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大道一路走來

    我們要認真對待社會老年化這個問題,出生在上個世界30年代和4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老人,他們那幾代人所付出的代價和青春,值得我們去學習,在東北,西北,越是最艱苦的地方,當年有多少知青和退役軍人在哪裡奉獻一生,他們有著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任勞任怨的工作準則,我們這幾代人缺乏的就是父輩們的這些精神,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低,沒有他們那幾代人的付出,我們會有現今美好的生活嗎?我們應該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去關懷他們,也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溫暖,因為他們值得我們去尊敬,值得我們去學習!

  • 2 # 雪豹悟語

    隨著社會保障的日益完善,人們的壽命不斷延長,社會老齡化是個必然現象,尤其在中國一直長期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必然帶來老齡化,也可以說,社會老齡化是一個躲不過去的坎,老齡化雖然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之一。既然社會出現了老齡化現象,這就需要人們去研究他,去解決他,尤其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開發老齡產業,開發老齡經濟,開發老齡樂園,主動把包袱變成財富,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在稅收上大力減免,在資源上儘量優先,等老齡產業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鏈之後,就會形成老齡產業的模式,就會有規模效應,絕不能形成老齡產業誰幹誰賠錢的局面。到那時,年輕人沒有家庭負擔可以甩開膀子幹一番事業,老齡人也老有所養,老有所為,奉獻餘熱,不給子女添負擔,大家其樂融融,豈不是一幅美景。

  • 3 # 嚴汐蚤

    “社群共學養老”是一種接地氣、零成本、可推廣、全覆蓋、常態化的新型養老模式,它不僅能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可以有效抑制人口老齡化問題帶來的潛在社會不安因素的產生,更有利於構建和諧型社會。

  • 4 # 山清水秀159142381

    社會老年化,說明現在的物質條件和醫療水平有大幅提高。同事,對於當代年輕人也是一個巨大挑戰,正常一個家庭模式屬於8-4-2,生存模式何等艱辛。個人建議,透過社保、養老金的提前準備,可以很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狀態。

  • 5 # 局外人

    要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先要看人口老化的原因。

    人口老化,就是退休中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就可以稱這個社會已經人口老化了。

    我們知道,世界人口的平均壽命是63.95歲,華人口的平均壽命72.22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需要18年,假設從18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一個人的工作時間就是42年,60歲以後就推出勞動力市場,社會開始供養這樣的老年人,直到其過世。因此,一個社會的退休人口比例不能太大,否則,這個社會就會因為沉重的純消耗負擔而被掏空,無法發展。

    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尤為迫切的原因是,從1949年建國開始,就沒有為社會勞動力人口預備退休基金,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以及國際國內大環境不足以儲備太多供純消耗的資源。改革開放後,同樣是從頭開始進行工業化,到了90年代國企改革,轉制的轉制,下崗的下崗,根本沒有餘暇來搞積累。加上人口生育高峰因計劃生育的國策踩了急剎車,老年人口比例顯得急劇上升了。

    因此,從宏觀方面,解決中國的人口老化問題,只能是基於以下三點做法:

    有限度地開放二胎生育,平衡人口結構;

    延遲退休年齡,減少養老基金的開支,加速基金存量的儲備;

    提高生產效率,讓社會財富加速儲備,為養老提供物質基礎。

    總的來說,就是多掙少花,用時間換空間,再平衡人口結構和勞動力人口的比例。

    上面說的是宏觀面的,至於個人家庭的養老問題,前些年在吹風說要蓋養老院,集中養老,我當時就說這不現實。然後這兩年又在提倡居家養老,我同樣不贊成。

    因為集中養老,看似節約資源,提高效率,但大鍋飯就是沒有小鍋香,不是萬不得已的家庭,不可能把老人當敝屣那樣,一腳踢給社會。老人自身也不會願意落得如此淒涼的晚景。

    而家庭養老也顯得不實際,因為現在的家庭人口比較少,無法發揮以前大家庭類似小社會那樣的規模優勢,4-2-1的家庭結構下,成年子女又要上班加班,又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4個老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居家。除非家庭經濟狀況特別好,可以僱傭得起多名保姆。但這樣的家庭顯然不具備普遍的可能。

    因此,未來還應該是社群型養老。

    對於孤寡老人,社會可以集中起來,也可以包乾到其他家庭。

    對於普通家庭的老人,居住的小區、社群等自然片形成一個個地養老組織,有基本的醫療衛生和娛樂設施,及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務。

    這樣,社會的負擔也不至於太大,家庭的負擔也不會太大,老人不會脫離家庭環境,也有一定的社會聯絡,不會孤單寂寞,總體成本也非常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奈米知識的資料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