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海羨魚

    祭祀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科學技術水平不夠發達。人們對於神秘的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崇拜自然的力量,渴望獲得自然的庇佑。

    商朝的祭祀制度是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在最初也確實起到了增強族群凝聚力、增加士兵戰鬥士氣、促進商部族發展的作用。但到了商朝的中後期,祭祀已經成為了國家政治活動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並且確立了周祭制度,並且開始大量將奴隸、俘虜殺掉用於祭祀活動。如此,祭祀活動便年年日日的連續舉行,對商朝而言已是弊大於利了,主要表現為:

    1、常年不斷的周祭活動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商朝的國力;

    2、祭祀活動的盛行,使得原本附屬於王權的祭祀權、占卜權開始旁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王權的衰微;

    3、商代中後期的祭祀活動大量屠殺奴隸和戰俘,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直至最後牧野之戰中商朝的奴隸倒戈,促使了商朝的滅亡。

    在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之後,吸取了商朝滅亡的部分教訓,廢除了許多祭祀活動,保留了對於祖宗神的祭祀,用來配合周代宗法制的實行。祖宗祭祀也被保留至今,成為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徵之一。

  • 2 # 速不臺

    所以說周朝人祖先崇拜這一套是從商朝繼承的,也許本來就有,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文化圈,只不過商人是老大而已。周滅商,實際應該叫周代商,還是那一撥兄弟,換老周當老大,老商怎麼辦 ?一撥人馬在箕子帶領下逃到北韓半島去了,就好比老蔣跑臺灣去了;一撥人馬在微子帶領下投降周人,就地安置成立了宋國,當諸侯國小弟;剩下的普通百姓遷到洛邑一帶,建設新區。

    周人不僅繼承了商朝的老大位置,也繼承了商人對天地的崇拜,同樣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地位最高的周王也叫周天子。但商朝被滅的慘痛教訓在前,殷鑑不遠,周人對祖先崇拜超過了對鬼神的崇拜。為什麼會這樣?周人意識到,商朝被滅一個重要原因是勢單力薄,過於迷信天神保佑,過於迷信武力。

    吸取教訓,周朝第一個舉措就是實行封建制,大封王族建諸侯國,據說封了八百個,這叫廣樹黨羽 ,不至於讓人一鍋端了,這和劉邦大封劉姓子孫為諸侯國沒什麼區別。

    第二個舉措就是搞等級制 ,第一是周天子,周天子下邊是諸侯 ,諸侯下面是大夫,大夫下面是士;是不是很眼熟,天皇下邊是將軍,將軍下邊是大名,大名下邊是武士,所以說日本人剽竊可恥。確立了等級,然後嫡長子繼承,不是嫡長子的就一直降級,君子之澤 ,五世而斬,就是從這裡來的。有了等級,大家就排隊,有限的資源不要武力奪取,要按規矩取得,這叫有文化,這個套路就是“周禮”。維繫“周禮”合法性的不是鬼神,是宗法,宗法的紐帶就是血緣關係,由此祖先崇拜就壓倒了鬼神崇拜;當然搞周禮也要有道具,最重用的仍然是商朝人用的鼎。

    第三個舉措就是文化興周,商朝人最喜歡武力和求神,據說武王伐紂,大戰前,大家聚在一起求神算卦,結果算出大凶,姬發同志有些慫了,不知道咋整了。還是姜子牙有魄力,只見老薑頭一下子掀翻了求神算卦的道具 ,慷慨陳詞,大罵商朝無道,天誅地滅,接下來大家就見證了奇蹟,正義戰勝了邪惡,紂王一把火灰飛煙滅。從這個典故看,周人對神神鬼鬼那一套已經高度懷疑了 懷疑的結果就是就開始哲學思考,重視天道規律的研究 ,這樣就有了《周易》(《周易》體現了周文王的先進思想,但這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對群眾的呼聲也格外重視,設立專門機構 採集民謠,這樣就有了《詩經》。詩書禮易樂都是在周朝完成的,這樣古代中華文化的基調就成韻了。

    祖先崇拜,德治天下,從此成為中華標誌。

  • 3 # 風情侃歷史

    遠古時期人們出於對天災的畏懼,就用神明來解釋這一現象,祭祀上天以祈求風調雨順。

    商朝信仰

    商朝的族裔源頭與文化傳承都承接於東夷部族,鬼神信仰對東夷人生活具有主導性的意義,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因此商朝統治階層深信自身天命來自上帝的授權,而周王朝透過不懈的奮鬥東亡商朝的行為,實質也裂解了長年被普遍認同的“血統天命觀”,開啟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觀”。周朝建國初期,統治階層對於天命的確保就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甚至可能夏朝都是周朝為證明自身合法性編纂出的朝代,以證明商朝也是靠推翻夏朝來證明自身的合法性)這使得從商朝的亡國到周,朝的立國,不僅僅是王朝的更選交替,更反映出中華文化的樞紐蛻變。

    信仰的轉變

    周文化是華人文_精神的源頭,其表現就在人們儘管依然有天命的信仰,卻不再迷信鬼神,更相信人自身的奮勉與否,才是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因素,中華文化的理性化歷裎也由此正式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新年決定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