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語文360
-
2 # 澹奕
並非如此,當時太宗後嗣數量並不比宋太祖的後嗣數量少,宋高宗時代將皇位傳回太祖趙匡胤一系也有非常複雜的考量,而不是因為太宗後嗣悉數斷絕無人繼承。
要知道,後來繼承皇位的宋孝宗趙眘雖然是宋太祖的六世孫,但其家早就已經淪為閒散宗室,趙眘的父親不過就是個五品官階而已。
太祖子孫數量並沒有太宗多宋太祖趙匡胤,其膝下只有四個兒子,其中兩人早夭沒有後代,剩下趙德昭與趙德芳兩子。而趙德昭有五子,趙德芳有三子。後來的宋孝宗就是趙德芳次子的後代。
而宋太宗就完全不同了,太宗膝下共有九個兒子,其中大多都子嗣繁盛,比如長子趙元佐有三個兒子,十五個孫子。而後宋仁宗時代子嗣傳承出現問題,仁宗冊立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為儲君,而趙允讓有十個兒子。
近支已絕,高宗立嗣更多出於利益考慮由於宋高宗獨子死去,後來又無法生育,所以只能立嗣。而其實從血緣上考慮,當時高宗趙構選擇太宗後裔還是太祖後裔都是沒有區別的。高宗父親宋徽宗乃宋英宗後裔,宋英宗是太宗第四個兒子趙元份的孫子。
雖然太宗後代的近支幾乎都被女真人一網打盡,但還有一支在南方繁衍壯大,那就是太宗長子趙元佐後代,趙元佐就是趙元份的親兄弟。
不過,這些太宗後裔幾乎都已經出五服之外,已經不能算是親戚,太祖後裔也是一樣。當時太宗太祖後裔都已經屬於遠支,只能說是“後裔”而已。
對於宋高宗來說,將皇位傳回太祖一脈更多是為了朝局安定的考量——宋朝民間對於當年太祖開國卻沒能讓後代坐上皇位一直非常同情,而高宗若傳位給關係本來就不大的太宗遠支,必然引起宋民不滿。與其這樣,不如將皇位傳給太祖血脈,也絕了太宗後裔宗室動別的心思。
-
3 # 國史記聞
趙光義的子嗣當然不會越來越少,太宗得天下之後,他的子孫自然而然地就佈滿天下了。但是到了“靖康之變”發生之時,太宗的子孫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皇室宗親大部分都被俘北上,後來又基本上喪命北國。而有幸存留在南宋疆域之內的宗室數量就很少了,但是即便他們與宋高宗趙構是一脈,即便是趙構失去了唯一的兒子,也失去了生育能力,太宗後裔也幾乎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原因有二:
第一、高宗近親全是遠屬我們先來看一下太宗嫡系一脈的子嗣情況:宋太宗有九子,全部活到了成年;宋真宗有六子,只有一子活到成年;宋仁宗非常不幸,四個兒子全部夭折;宋英宗四子,其中三位活到成年;宋神宗十四子,其中六子活到成年;宋哲宗一子早夭;宋徽宗則是佼佼者,他一生至少生育了31個兒子以及34個女兒。從以上資料中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個特點——太宗一脈掐頭去尾,中間這些皇帝的生育能力都一般般啊,真宗只有一個兒子,仁宗、哲宗甚至都沒有兒子能夠活到成年,所以只能讓養子或者弟弟繼承皇位。
另一個特點就是,宋徽宗雖然子嗣眾多,但是除了康王趙構,其他的全部都被俘虜了而神宗的子嗣如趙娛、趙偲等人也都被俘北上,這也就導致與趙構血緣關係最近的,只能是他曾祖父宋英宗的後裔了。並且,趙構也只能在這些堂兄弟的兒子中挑選優秀的作為養子,要不然就差輩了。那還有什麼意思,還非得要找個血緣關係最近的嗎?
第二、讓高宗傳位給太祖一脈的呼聲很高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大臣們普遍希望趙構能夠傳位給太祖一脈,比如同樞密院事李回表示,太祖當年“不以大位私其子”,那是陛下的好榜樣啊。參知政事張守表示,陛下如果能夠學習太祖,那就能成為堯舜一樣的人。上虞丞婁寅亮則描述了太祖後裔的現狀,並將這種現象與“靖康之變”聯絡起來:“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也就是說,宋朝對太祖後裔太不公平了,所以太祖才不保佑大宋,讓大宋遭遇亡國之難!
正因為以上兩個原因,趙構才下詔書:“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確認在太祖後裔“伯”字輩(太祖七世孫,趙構的侄子輩)挑選繼承人。
回覆列表
趙匡胤將皇位傳給弟弟,但趙光義沒有履行諾言,將皇位還給哥哥的子孫,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靖康之難,金兵俘虜了大部分的皇族成員,遭到迫害。只有少數皇族逃往了江南建立南宋。
由於戰爭原因讓趙光義的子孫越來越少,但南宋是趙匡胤的子孫建立的,又歸還了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