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非子論壇
-
2 # 老頭哥兒
據自己看過的史書傳載,大意:楚國被秦國打敗,從此楚國受辱,楚懷王被剛即位的秦昭襄王招見,準備立盟約,楚懷王自己拿不定注意,和大臣們商量去還是不去,大夫屈原就說:“秦國如豺狼,應是個圈套,大王最好別去,”可楚懷王的兒子公子蘭確說:“應該去,”楚懷王最後聽了兒子的話去了,結果楚懷王一踏上秦國的地界就給抓起來了。
秦昭襄王讓楚國拿土地換楚懷王遭拒後,就把楚懷王關了起來。可楚國不能沒有王,之後就立太子為王,就是後來的楚頃襄王,可楚懷王連病帶恨的就死在了秦國。
屈原勸楚頃襄王,要遠離小人,主張練兵,要為楚國和楚懷王報仇,可屈原的作法沒有得到支援,還遭到了部分大臣和公子蘭的記恨,跑到楚頃襄王哪兒告了屈原,從那以後,屈原被革職放逐了。
後來屈原滿腹委屈,經常在汨羅江邊遛噠吟詩,在他的心中,還存著幻想,希望被朝上召回,想法沒有實現。在後面秦國攻破楚國,屈原得知後,感到楚國從此沒有希望了,就來江邊,身抱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那日正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屈原的死是自己感到了復國復職無望,感到了楚國以危亡和自己的政治理想願望也得不到實現了,才跳江而亡,這才是屈原而死的真實寫照吧。
屈原之所以選擇五月初五縱身一跳汨羅江,是因為自己的理想破滅,萬念俱灰。與楚懷王密切相關。
屈原始終認為,楚懷王承載著楚國興亡的火種。屈原念念不忘的就是楚懷王聽取自己的改革大業,使復興計劃變為現實。當再一次被流放,遠離政治中心;特別是郢都被秦國攻破,徹底擊垮了屈原。
曾經多少次在自己的作品裡,淋漓盡致的抒發著的一夢想:“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離騷》)“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湘夫人》)“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國殤》),屈原意識到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抱石自沉汨羅江成為唯一的選擇!
理想破滅楚懷王執政之時,楚國正處於鼎盛時期。楚國興盛800年,此時可謂炎火正上。楚懷王也是野心勃勃,初出茅廬的屈原也想有一番作為。於是,司馬遷記述道:
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司馬遷 屈原列傳》這個時候的屈原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有面子,風光一時。但隨著上官大夫等對立面的形成、壯大,加之楚懷王改革的決心,缺乏勵精圖治的毅力和恆心,勢單力孤的屈原已經無力迴天,被流放,漸漸遠離政治中心。
可是,屈原不屈的性格,對楚懷王寄予過高的切望,日思夜盼楚王的回心轉意,不斷透過自己的詩歌表達自己的理想。確實,當這些詩歌被楚王看到後,也會認可屈原。但是,當時的政治生態已經不允許屈原回到權力中心,但屈原的有些建議還是能直通楚懷王的,如:
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 《司馬遷 屈原列傳》
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 《司馬遷 屈原列傳》
當頃襄王登位後,屈原基本徹底喪失了與權力中心相連的機會,被流放到漢北,整天與河流、野草相伴。些許學生到來,聊發自己的感慨。
跳江成為必然屈原之死,有人附會“陰謀說”,這個理由站不腳的原因之一就是,屈原已經對朝政起不了任何作用。後繼的頃襄王不會對屈原大動干戈,搞不好還會起反作用呢。
屈原除了跳江,還有別的死法嗎?答案是否定的。
畢竟,屈原作為王族,一個士大夫,以跳江結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選擇。
水是清白的,氺能就下,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作為一代名巫師,地位是高潔的,選擇跳江,表明自己的決心,以死來抗爭,來表明自己的心跡,足以震撼國君和臣民,警醒大家。
怒身一跳,這也成就了屈原的名烈,成就了一代愛國詩人。
之所以選擇汨羅江,因為身處這個環境,整日憂思,又得不出答案。雖有萬卷詩書,感天動地,奈何回天乏術。性格又決定了屈原不會與上官大夫等人周旋、屈服,當屈原萬念俱灰之時,已經無人能夠抵擋他縱身一躍。