種心理,需要互信的一個傾聽者給予治療,根據實際情況講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相關知識。讓自己知道並認識自己,讓患者知道在什麼環境下,說的什麼話,是表揚我還是諷刺我還是敷衍我!慢慢實踐才能恢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架草莓,會引領草莓種植的新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